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说是那隋炀帝,便是我们当今陛下……”一名老者道,说到“当今陛下”四个字时,他的眉毛还抖了抖。
他身边同样坐着一名老者,对于前者这样堪称是大逆不道的言论毫无动容,仿佛什么也没有听到一般。
但显然,后者并非什么也没有听到,而是持有相同的意见:“虽然当今不至于像是隋炀帝那般暴虐荒淫,但也确实太过于脱离实际了。”
在他们看来,当今皇帝最好的一点就是没有隋炀帝那样的“野心”,也没有隋炀帝那样的“自负”,这就使得皇帝陛下本人不会疯狂、执着地沉浸在追求自己功业的幻想之中——这样一来,他对于朝政、对于民生、对于天下的破坏力还是有限的。
这也是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比起那等有野心还很有执行力并且还听不进去旁人言论的皇帝,什么贪图享乐、喜好美色、不务正业……这些明明是负面形容的行径,却要好上许多。
不过这一点即使是放在官员勋贵之家也是一样的道理,比起没有能力却非想要掺和朝堂大事的子孙,那还不如来一个胸无大志混吃等死但能够老老实实听话的子孙。
这一点,也是朝堂中的大人们经过了各种血淋淋的前车之鉴后的心得体会。
就是不知道当今陛下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性格了……
难道,是和某位先帝——某位同样对自己的能力错误评判、还好大喜功、又听不进去贤臣劝谏,最终酿成大祸、殃及百官乃至本朝的皇帝有关?
有了这么一个前车之鉴,皇帝,至少是当今陛下,就更愿意谨慎评估自己的实际情况了?
这个想法其实也很大逆不道。
但是,别的不说,至少那一位先帝实在是很难让他们心生尊敬之情。
-
李世民对于这上面的分析深感赞同,李渊也同样如此。
杨广,可不就是在有些方面有点脱离实际了吗?而且不仅是脱离实际,还脱离实际太久太久,久到杨广都根本不能意识到这个问题。
要是说到在正常状态下在朝堂之中搞平衡,在朝堂之中处理自己想要处理的官员,压制或者扶持某一方势力……这些事情杨广倒是干得还都不错,在局面彻底崩塌之前,他基本上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而要是说政治眼光——指在除了民生之外的政治眼光,刨除他好大喜功、奢靡享受的目的外,杨广的水平也还算不错,就像是这上面讲的那样,运河、长城、迁都等等,这也都算是应当做的事情。
可杨广的巨大问题就在于,他高高在上太久了,久到根本不知道民间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民生是什么样子,更不知道百姓们真的能够做出什么事情来——更何况,由于太过于高高在上,杨广可能也打心眼里不相信百姓们能够做出什么事情。
李渊对杨广的感触可不是很好,他还记得自己被嘲弄、又被迫谨慎小心的过往:“杨广可不就是日子太顺,太过脱离实际了么?他一点真的苦都没有吃过,身边又都是赞誉肯定的声音,也就养成了他这种性子。”
杨广可是一天的苦日子都没有过过啊!
出生时杨坚就已经是国公,还很受信重;后来杨坚地位越来越高、权力越来越大,同母姐姐又成了太子妃和皇后;再到后来,没两年,杨坚就称帝,杨广就变成了皇子;再接着,算计太子之位的时候,杨广也算是一路坦途……
这不叫顺遂的人生,什么叫?
李渊觉得,杨广形成那样一副性格,完全不把百姓的性命当命看,也不把百姓当人看,还完全瞧不起百姓能够形成的力量,自负傲慢,自我为中心,只把所有的百姓当做建功立业的踏脚石——
固然可能有他天生性格的原因,但是杨广这前半辈子的顺遂无比也绝对是个关键原因。
本来就不是多么谨慎沉稳、把他人的命当命的人,杨坚和独孤伽罗也没有在这方面多加教育,他能是个什么德行?
哪像是自己,李渊心中对此叹息。
自幼失去父亲,被母亲抚养长大,虽然和杨坚有着亲戚关系,但到底没有那么有底气;后来杨广登基,还得消解他的疑心,甚至不惜自污……
还有自己的儿子——虽然老三也不是个好的吧,但老大和老二都很不错,当年也都能够体会到自己这个耶耶、家族的不易,又起兵打天下,总也都经过了一番波折和磨难。
想到这里,李渊不由得对李世民吐槽了起来:“你说你姨祖父(杨坚)他到底是怎么教育儿子的?杨广怎么就没有好好教导一番?一味地盯着他节俭、不好美色有什么用?”
节俭当然好,不好美色也当然好,但是只看这两点怎么够?难道不得看看他对于天下的态度,对于基础的治国——除了如打仗、大工程这一类的大事——是怎么想的?
还有杨勇。
杨勇虽然不至于说什么不孝顺,到底有多喜欢奢靡也难说,毕竟杨坚本人对于节俭的要求有时候确实有些过度;好美色其实也就那样吧。
但是杨勇是怎么培养的,原本的继承人,到中期的时候竟然不能稳住自己这一方的支持者?太子妃不太子妃,其实也就那么一回事儿,但前朝杨勇是怎么处理的?
其他的几个儿子就不说了,也都一般般。
不像他——唉,其实儿子都好也不是什么好事儿……
李渊一时间又有些愁肠满肚。
李世民犹豫了一瞬,道:“耶耶,其实当年隋文帝制定的一部分律令,对于百姓也不是很……”说实在的,在律令这方面,有些刑罚还是杨广登基之后改了的。
所以,说不定杨坚本身就不是多么在意这方面呢?
毕竟杨坚自己出身也挺不错的,在杨坚出生没两年,杨忠也已经爬的很高了。
李世民说完这一句,也没有再管陷入了思考追忆的老父亲。
他现在也是颇有一番愁绪。
当然,不是那种追忆过往的愁绪,而是对未来的大唐的忧心——大唐现如今还好,自己显然不是什么不知民生疾苦、不知江河翻覆的力量的皇帝,李世民自觉自己还是一个明君,而且一直都在向着“文皇帝”的庙号努力。
但是大唐日后的皇帝呢?
他可是把“本朝·君主”和“历代·君主”的列表翻了又翻,看了又看的。
大唐日后的太子到底该如何教导,才能避免他们像是杨广这样高高在上,脱离实际,完全看不见民间?
虽然皇帝本身就很难看到整个天下的百姓,可是多少也得有所了解,但如何能够做到这一点,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即便是他们这一代的年长的兄弟,不也出了李元吉这种蠢货和畜生?
这可还是经历过打天下的战火,经历过隋末的乱世的皇子!
日后的皇子怎么教育?怎么让他们知道创业的艰辛,又怎么让他们能够对民生有那么点了解,不至于完全变成一个高高在上的蠢货?
……总不能真的也让他们体会一番战火的滋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