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一代能臣赵元帅
作者:千里草人   春秋晋国风云最新章节     
    公元前601年对晋国来讲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因为这一年发生了很多大事。
    晋国的春秋风云,我们自晋襄公晚期开始,便把晋国的核心人物赵盾作为一条主线来讲。
    但貌似已经过去好久了,我们的主人公赵盾貌似消失了。难道他自被董狐搞了一出“赵盾弑其君”的历史记录后,便低调了?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其实赵盾一直在活跃,晋灵公死后,赵盾扶持了晋成公。
    然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晋国公族制度改革,将晋国公族以卿大夫的家族势力替代,设置了公族、馀子和公行,然后又亲自带兵联合卫国教训了一把投靠向楚国的陈国。
    但赵盾毕竟不是神仙,他也确实感到力不从心了,岁月不饶人呐。
    许多国政,他这个执政的中军元帅实在没有精力去处置,他把自己剩余的精力集中到了培养自己的儿子赵朔身上。
    于是,中军佐荀林父便勇敢承担起了大部分的晋国国政。
    此时的晋成公,也貌似想体会一下行使当国君的权力是怎么样的,趁中军元帅赵盾有点衰弱了,那便发出寡人的号令吧。
    所以,近几年来,我们便把晋国风云人物的重点放到了晋成公、荀林父这两人身上,因为这段时间的晋国内政外交基本上是由他们来提出并实施的。
    公元前601年春,晋国联合白狄打击了一次秦国,暂时让西线得到了一个安定的环境。
    这是晋国的战略步骤中的第二环,消除西线隐患。
    第一环便是在中原立点威,看看中原还有哪些诸侯仍旧是跟着晋国的。
    晋国的战略目标当然是楚国。
    只是这一年,晋国国内的事太多了。首先是围绕着秦国间谍一事,流传起敌人死而复生的灵异事件。
    这样的灵异事件让负责占卜的大小官吏着实忙乎了好一阵子,整个晋国人心慌慌。
    一般的人有些心悸心慌过几天也就好了,但对于赵盾来讲,意味着巨大的压力。
    压力山大的赵盾生了重病。执政大臣赵盾重病卧床,晋成公当然得亲自去探望。
    当然,晋成公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赵盾推荐他的继任人选。
    中军佐荀林父眼巴巴等着赵盾死后自己名正言顺的继任中军元帅,这段时间他表面上因为赵盾的病而忧伤,内心上却很欢喜。
    老赵呐,你都挂了二十多年的帅了,早点走吧。
    在荀林父眼里,或者在整个晋国卿大夫们的眼里,甚至国君晋成公眼里,荀林父是继任中军元帅的不二人选。
    但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是,赵盾推荐了上军帅郤缺。
    赵盾有气无力地对晋成公说:“主公,郤缺为人老成持重,为咱晋国立功无数,且从不结党营私,臣非常看好他,臣推荐让郤缺接任臣之职吧。”
    公元前601年,晋国中军元帅赵盾病逝。
    赵盾的一生,对他个人来讲,为晋国霸业的持续呕心沥血作出巨大贡献的一生,是自己追求忠君爱国之初心的无悔一生!
    对赵氏家族来讲,是把整个赵氏家族带向历史性辉煌的顶峰的一生,将让所有赵氏家族族人感到荣耀的一生!
    对晋国来讲,是一位股肱大臣伟大的一生,在晋国文襄霸业以后极其困难的春秋争霸赛中,兢兢业业极不容易的一生!
    公元前655年,赵盾出生于其晋文公重耳流亡的第一站翟国,在那里他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父亲赵衰跟着重耳继续流亡列国期间,少年赵盾勇敢地撑起了在翟国的家,与母亲叔隗相依为命,日子过得相当艰辛。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当上了晋文公,赵盾终于带着母亲回到了晋国。由于赵姬的谦让,赵盾成为赵氏家族嗣子。
    公元前622年,赵衰去世。此时的赵氏家族的大宗由赵盾执掌,小宗却是赵姬以及赵姬的几个儿子赵括、赵同、赵婴齐。
    出于对赵姬谦让的感激,赵盾对三位兄弟非常照顾。
    这也就是后来在晋成公时期,赵盾主持了晋国历史上着名的公族大夫改革时,将赵括任命为公族,而自己则担任馀子。
    这便意味着赵氏家族的大宗,由赵括这一脉相承。
    这是赵盾的谦让,是他对赵姬的感恩,也是赵盾对赵氏家族的负责。
    赵盾对赵氏家族的负责,还包括他多次庇护违纪犯法的赵穿,使这位堂兄弟最后得以善终,并开创了赵氏家族别支的邯郸一脉,即邯郸氏。
    公元前621年,在先氏家族的先克的极力推荐下,赵盾直接进入晋国六卿班子,成为第二把手,担任中军佐。
    但很快,晋襄公又任命赵盾为中军元帅,成为自国君以下执政晋国的第一号人物!
