第305章 一乱未平一乱起
作者:夏中日   红楼之万人之上最新章节     
    由于永正皇帝取消了常例的朝会,如今的北静王水溶已然成为了一个闲散王爷。他每日的活动范围,就在皇宫、赵王府以及自己的府邸之间来回辗转。
    就在这看似平静的日子里,朝廷内部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搅得不得安宁。近日,从陕西传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白水农民王三宝、麻明路等人,竟聚集了数百名灾民,他们气势汹汹,竟将澄城知县张斗耀残忍杀害。此后,王三宝率领着这支农民军在渭北山区各县辗转作战,他们攻镇夺寨,打富济贫,闹腾得轰轰烈烈。
    陕西巡抚曾多次调兵进行围剿,然而结果却都以失败告终,只能铩羽而归。如今,陕西巡抚向朝廷紧急求援,声称当下整个陕西已然陷入一片糜烂之态,到处都有刁民杀官响应王三宝。
    内阁的房间内,气氛凝重而压抑,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一般。叶高眉头紧皱,率先打破了沉默:“诸位,这陕西之事,如今是愈发棘手,大家对此有何良策?”他的声音在这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沉重。
    王天培捋了捋胡须,神色忧虑地说道:“那王三宝率领的贼军来势汹汹,巡抚几次围剿皆败,恐怕不能再以常规之法应对。”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局势的担忧。
    林之焕紧接着说道:“是啊,如今陕西局势糜烂,若不尽快平息,恐怕会酿成大患。我们得想个周全之策才行。”他的眼神中透露出焦急与不安。
    张申书目光深沉,缓缓开口:“当务之急,是要增派兵力,加强围剿之势。只有以雷霆手段镇压,才能迅速稳住局势。”他的语气坚定而决绝。
    马东真摇了摇头,反驳道:“增兵谈何容易,军费从何而来?况且,一味围剿,未必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百姓之所以响应,定然是有其深层原因。”他的脸上写满了对增兵方案的质疑。
    贾瑀沉思片刻,说道:“或许可以招安,分化他们内部。给予一些首领官职和赏赐,让他们自行解散。”他试图提出一个相对温和的解决方案。
    叶高皱起眉头,说道:“招安?他们杀官造反,恐怕难以招安。这些人未必会相信朝廷的承诺。”他对招安的可行性表示怀疑。
    林之焕附和道:“没错,招安风险太大,万一他们假意接受,日后再反,更是麻烦。而且招安之后如何安置也是个大问题。”他的担忧不无道理。
    贾瑀急忙说道:“虽说招安有风险,但也并非完全不可行。若能精心策划,派能言善辩之士前去游说,许以重利,未必不能成功。且招安并非一劳永逸,后续还需加强监管,逐步分化他们的势力。我们可以先许以一些首领官职,让他们约束部下,再慢慢将其打散安置。”
    张申书说道:“那依马东真所言,不围剿又当如何?难道任由他们继续肆虐?朝廷的威严何在?”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愤怒。
    马东真说道:“我们当从根源入手,了解百姓为何响应,是否是赋税过重,或是天灾导致民不聊生。解决民生问题,或许能釜底抽薪。”他坚持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王天培点了点头,补充道:“还需调查是否有其他势力在背后煽动,若有,必须连根拔除。”他的思考更加全面。
    贾瑀皱着眉说:“但调查需要时间,眼下局势紧迫,怕等不及啊。”他担心时间不等人。
    叶高叹了口气,说道:“不管怎样,都不能坐视不管。增兵需要时间筹备,招安也需谨慎谋划,同时也要着手解决民生问题。”他感到左右为难。
    林之焕说道:“可若是几方面同时进行,人力、物力又该如何调配?”他提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
    众人再次陷入了沉思,房间内安静得让人感到压抑。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焦虑和无奈,他们深知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却又一时找不到完美的解决方案。
    不知过了多久,叶高打破沉默说道:“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各位先回去再好好想想,明日我们继续商议。”他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
    众人纷纷点头,带着沉重的心情离开了房间。
    经过一夜的思考和权衡,第二天众人再次相聚内阁。
    叶高说道:“经过反复思量,我们拟定了以下几条应对之策,写成条陈送入宫中。其一,增派精锐兵力,加强围剿力量,但需严格约束军纪,不得扰民;其二,派遣专人深入调查百姓响应的根源,着重解决民生疾苦,减轻赋税,开仓放粮;其三,招安与围剿双管齐下,对部分愿意归降者给予一定的宽恕和安置,对顽固抵抗者坚决打击;其四,严查是否有外部势力暗中煽动,一经发现,严惩不贷。”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随后仔细将这些策略整理成条陈,准备送入宫中,等待皇帝的裁决。
    永正皇帝在仔细阅览了来自陕西的紧急奏章以及内阁所呈递的票拟之后,当机立断,迅速做出了决策。他下令由兵部侍郎董昭兼任陕西巡抚一职,统筹全省的事务,务必剿灭那群叛乱的逆贼。
    内阁众人得知皇帝的这一决定后,反应不一。
    叶高微微颔首,心中暗自思索:“董昭此人倒是有些才能,但愿他能不负皇命,早日平息这场叛乱。”
    王天培却面露忧色,忧心忡忡地说道:“董昭虽有能力,可这陕西局势如此复杂,他一人之力恐怕难以扭转乾坤啊。”
    林之焕则眉头紧皱,语气沉重地说:“如今也只能寄希望于董昭能有所作为,否则陕西之乱不知要蔓延到何种地步。”
    张申书双手抱胸,神色严肃:“皇帝既已做出决定,我们也只能等待董昭的行动,但愿他不要让朝廷失望。”
    马东真长叹一声:“希望董昭上任后能多从民生入手,解决根本问题,而非一味地武力镇压。”
    贾瑀摇了摇头,叹气道:“只盼董昭能权衡好各方利弊,妥善处理此事。若是他过于强硬,只怕会激起更大的民愤。不过,我们也不能只依赖董昭一人,朝廷这边也得做好各种准备和支援。我觉得我们应当提前准备好后续的兵力和物资调配方案,以防万一。”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对董昭此次赴任陕西巡抚之事既抱有期待,又充满了担忧。
    然而,董昭刚刚送走,兵部八百里急报,播州宣慰使岳金鹏造反。
    内阁众人听闻此消息,皆是大惊失色。叶高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声音颤抖着说道:“这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陕西之乱尚未平定,这播州又生事端,如何是好?”
