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回京师,姚广孝
作者:四月的枇杷   漂泊两世,我朱雄英回来啦最新章节     
    时间一晃,两个月过去了,马上便是中秋节。
    整个大明最大的考试,科举秋闱也马上开始,无论上半年经历了多少事,在百姓心中今年下半年最重要的事就是科举。
    凤阳的氛围也为之一变,所有的施工,都放缓了,等着秋闱之后,再开始。
    只是可惜一点,三位王爷答应朱雄英送过来的秀才,至今还没动静,草原上的事太多了。
    伴随着科举,还有一件大事,蓝玉回京师了,什么时候回的没人知道。
    奉天殿内,蓝玉叉着腰,身后跟着俩侍从,一人手中拎着一个盒子。
    “禀陛下,臣幸不辱命,这托古斯帖木儿的人头,我带回来了!”
    整个朝堂顿时一阵轰动,这北元的平宗宁孝皇帝的项上人头就被蓝玉这么带了回来,无疑给整个朝廷带来了巨大的震动。
    朱元璋龙颜大悦:“赐座,说说什么情况。”
    蓝玉环视了一圈,缓缓坐下,笑道:“一切都仰仗了皇孙朱雄英殿下。”
    “臣闻言,陛下带兵打到了和林,所有北元将领全被向北撤,燕王殿下朱棣生擒了王保保。”
    “臣就带着朱雄英殿下支援到前线的火炮,一路追寻那草原蛮子的踪迹,就在咱们大明开始撤兵的时候,臣发现他们朝着捕鱼儿海的方向撤退,于是就这么跟了上去。”
    “后来发现他们在捕鱼儿海附近驻扎了下来,三日时间,臣部署好兵力,朝着那阵地就一阵狂轰滥炸,最终将托古斯帖木儿的人头带了回来。”蓝玉的语气中充满了自豪和自信。
    朱元璋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蓝玉,你做得很好。咱会重重赏赐你。”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也纷纷向蓝玉表示祝贺,一时间奉天殿内充满了喜庆的气氛。
    “行了,这也马上中秋了,那就在这中秋之日,咱设宴,为你庆功!”
    三日后,在庆功宴上,蓝玉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他身着华丽的战袍,胸前佩戴着象征荣誉的勋章,与朝中重臣们举杯相庆。
    宴席上,蓝玉讲述了自己如何智取托古斯帖木儿,以及在草原上的种种艰难险阻,让在场的文武百官无不为之动容。
    再之后,又过了一个月,秋闱结束了,整个凤阳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殿下,这马上入冬了,那些奴隶的住处,还没完全建好。”黄珀朝着朱雄英说道,整个人充满了忧虑。
    “不是弄了很多村子吗?那些房子还不够?”朱雄英反问道。
    “那些房子不是要留给日后迁徙到凤阳的人住的吗?”黄珀
    解释道。
    “哪还能管得了那么多,奴隶冻死了谁来干活?现在天气越来越冷,那些奴隶们也需要一个温暖的住所来度过冬天。”
    朱雄英沉思片刻,然后说道:“先让奴隶们住进那些房子,去统计一下,有多少人想要回草原的,有多少人愿意留下来的,先将住所优先安排给想要留下来的人,剩下的再分。”
    黄珀点了点头:“殿下英明。我会立刻安排人手去登记。”
    朱雄英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知道黄珀是一个能干的助手,能够处理好这些事务。随后,他转身对身边的侍卫说道:“传令下去,从明天开始,所有奴隶的伙食要增加一些热量,确保他们有足够的体力来应对寒冷的天气。”
    侍卫领命而去,朱雄英则继续在城主府内处理政务。
    三日后一早,众多奴隶到了凤阳城主府门口,高喝:“皇孙殿下,我们都想留下来。”
    朱雄英听到这声音,心中一喜,但还是保持着冷静。他走出城主府,站在台阶上,目光扫过面前的奴隶们。
    “你们真的都想留下来?”朱雄英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严肃。
    “是的,殿下!”奴隶们齐声回答,声音坚定而有力。
