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董卓称帝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汉末:从交州开始制霸最新章节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董卓这位权倾一时的西凉军阀,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欲望,踏上了称帝之路。此时的他,面容苍白,气息奄奄,躺在龙榻之上,四周是华丽的宫殿和俯首帖耳的臣子。
    夜幕降临,宫殿内烛火通明,映照着董卓那扭曲的面容。他艰难地举起手中的玉玺,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贪婪与不舍。在这最后的时刻,他宣布自己为帝,国号为“周”,改元“承平”,企图以此来稳固自己的地位,留下千古霸名。
    殿内,群臣纷纷跪拜,口呼“万岁”。然而,这虚弱的呼声掩盖不住宫外的战火和民间的疾苦。董卓称帝的消息传出,天下哗然。
    大殿之上,董卓端坐龙椅,神态威严,目光扫过下面的文臣武将。
    李傕、郭汜、张济、张绣、段煨、牛辅、徐荣、董越等一众将领,皆身着崭新的战袍,排列整齐,等待董卓的封赏。
    首先,董卓的目光落在李傕身上,大声宣布:“李傕忠诚勇猛,特封为征西将军,领尚书事,总领朝政。”李傕跪地谢恩。
    接着,董卓依次封赏:“郭汜封征北将军,张济封征南将军,张绣封征东将军,段煨封镇西将军,牛辅封镇北将军,徐荣封镇南将军,董越封镇东将军。”每宣布一个封号,殿下便有一人跪地领命。
    在这群武将之中,李儒作为董卓的谋士,因其智谋过人,被董卓特别看重。
    董卓站起身来,神情庄重地对李儒说:“文优才智卓绝,谋略深远,特拜为丞相监国,辅佐朕治理天下。”
    李儒连忙跪下,头触地,声音颤抖:“臣李儒,谢陛下隆恩,必竭尽全力,辅佐陛下,共创盛世。”
    董卓的封赏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也暂时笼络了这些手握重兵的将领。然而,在这繁华背后,暗流涌动,新的权力斗争已然悄然开始。
    在董卓生命的最后时刻,宫殿内的气氛紧张得几乎让人窒息。
    夜幕低垂,乌云密布,仿佛连天空也在为即将到来的悲剧做着铺垫。宫殿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一种不祥的气息。
    宫墙之外,士兵们加强了戒备,刀枪林立,火把照亮了每一个可能的死角。他们的眼神警惕,手中的兵器紧握,仿佛随时准备应对可能的突变。宫门紧闭,沉重的铁锁在风中发出咔哒咔哒的声响,增添了几分紧张。
    宫殿内部,董卓的寝室门前,几位心腹将领和亲信宦官紧张地来回踱步,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焦虑和不安。寝室内的董卓气息奄奄,时不时的咳嗽声和沉重的喘息声透过门缝传出,让外面的人心提到了嗓子眼。
    董卓躺在床上,气若游丝,他将李傕、郭汜与李儒叫到床前,声音略显沙哑地说:“我这一去,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们。这些年,你们跟随我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我董卓感激不尽。”
    李傕、郭汜神色悲痛,俯首道:“主公,我们愿为您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董卓摆了摆手,继续说:“文优,你足智多谋,我希望你能为我完成最后一个任务,那就是为我这些兄弟们谋一个好归宿。”
    李儒眼中闪过一丝坚定,跪地叩首:“主公放心,我一定竭尽全力,为兄弟们安排妥当。”
    董卓转头看向李傕、郭汜,语重心长地说:“我走之后,你们务必听从李儒的安排。若士徽待你们不薄,你们便守好西凉,为我保住这片基业。若士徽不值得你们效忠,你们便自行离去,另谋出路。”
    李傕、郭汜齐声应道:“主公教诲,我们铭记在心!”