    王天培眉头紧锁,来回踱步,焦虑地说道:“播州地处偏远,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若岳金鹏造反之事不能迅速解决,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林之焕心急如焚,赶忙说道:“当务之急,应速速商讨应对之策,奏明圣上。”
    张申书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说道:“先莫要慌乱,需冷静分析局势,再做定夺。”
    马东真沉思片刻,道:“可先派探子查明岳金鹏造反的具体情况,兵力多少,有无外援。”
    贾瑀忙说道:“对,得先摸清岳金鹏的底细。另外,还得考虑我们能调动多少兵力去平叛,路途遥远,后勤保障也是大问题。我建议不仅要从临近省份调兵,还可从京畿之地抽调部分精锐,以确保兵力的优势。同时,要尽快组织当地百姓进行坚壁清野,不给叛军物资补给。”
    贾瑀接着又道:“依我看,周边省份的兵力都要统筹起来,不能各自为战。此次平叛,需设立一位总指挥官,统一调度,避免军令混乱。还有,我们要提前准备好充足的军备物资,以防不时之需。”
    众人议论纷纷,却一时难以拿出一个万全之策。
    就在这时,叶高说道:“事不宜迟,还是先将此事奏报给圣上,听候圣裁。”
    众人皆表示赞同,于是匆忙整理好相关情报,准备进宫面圣。
    永正皇帝在得知播州宣慰使岳金鹏造反的消息后,龙颜大怒,拍案而起:“这岳金鹏竟敢造反,真是胆大包天!”
    原来上个月他曾因进献良木有功,被永正皇帝赏赐飞鱼彩服,授予“都指挥使”职衔。
    内阁众人皆跪地请罪,皇帝强压怒火,说道:“都起来吧,当下还是商议如何平叛要紧。”
    皇帝在大殿上来回踱步,神色凝重。他停下脚步,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朕给你们三日时间,必须拿出平叛播州的具体方案。”
    内阁众人领旨后,回到内阁,再次陷入了紧张的商讨之中。
    叶高说道:“此次播州叛乱,不能轻视。我们需调遣周边省份的兵力,形成合围之势。”
    王天培点头道:“但也要考虑到调兵路途遥远,且粮草供应的问题。”
    林之焕接着说:“是否可以派遣使者,先尝试招安,看岳金鹏的态度。”
    张申书摇头道:“招安恐难成功,岳金鹏既然已反,想必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马东真提议:“不如先派一支精锐部队,迅速赶赴播州,稳住局势,等待后续大军。”
    贾瑀着急地说道:“这精锐部队派多少合适?少了怕不顶用,多了又怕后方空虚。而且,还得考虑这部队的将领人选,必须是有勇有谋之人。另外,我们要提前规划好后续大军的行进路线和补给站点,确保万无一失。还有,朝廷要发布檄文,揭露岳金鹏的罪行,争取民心。”
    贾瑀又补充道:“还有,此次平叛的军费开支巨大,朝廷的财政能否支撑?若不能,是否要考虑向富商巨贾借贷?但这其中的利弊也需权衡清楚。我们可以在平叛期间对一些行业适当加税,但要注意不能过度,以免引起民怨。”
    众人讨论不休,最终拟定了一份初步的平叛方案。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将方案呈递给皇帝时,又传来消息,岳金鹏的叛军已经攻占了几座重要城池,局势愈发危急。
    永正皇帝看到内阁呈上的方案,大发雷霆:“如此缓慢的部署,如何能迅速平定叛乱?”
    内阁众人再次诚惶诚恐,重新商议对策。
    贾瑀挺身而出,说道:“陛下息怒,局势紧迫,臣有几点想法。其一,立即从周边省份抽调能征善战之军,务必挑选精锐,数量上要形成压倒性优势。其二,筹集足够的粮草,可从临近的粮仓紧急调运,并沿途设立补给点。其三,选派经验丰富、威望高的将领担任主帅,统一指挥调度。其四,加强情报收集,了解叛军动向,及时调整战略。其五,可利用岳金鹏内部的矛盾,派人离间,使其军心不稳。其六,在平叛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百姓,不可滥杀无辜,以免失了民心。”
    经过数日夜的不眠不休,内阁终于制定出了一份较为完善的平叛计划。
    皇帝批准了计划,大军迅速开拔,向着播州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