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小仙女的同学
作者:后知者   抗战,一个普通战士的传奇故事最新章节     
    临近腊月,家家户户忙着为过年做准备,王明家也在准备炒米、炒花生、炒玉米粒、炒蚕豆等。往年无非就是准备这些东西,今年因为收成较好,交的地租又少,有些余粮,王明的母亲殷琴还额外做了些甜米酒和冻米糖。
    “这都多亏了大小姐啊”,王定荣感慨道:“大小姐不减租,我们这个年可过不了这么舒坦。”
    “是啊,大小姐人意好,是我们的福气。你瞧她那模样,多俊俏,比那画上的人都好看。”
    类似这样的话语,在王村很多家里响起。王明听到父母的对话,这几天压下去的思绪不禁又飘了起来。
    “小明,下午去山上砍点柴火,明天家里准备炸圆子。”
    母亲殷琴的话把王明拉到现实中。年前炸圆子、做豆腐是王村的传统。张王两村平时烧锅做饭主要烧的是稻谷杆,所以家家户户的屋后基本都有几座稻杆堆,一般一人多高,堆成圆锥形,与稻谷场的稻杆堆形状略有区别。
    冬天因为火力和烤火的需要,一般会去附近的山上砍点柴火。以前家里这个事情都是王定荣包办,现在基本都交给了王明。看着屋前码在墙根的柴火堆只剩一小半,王明爽快答应。
    下午,王明用扁担挑着一捆麻绳,手里提着一把柴刀,朝着楂山出发了。楂山在王村的西北方向,需要先沿着王村向西走5里,再向北走大约3里地。沿着村庄后面的小路走了约1里左右,远远的看见前方圩堤上一座占地面积很大的青砖红瓦建筑,在整个村庄里显得很是刺眼突兀,王明心道,那应该就是小仙女王秀兰的家了。
    在屋后停留了一小会,王明继续朝楂山走去,楂山因多产山楂树而得名,到了冬天,山楂树上的叶子落掉,只剩下光秃秃的枝丫,让冬日的楂山多出几分寂静荒凉之感。只有偶尔点缀其中的苍松翠柏,增加了些许生气。楂山山脚有一条小路,是王村通往老峰乡和安庆城的必经之路。
    王明虽然带了柴刀,并没有用,主要以捡拾树林中的残枝断根为主。王明现在43路西岳掌法已有小成,需要的时候,手臂粗的小树,一掌就能拍断,已经用不上柴刀。粗一点的树,王明不会动,不能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的道理,村里人也懂,否则楂山早就成了一座荒山。
    将收集好的柴火整理齐,用麻绳捆成两捆,王明掂量了一下,两捆加在一起,恐有百十来斤,心想差不多了,便用扁担挑起,从山上走向山脚的小路。下到小路上,只见不远处走来两个少女,虽然风尘仆仆,但不掩衣服华美,一看就不是农村人,应该是城里来的姑娘。
    这条路上本就行人稀少,何况现在是腊月,就算走亲戚,当地习俗一般也是要到正月以后,这时候来了两个城里的少女,王明觉得很是奇怪。
    两人的状态并不太好,其中一个个头稍矮、身材瘦削的姑娘在另一人的搀扶下一拐一拐的走着,两人手中还各拎着个木箱。可能是因为脚痛的厉害,走到一块大石边,那身材瘦小的女子一屁股坐下来,木箱甩到一边,用手不停地揉着脚踝:“苏红,还有多远才能到王家村阿?我的脚都快要走断了!”
    苏红是标准的鹅蛋脸,五官清秀,眼睛灵动有神:“应该快了吧,我听王秀兰说过,过了楂山,就快到她们家了。张煐,你看这里这么多山楂树,应该就是楂山了,我们离王家村不远了!”,苏红指着楂山越说越兴奋。
    听到王秀兰三个字,王明脚步一顿。这时候张煐和苏红也看到了山上走下来的王明。“大叔、大叔”,张煐叫着王明,“请问这是楂山嘛?到王家村怎么走?还有多少路?”
    王明放下担子,转身走了过去,张煐一吐舌头,学校的课文中,樵夫不是大叔就是老伯,没想到走过来的却是个年轻英俊的少年。王明的皮肤很奇怪,晒不黑,越晒越白,跟斯有才以及大部分的农村青年都不太一样。张煐和苏红见王明齿白唇红,面如冠玉,眼睛如星辰样灿烂,要不是衣服破旧,也是位翩翩公子,一时犯了花痴。
    只听一声温润带有磁性的男中音传来:“你们是要去找王秀兰?”
    “是的,是的”,张煐和苏红像小鸡样点头。
    “跟我走吧,我知道王秀兰的家在哪里。”
    王明转身去挑柴担,只听后面发出哎呦一声,原来是张煐那只扭伤的脚,疼的越来越厉害,已经没办法再走路了。
    王明想了想,把柴担挑过去,指着后面一捆柴对苏红说:“把她扶到上面,我挑她走”,谁知那捆柴快有1米多,苏红扶着张煐爬了两下,竟然没爬上去,没办法,王明只好把她抱起,放到柴堆上,把张煐弄了个大红脸。
    王明挑起柴担,感觉重量没有增加多少,便问苏红:“你累不累?要不你坐到前面的柴堆上,我挑你们两个一起走。”苏红虽然也想坐上去,但还是不好意思的摇摇头,拎着两个木箱,跟在了后面。
    从路上得知,原来这两人是王秀兰的同学,她们都在上海圣玛利亚女校上学,在学校里,他们三人关系最好,最谈得来。这次来安庆王家村,一是因为王秀兰之前的邀请,二是因为上海沦陷了,被日本人占领,他们这次来,是准备暂时投靠王秀兰,顺便商量一下今后的去路。
    王明平日里听评书中说要保家卫国,但是怎么保家卫国,对这个时候的王明来说,是没有什么概念的,所以他听到上海被日本人占领,并没有多大反应,只是想到,原来王秀兰一直在外面读书,难怪很多年都遇不见、找不到。
    冬日昼短夜长,等一行三人走到王秀兰家圩堤下面时,太阳已经快要落山。圩堤很陡,王明本着好人做到底的原则,把柴担放下,又把张煐驮到背上,送上圩堤,然后指着王秀兰家的后门对两人说:“看,这就是王秀兰家”。
    随着苏红把门敲响,王明的心中升起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