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主将人选
作者:顾兴瑶   祖上徐达,开局硬刚努尔哈赤最新章节     
    “此事朕已有考量,内帑里还有一千五百万两白银,可以解燃眉之急,李尚书,朕要你每年从国库里拨出五十万两白银,不要再和朕讨价还价了。”
    眼见朱常洛已经让步,而且态度那么强硬,李汝华也不敢再说什么了,毕竟这大明的天下,终究是他们朱家的,不是他李家,真要是上纲上线,自己可讨不到什么好。
    再说了,又不让他出全部已经很好。这要是万历皇帝,恐怕一分钱都不会自己出。
    于是见好就收的李汝华也是当即行礼道:“臣遵旨。”
    就这样新军一事彻底敲定了,不过将领、兵员、训练地方,可都没说好。
    于是朝堂众人围绕着一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尤其是各个党派之间,都在互相攻击,毕竟这可是一支新军,而且还有三万人,谁不想掌控?
    毕竟要是谁那边的人拿下了这个位置,自然他们在朝堂里的话语权也就可以更大了。所以没有人会轻易放弃。
    “启禀陛下,主将人选微臣举荐辽阳副总兵官赵率教,他说万历十九年(1591年)的进士,先是被任用为甘州都司,后因建立军功擢升碾伯营游击、靖虏卫参将。适逢灾年,出粟救济百姓,受到民众赞誉。”
    “此人还先前担任过署下马关参将,随后又充任镇靖参将、延绥参将,屡立战功,现在也在辽东任职,微臣以为他最合适。”
    听见有人举荐,朱常洛也是有些吃惊,他之所以现在突然提出,就是为了打他们个措手不及,让他们各个党派都没有时间商量,从而让徐天爵揽下这一职务,没想到他们居然还有人推荐。
    不过想来应该不是他们商量的结果,而且这个赵率教他也听说过,是个有才能的,不过担任新军的主将还差远了,光要有能力还不行,必须要忠心,而且在朝堂上也要有势力,不然恐怕会处处被掣肘。
    “陛下臣认为,辽东巡抚徐天爵更适合担任新军主帅,臣有两条理由,其一,新军是为了应付辽东女真,而徐天爵乃是辽东巡抚,又常年与女真人作战,经验丰富,徐将军长期在辽东,有更多的机会与女真族接触和交战,从而能够深入了解女真族的作战方式、战术特点以及生活习性,便于新军的训练。”
    “其二徐将军乃是中山王徐达之后,出身将门,更能服众,而且身立数功,早已可堪此大任。”
    听他这么说,英国公张维贤、成国公朱纯臣立马就坐不住了,什么意思,他们也是勋贵之后,不比徐家弱多少,但最后他们还是忍住了,毕竟现在他们家里也没有能堪当大任的后生。
    再说了徐天爵也是他们勋贵体系的,由他来执掌新军总好过那些文官来的好,再加上定国公也在旁边,他们也不好说什么。
    于是乎在场的除了少许文官反对,其余的勋贵、武将都赞同。
    一方面是因为徐天绝是勋贵体系的人,勋贵自然是支持的,另一方面,徐天爵这两年来的战功也足够服众,毕竟,相较于在辽东的其他将领来说,他的战绩的确是让人心服口服。
    再加上这是朱常洛早就认定的人选,方从哲、黄嘉善这样的老家伙,就更不会反对了。
    其他的文官都是些小官,影响不了决定。
    于是乎,就这样朱常洛大手一挥,徐天爵就成了这支三万人新军的统帅。
    “臣徐天爵,谢主隆恩,承蒙陛下信任,委以练兵重任,必当肝脑涂地,以报陛下隆恩。”
    “好,快起来吧!”
    “接下来便是兵员的问题,诸位爱卿可有什么想说的?”
    “启禀陛下,微臣以为这三万人不必全部招募新军,可以从原有卫所里抽调部分士兵,这样一来倒是能大大节省军费开支。”
    李汝华终究还是从财政方面入手,他这个办法的确能缩减军费开支,但是却有可能把新军给毁了,而且他是户部尚书,这个时候说话多少有些不合适?
    要是没人反驳,岂不是显得兵部无人,毕竟训练新军可是和他们兵部息息相关,于是黄嘉善立马站出来打断道:“李尚书此言差矣,卫所兵战斗力太差,纪律涣散、骄惰怯懦,缺乏训练,临阵畏缩,如果把他们编入新军,岂不是毁了新军?既然要组建新军,就不要顾及这么多。”
    “我看还是从各地方征兵吧!最好是身体素质好,且性格坚韧、民风彪悍的百姓,只有这样才能抵抗关外鞑子。”
    眼见黄嘉善开口,李汝华也只能老老实实的退下去了,他本来也没想着成功,只想着试一试,行不行都不是什么大事?没必要和他争执。
    眼见没有人说到重点,方从哲也只能站了出来,毕竟人家皇上问的是兵员的问题,显然是要从各处征兵,组织新军,不然他又何必多此一举。
    方从哲不愧是执掌内阁多年的人物,揣摩皇帝的心思,绝对是他的强项。
    “陛下,江南地区水网密布、地形复杂,那里的人更熟悉那种地理环境。而辽东这种特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不太适应,在作战中恐怕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微臣以为可以从北方招募新军。”
    “尤其是燕赵之地,自古以来燕赵之地多义士,而且绝大多数人也能适应辽东的气候,不至于出现大量伤病员,所以臣建议采用北地。”
    “诸位同僚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