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韩栋带领大军冲入城内时,朱文杰带着先头部队已经杀的方明善胆寒。
朱文杰战力无双,一把棹刀所到之处无有一合之敌,再加力大无穷,方军兵卒没有能近身朱文杰者,稍远之处的箭矢也不能轻易射伤朱文杰,导致围攻朱文杰的兵卒越打越退。
方明善实在没见过如此悍勇之人,一人就可杀的千百兵卒近不得身,此时的方明善已经有些怯战了,之后又见韩栋带军进了城,方明善果断转身就跑。
朱文杰大军冲进城内后温州城的守军就开始放弃了抵抗,两万大军入城直到占领整个温州城都没遇到像样的抵抗,待过后一问才知道,大军进城时,守城主将已经跑路了。
半天时间不到朱文杰就拿下了温州城,大军入城后朱文杰让将士们严守军纪,收拢方军降兵,出布告安抚民众,傍晚时分温州城就再次恢复了秩序。
“大哥,降兵已经全部收拢,共有六千名降兵!”
“哦?有六千啊!这么多?那守城将领没有带走吗?”
“呃,听说带走了部分亲信外连家人都没带就跑了,嘿嘿嘿!”
“呵呵,行,告诉将士们,不论是民众还是方军守将的家人,不得侵犯分毫!”
“是,大哥!”
“嗯,走,去看看那些降兵!”
朱文杰来到城中军营,六千降兵待在营内还算平静,朱文杰来到点将台上直接竖起大旗开始招募。
“所有人听着,以后你们就是咱麾下的将士了,听令好好训练,咱保证你们吃饱喝足!”
朱文杰口才实在是不咋地,简单说了一句就让苗蛮军将士开始训练降兵,然后提供粮食将降兵喂饱。
翌日朱文杰让韩栋留下温州城,自己则带兵继续北上,相继夺取永嘉,乐清等地,这些地方基本上没有什么抵抗,朱文杰拿下的非常轻松。
五日后整个温州路尽数被朱文杰收入麾下,胡关住,王平,罗安宾,三路大军都完成任务和朱文杰汇合。
朱文杰合并一处,在温州待了一日再次开拔,向着台州路进军。
此时福建福州城内的胡惟庸接到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是陈友谅出兵洪都,老朱的意思是让朱文杰出兵协防,然而此时的朱文杰已经出兵方国珍,根本不在福建。
胡惟庸看过信件后立刻亲自去泉州找到罗良,二人一番商量,最终由罗良带兵十万出福建协防洪都。
另一边方明善逃到庆元见到方国珍,方国珍得知温州路失守大惊失色,连忙召集众将商议对策。
众将听闻方明善之言,询问其攻打温州的是谁,方明善闻言只说了一个朱字,说是从南面攻击的温州路。
提到朱字,方国珍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朱元璋,可是目前老朱正忙着和张士诚较量,根本没空搭理他,这朱到底是不是朱元璋,方国珍不敢确定。
方国珍麾下将士出言,让方国珍给朱元璋送信询问,方国珍觉得可行便去信朱元璋。
此时的朱元璋正在泸州和张士诚干架,之前得到消息洪都被围,朱元璋就有些烦闷,这边和张士诚打的又不顺畅,所以在接到方国珍的信件后,看的是一脸莫名其妙,于是回信将方国珍骂了一顿,此时的老朱还不知道自家侄子马上就要拿下方国珍的地盘了。
方国珍收到老朱的回信后看的是一脸黑线,本想问问老朱是不是有误会,却招来一顿骂。
而就在方国珍还在纠结老朱回信的时候,弟弟方国瑛带着一身狼狈回到庆元。
方国珍见到方国瑛大惊失色,方国瑛连忙将台州路失守的事情说明。
原来就在方国珍给老朱写信的这十天,朱文杰大军和廖永安的水军共同攻克了整个台州路,就连沿海各岛都被廖永安拿下,现在可以说朱文杰大军水路共济占领了方国珍三分之二的地盘。
方国珍这次彻底慌了,召集众将再次商议对策,有人建议送信给朱文杰,双方友好协商,有人说不如直接投降朱元璋,让老朱来解决此事,还有出主意找张士诚和元庭的,一时间方国珍听的一个头两个大。
朱文杰自己都没想到拿下台州路比温州路还要简单,就在朱文杰带着大军进入台州路后不久,就和方国瑛打了一仗,这一仗打的方国瑛大败而逃,竟然直接逃离台州不见踪影了。
朱文杰拿下台州路各地很是轻松,都是不战而降就占领了各地。
同一时间,廖永安的水路大军一直北上,将温州,台州,两地沿海各岛屿拿下,准备继续北上拿下庆元沿岸的各岛,之后可能要进入杭州湾。
朱文杰知道廖永安的打算后是吓了一跳,连忙派人去告诉廖永安不要着急报仇,等拿下庆元之后报告老朱在行定夺。
朱文杰知道老廖对张士诚有执念,没想到这执念这么重,还没拿下庆元各地呢,老廖就想着攻打张士诚了。
朱文杰也不知道自己的劝说管不管用,廖永安那边已经北上去庆元沿海各岛了。
朱文杰这边哭笑不得的整军,却不想收到了方国珍的来信,信上内容有三,一是问朱文杰为何打他,二是询问朱文杰来历,三是问朱文杰有没有的谈。
朱文杰看完信后不由一笑,直接回信告诉方国珍,要么投降,要么打,别无他想。
朱文杰等了三日不见回信便让大军开拔,此次进军庆元路朱文杰分三路大军,左路大军胡关住,陈胜,二人进军奉化,右路大军王平,陈升,二人向东进军直到沿海地带,中军罗安宾为先锋,朱文杰带领大军随后。
朱文杰大军一路北上直奔庆元,还没等朱文杰到地方,前锋罗安宾就派人来传信,前锋军和方军大战一场,方军大败而归。
朱文杰见此不由摇摇头,感觉方国珍的军队打起来太轻松。
之后的情况也出乎朱文杰的预料,当朱文杰大军到达庆元时,罗安宾居然已经拿下了庆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