    朱雄英点了点头,心中明白这些奴隶已经对凤阳产生了归属感。他决定给他们一个机会,同时也为凤阳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很好,既然你们愿意留下来,那么和之前定的一样,做工五年后你们就是凤阳的居民。”朱雄英宣布道,“你们将享有与其他居民相同的权利和义务。”
    奴隶们听到这话,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朱雄英继续说道:“不过,你们也要明白,留下来意味着要为凤阳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你们将接受培训,学习各种技能,以便更好地融入这个城池。”
    奴隶们纷纷点头表示理解。朱雄英知道,这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他相信,只要给予这些奴隶机会和希望,他们一定能够成为凤阳的宝贵财富。
    随后,朱雄英安排黄珀和其他助手开始为奴隶们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他相信,通过这些努力,凤阳将会变得更加繁荣和强大。
    夜幕降临,朱雄英站在城主府的阳台上,望着灯火辉煌的凤阳城,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他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凤阳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一眨眼,又是三个月时间过去了,皇室子弟们的课程也全部停了,朱元璋安排了数辆马车,前来将皇室子弟全部接回京师。
    本来是想着过年回凤阳老家的,可是一想今年这刚收复了草原,事务繁多,还是决定过年在京师。
    随着皇室子弟们陆续回到京师,整个京城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朱元璋在宫中设宴,为这些年轻一代的皇族子弟接风洗尘。宴席上,朱元璋与他们亲切交谈,询问他们在凤阳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与此同时,朱雄英在凤阳城主府内继续忙碌着。他深知,虽然科举已经结束,但凤阳的发展不能停滞。他开始着手规划新的建设项目,以进一步提升凤阳的经济和文化水平。
    在朱雄英的推动下,凤阳城开始修建更多的学校和图书馆,以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同时,他还鼓励商人投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使凤阳成为繁华的商贸中心。
    此外,朱雄英还特别关注农业的发展。他深知农业是国家的根本,于是亲自指导农民改进耕作技术,推广新的农作物品种,以提高粮食产量。
    夜,朱雄英到了乾清宫,找到了朱元璋:“爷爷,关于那下西洋之事……”
    朱元璋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深思:“雄英,你对那海外之事也感兴趣?”
    “是的,爷爷。”朱雄英恭敬地回答,“我听说那海外诸国,物产丰富,文化各异,若能与之交流,必能促进我大明的繁荣。”
    朱元璋点了点头,眼中流露出赞许之色:“你有此志向,朕甚是欣慰。不过,下西洋之事非同小可,如今海禁,此事再议。”
    “爷爷,我倒是觉得下西洋之事应该提上日程了,如今咱们大明的领土扩张了不止一点,南方一直到了吕宋,北方一直到了和林,未来几年,一旦平稳下来了,人口暴增是板上钉钉之事。”朱雄英坚定地说道。
    “若是按照目前的粮食产量,恐怕不足以养活这么大的一个帝国,咱们应该在海外寻找高产粮的作物,带回大明。”
    “只要粮食够了,咱们人口多了起来,将来寻找海外之地,咱们一统天下指日可待。”
    朱元璋沉吟片刻,然后缓缓说道:“雄英,你所言不无道理。下西洋之事,朕会考虑。不过,此事关系重大,需要谨慎行事。你先回去,朕会召集大臣们商议此事。”
    朱雄英点了点头,心中明白爷爷需要时间来权衡利弊。他告退后,朱元璋便召集了朝中重臣,开始讨论下西洋的可行性。