    从此赵盾在晋国政坛上如同一颗耀眼的明星冉冉升起,成为历经三朝而不倒的政治铁腕人物。
    在复杂的晋国权力斗争生涯里,赵盾以夏日之日的刚毅果决执政,迅速树立起威望。
    强力推行改革,实施法治,打压异己分子,驱逐狐氏家族,平灭五大夫之乱。
    在晋襄公去世后的晋国新君人选上再次展示了自己的强势,最终立年幼的晋灵公为国君。
    赵盾当政期间,先后与秦国爆发了令狐之战、河曲之战,基本将秦国压在西线。
    在中原,赵盾高举尊王攘夷大旗,与楚国展开了激烈的对抗,将楚国趁晋国内乱不断之机臣服的郑、陈、鲁等国再次争取到晋国同盟圈内。
    公元前613年主持中原诸侯在宋国的新城会盟,赵盾开启了诸侯国大夫首盟各国诸侯的先例。
    然后赵盾又于公元前610年再次组织了扈地会盟,将中原诸侯几乎全部拉回到晋国同盟圈,可谓是全面匡扶了晋国霸业,压制了楚国的嚣张气焰。
    但在后来与楚国争夺中原的数次对抗中,赵盾却屡屡碰壁,好几次都是无功而返,其中一个原因便是赵盾开始受到慢慢长大的晋灵公的掣肘。
    晋灵公对赵盾是又怕又恨的,他自小便对赵盾这位权臣没有任何好感。
    因为晋灵公知道自己差点被赵盾给废黜了,不是母亲穆赢的一哭二闹三上吊的顽强斗争,他们母子俩的下场可能会很惨。
    晋灵公对赵盾的恨最终使他几次想除掉赵盾,派出杀手刺杀,养猛犬咬,设鸿门宴等等,一心忠君爱国的赵盾被迫逃亡。
    结果党兄弟赵穿对晋灵公的过分看不下去了,干脆弑杀了晋灵公。
    为了保住赵穿,赵盾宁可背上弑君的千古罪名也不愿追究赵穿的责任,反而派出赵穿赴周王室迎回晋成公,再派出赵穿作为人质赴郑国。
    通过不断让赵穿立功,使赵穿最终免除了河曲之战不遵号令使晋国痛失歼灭秦军的机会以及弑杀晋灵公这两条大罪。
    赵穿虽然没能在赵盾任上进入晋国六卿,但由于赵盾的努力,使赵穿之子赵旃慢慢在晋国政坛崛起,直到后来进入晋国六卿班子。
    赵盾迎立了晋成公,晋成公一开始是很低调的,他把一切都交给了赵盾。
    赵盾开启了公族大夫改革,设置了公族、馀子、公行三种官职,将晋国卿大夫们的实力空前扩大。
    赵盾的公族大夫改革,一开始是两个目的:
    一是为了增强晋国公族势力,人为地制造出了许多公族势力来。
    这些卿大夫们的嫡子庶子们都能够得以在朝中为官,从而使晋国国君的人事任免权得到了极大的抑制。
    晋国国君此后不再出现晋灵公那样通过任命官员来培植自己势力的现象,从而也消除了国君擅杀执政大夫的隐患。
    这也是赵盾吸取晋灵公多次想杀自己的教训后实施的改革。
    赵盾的另一个目的是壮大赵氏家族的势力。
    他知道,自己总有一天会离去,而晋国的各大家族之间关系错综复杂。
    如果不把后代们的路给铺好,那赵氏家族到底是否会一直兴旺下去谁也说不定。
    所以,他要培养赵氏家族的后人们。在赵盾的努力下,赵穿之子赵旃成为公族大夫,自己的异母兄弟赵括、赵同、赵婴齐都成为公族大夫。
    再加上自己这一脉,自己虽然谦让为馀子,但儿子赵朔本就可以继承自己的封邑,甚至卿位。
    单单这一手笔,使赵氏家族势力得到了空前膨胀。
    只是赵盾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这个公族大夫改革,居然为后来韩赵魏三家分晋奠定了制度上的基础。
    因为从此晋国国君的土地不断被分封给各公族大夫。
    晋国的公族大夫与其他诸侯所不同的是,人家的都是真正的公室子弟,都是“自己人”。
    而晋国的公族大夫,则与公室无关,都是“别人”。
    “别人”不断将自己的土地给分走,最后晋国公室就成了如今的周王室,别看天子你来当,但实力你最弱。
    直到大家再也不想伺候你天子国君了,那就将你最后一寸土地也给分了吧。
    晋国,自晋献公开始便一直很强大。尤其是晋文公以后,几乎没有任何一个诸侯国能够撼动晋国。
    此后两百年,春秋江湖,晋国一直是霸主。
    虽然楚国会来争,但说到底还是晋国更强大。没有谁可以超越晋国,能够灭了晋国的,只能是晋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