    董卓微微颔首,又道:“至于马腾与韩遂,我走之后,他们必反,你们务必守好关中。”
    李傕、郭汜犹豫了一下,但还是答应了:“是,主公。”
    董卓满意地点了点头,疲惫地闭上双眼,不再说话。
    在称帝后的第三天,董卓终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他死后的帝位,如同过眼云烟,迅速消散。
    马腾与韩遂,这两位在凉州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大将,听闻董卓的死讯,心中不禁涌起了波澜。他们曾是董卓的部下,但在董卓的统治下,他们始终感到束缚和压抑。
    在董卓生前,马腾与韩遂便已暗中积聚力量,等待着时机。如今,董卓这一死,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天赐良机。他们心中的野心和欲望如同脱缰的野马,再也无法束缚。
    马腾眼中闪烁着光芒,他握紧了手中的剑柄,仿佛已经感受到了掌握权力的快感。他对韩遂说:“韩将军,董卓已死,天下大乱,正是我们大展拳脚的时候。”韩遂点头赞同,他的眼神中同样透露出勃勃野心:“不错,我们不能再屈居人下。”
    袁术坐在昏暗的殿堂之中,眉头紧锁,眼神中闪烁着疑惑与不甘。他手中的玉玺,传国玉玺,光泽温润,流转着千年的沧桑与威严。这是天命的象征,是皇权的凭证,而他,袁术,手持此玺,却始终未能迈出那最后一步。
    董卓,那个粗野的西凉武夫,竟然在没有任何玉玺的情况下,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自立为帝。这个消息像一把锋利的刀子,直刺袁术的心中,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和不安。
    “为何不敢称帝?为何不敢称帝?”袁术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充满了自我质疑和挣扎。他不断地问自己,手中的玉玺仿佛变得沉重起来,压得他喘不过气。
    袁术的心中,有着世家子弟的骄傲和自持,他深知称帝之举意味着与天下为敌,意味着走上一条不归路。但他的内心深处,又充满了对至高权力的渴望,那种一统江山、号令天下的快感,让他无法自拔。
    他想起自己的出身,想起家族的荣耀,想起那些曾经支持他的部下和百姓。他们期望的是一个能够带来和平与繁荣的领袖,而不是一个篡位的逆贼。袁术的心中,理智与欲望在激烈地交锋。
    “我是袁家的后人,我有玉玺,天命所归,我为何不能称帝?”袁术的声音逐渐坚定,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然而,随即他又犹豫了,那是对未知的恐惧,是对天下大势的无法把控。
    袁术在矛盾与挣扎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他的心中始终没有找到一个确切的答案。他知道,称帝之路,不仅仅是一时的勇气,更是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豪赌。
    在昏暗的帐篷内,袁绍的心情如同这阴沉的天气一般抑郁。
    他眼神迷离,眉头紧锁,手中的玉玺似乎变得沉重起来。他无法理解,董卓那般狂妄之徒,在没有任何凭证的情况下,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称帝。而他,手握玉玺,天命所归,却在这个问题上犹豫不决。
    袁绍心中翻涌着各种念头,他想象着董卓那副不可一世的嘴脸,心中涌起一股愤怒。
    为何董卓能如此大胆,而他却在此徘徊不前?他握紧玉玺,仿佛能感受到那股传自祖先的力量,告诉他:你才是真正的天命之子。
    然而,袁绍心中的抑郁并非仅仅因为董卓的狂妄,更多的是对自己的质疑。他害怕,一旦称帝,便会成为众矢之的,遭到天下人的讨伐。他害怕,自己的实力不足以支撑起这份野心。他害怕,最终会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在这漫长的思索中,袁绍的心情愈发沉重。他看着手中的玉玺,那是他称帝的凭证,也是他心中的枷锁。在这纷乱的世道,他该如何抉择,才能不负天命,不负自己?这个问题,如同梦魇般困扰着他,让他无法自拔。
    董卓在长安自立为帝,天下震动,而在这股风波之中,刘备的心情愈发沉重。
    自己的徐州刺史之位,不过是一块吸引各方势力觊觎的肥肉。他手中并无足够的兵力来巩固地位,四周的诸侯哪一个不是对他虎视眈眈,企图伺机而动。
    他轻轻叹了口气,心中满是无奈。他曾梦想着能以徐州为基,逐渐扩张势力,最终实现中兴汉室的伟业。然而,董卓的这一举动,无疑给他的梦想蒙上了一层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