    在朝堂之上,朱元璋首先提出了朱雄英的观点,大臣们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认为下西洋可以扩大大明的影响力,有的则担心海外航行的风险和成本。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朱元璋最终决定派遣一支探险队,先进行一次小规模的航行,以探查海外的情况。朱雄英得知这一决定后,心中充满了期待。
    与此同时,朱雄英在凤阳城内继续推动各项建设。他深知,只有不断进步,才能让凤阳成为大明的骄傲。他开始着手改善城内的水利系统,以应对可能的洪涝灾害。
    此外,朱雄英还特别注重教育的发展。他深知教育是国家的未来,于是亲自参与学校建设,并邀请了各地的学者前来授课,以提高凤阳的文化水平。
    在朱雄英的努力下,凤阳城逐渐成为了一个繁荣的都市。城内的居民生活安定,文化氛围浓厚。朱雄英站在城主府的阳台上,望着灯火辉煌的凤阳城,心中充满了自豪。
    然而,朱雄英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知道,大明的未来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智慧。他决定继续探索新的领域,为大明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又是一年冬,马上又到了过年,唐赛儿拉着朱雄英到了白食居,两人坐在二楼包厢,悠悠的看着窗外的风景。
    “雄英啊,我这一年弄了不少吕氏的证据,你有没有兴趣?”唐赛儿面带微笑,一脸笑意的看着朱雄英。
    “吕氏的证据?”朱雄英来了一丝兴趣,回京师也有七八日了,一直没管唐赛儿,今日唐赛儿找上门来还诧异半天,闻言,更是欣喜。
    “吕氏和城外鸡鸣寺的一僧人有勾结,僧人叫姚什么……”
    朱雄英顿时一愣,喃喃道:“姚广孝!”
    “对,对,就是姚广孝,怎么,这个人很出名吗?”唐赛儿一脸疑惑。
    “出名?何止出名,姚广孝可是个大有来头的人物。”朱雄英解释道,“他不仅精通佛学,还深谙兵法,若真与吕氏有勾结,那事情可就复杂了。”
    唐赛儿听后,眉头紧锁:“这么说来,我们得小心行事,不能打草惊蛇。”
    “没错,”朱雄英点头,“我们需要更多的证据来确定他们的关系,同时也要确保行动的隐秘性。你手头上的证据可靠吗?”
    “当然,我亲自搜集的,绝无差错。”唐赛儿自信满满地回答。
    朱雄英沉思片刻,然后说道:“那好,你继续暗中调查,同时要确保自己的安全。我会找机会向皇爷爷禀报此事,但在此之前,我们不能轻举妄动,对了,我爹知道吗?”
    “他还不知道,我只告诉了你。”唐赛儿回答道。
    朱雄英点了点头:“你继续暗中调查,但切记不要冒险,我会尽快找机会向皇爷爷汇报,但在此之前,我们不能让任何人察觉到我们的行动。”
    两人分开之后,朱雄英想了想,还是决定亲自去会会这姚广孝,看看他究竟要干啥。
    看了看天色,还早,三宝马车已经准备好了,朱雄英上了车,淡淡道:“去鸡鸣寺。”
    马车在鸡鸣寺外缓缓停下,朱雄英走下车来,缓缓朝着山上走去,抬头望向这座古朴的寺庙。鸡鸣寺的钟声悠扬,回荡在宁静的山林间,让人不禁心生敬意。
    朱雄英迈步走进寺庙,只见僧人们或诵经或打扫,一片祥和的景象。
    “住持,我来寻人。”
    一老和尚看向朱雄英:“不知殿下要寻谁?”
    “道衍和尚!”
    老和尚朝着后院一指:“殿下去吧,东厢房便是道衍的住持。”
    朱雄英来到小院门前,轻轻敲响了门扉。片刻后,门缓缓打开,一位身着僧袍、面容沉稳的中年僧人出现在门口。
    “施主,不知有何贵干?”姚广孝语气平和地问道。
    朱雄英微微一笑,拱手行礼:“在下朱雄英,特来拜访道衍大师。”
    姚广孝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恢复平静:“原来是皇孙殿下,久仰大名。请进。”
    落座后,姚广孝斟满茶,递到了朱雄英面前,笑道:“不知皇孙殿下寻我有何事?”
    朱雄英没回话,看了看满满的茶杯,笑道:“看样子大师不是很欢迎我啊。”
    “来者是客,何有不欢迎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