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二人便是扶苏所提过的项梁和项羽了。
眺望着咸阳方向,项梁低声开口:“现在那残暴的君主应已举起刀枪,预备着手血洗了。”
“好啊,尽情去 ** 吧,愈多愈好,这些都是你收到由我安排的人们送去给你的猎物。”
随后,项梁转向身旁的项羽:“羽儿,你不要怪罪于叔父。将来你就会懂为何这样做的。”
至于在麒麟宫中,则在听了扶苏之言后,那坐在高位的秦始皇帝脸上未起波澜,依旧以冷静的姿态凝视下方,那种平静让人生畏。
没人能够猜透此时此刻,这位始皇帝究竟怀揣何感想。
“陛下,公子素来宅心仁厚,这次因受小人蒙蔽不慎触怒了陛下,望陛下顾念公子始终为大秦尽心尽力的情分,宽宏大量处置此事。” 蒙恬离开了行列,为扶苏 ** 。
“还望陛下看在公子对大秦竭忠尽智的份上,从轻发落。” 接着,扶持扶苏的大臣纷纷出列,替扶苏求情。
始皇帝的目光扫过每位朝臣,一直显得波澜不惊。
环视过后,他的视线停留在右侧第一个人身上。
“右相,你是怎么看的?”
随着这平淡的话语传来,冯去疾眼皮微动。
原本,他只想暗中观望情势发展。
若陛下宽恕扶苏,他便请求再给予王猛一天的时间,想来以陛下的性情,并不会直接拒绝。然而,若陛下行严罚,那自然就不会冒昧触怒龙颜了。
事与愿违,既已问及右相意见,不作回应,确实不合规矩。
于是,他缓缓站起身,隐蔽地左手微微按捺。
“回陛下之言,微臣认为此事源于项梁等人提前预谋。公子蒙在鼓里,在急于招揽人才时作出此举,尚属情有可原。” 冯去疾拱手答道。
“那么,左相有何看法?”始皇帝转向李斯询问。
“依臣愚见,右相所述,甚为在理。” 李斯迈出队伍,恭敬答话。
目光离开李斯,扫视未开口的群臣:“其余大臣可有异议?” 他的声线依旧平静。
剩余朝臣都微微垂首,态度十分明了。
“如此,满朝官员都认为应对扶苏减轻处罚。” 这语气淡然,但却引发诸多人心头一阵颤栗。
听此话,众位大人隐约感到,陛下似欲对扶苏实行严厉惩罚?!!
尤其蒙恬和其他拥护扶苏的臣子,内心更加沉重。
目光转落于赵高之上。
“赵高,你与此事也有些许关联,你看该如何处理?” 始皇帝开口说道。
???
陛下为何将这事扯到我赵高头上?
朝纲分明内官不参与决策。
正置身围观的赵高,在听到这突如其来的点名后,内心顿时百般无语,犹如千万只野兽狂奔。
若换做他人,倒还易于周旋。然面前者乃是扶苏。
尽管心中期望扶苏遭难。
然而他知道,单靠一次事件难以使其覆亡。
现如今,他已无法确定始皇帝的真实意图。
心性这东西,本就难以揣摩。
更何况,始皇帝与扶苏之间,不仅仅是君臣关系,还有父子之情。
另外,他所谋划的针对扶苏的办法,务必做得隐秘而不露痕迹。他不希望因为要扳倒扶苏而让始皇帝对自己产生防备之心。
朝堂上众臣听闻始皇帝问及赵高时,各怀心事。蒙恬的神情显得颇为凝重。见陛下如此态度,恐怕是要严肃处罚公子的。而公子与赵高之间的矛盾早已为人所知,这次赵高定不会放过如此大好的机会落井下石。
如果始皇帝再接受了赵高的意见,公子的地位将更岌岌可危,甚至连驱逐出咸阳也不一定不可能。假如公子离开了咸阳,那么也将意味着远离朝廷的核心地带,想再次返回恐非易事。
许多扶苏系的大臣,多少也有所耳闻最近的事情,此刻心情更是沉痛。
地上的扶苏听到始皇帝的话语后,不由露出苦涩的微笑。
右相冯去疾略微皱眉,显现出惊讶之意。这是他第一次认真观察这个宦官,赵高。
而站在冯去疾身后不远处的李斯,却把眼睛眯了起来。与其他大臣不同,最近几天里,他曾与赵高有过两次简短交流。仅仅这短暂的接触就使他认识到赵高不是等闲之辈。
回忆起宫门口那场事变中展现出的心计与手段,即使是他也感佩不已,这种手段确实非同小可。事实上,按常理,赵高作为中车府令,是没有资格参与到朝议中的。但此次陛下特意询问,且涉及国家大事以及公子的问题——尤其是明知扶苏对赵高的不满。他感到一丝非同寻常的氛围。
此时此刻,他对这位心思复杂的人物如何应对陛下的询问颇感兴趣。
*
赵高躬身迎着始皇帝的目光答道:“回陛下的话,在微臣看来,这起事情不可简单概括,应区别看待。聚贤堂散布谣言是关乎国事,但涉及到公子之事,则应当是家事,应该全凭陛下的裁定。微臣身为旁观者,并不具备任何发言权,也不能擅自评判。”
作为一个来自后世的人,赵高很清楚过分干预未必会达到好的结果。
通过此事让始皇帝对扶苏产生不满已足矣。目前而言,他只是一介小职位——中车府令。尚未达到能够参与重要决策的地步。
扶苏与自己作对那是他自己的事。
他心中想要扳倒扶苏,但却不能露出任何破绽,更不能让人察觉到一丝一毫的企图。对他来说,当前最紧要的是获得始皇帝的信任,并借此迈出参政议事的关键一步。一旦他成功踏入这一步,就自信能够步步高升。
始皇帝多疑的本性众所周知,哪怕他知道项梁等人散布的都是谣言,但在他的心中必然还是留下了痕迹。至少在他看来,这一次始皇帝向他询问,便是有所暗示,想要对他进行一番试探。
当赵高的声音落下时,众人投向他的目光都略显迟疑。“……” 扶苏愣住了。“……” 蒙恬也是一脸错愕。“……” 扶苏一派的大臣们更是茫然不解。怎么回事?!!
赵高竟然放过了这样一个绝佳的机会,没有趁机落井下石?
右相冯去疾看向赵高的目光闪了一下光芒,继而微微眯起了双眼。左相李斯,则露出了一丝诧异。
这无疑是一个无懈可击的答案,非常圆满。这毕竟是陛下的家务事,一句看似简单的话实际上蕴含着极高的智慧。若是其他大臣如此行事,则必遭撤职;然而,皇帝与公子之间的关系并不只是普通的君臣。现在没有人能猜透陛下将会如何处置扶苏——到底是轻惩,还是重责?
朝堂上的官员们都已请求陛下降轻扶苏之罚,而假如赵高此时随声附和,虽然无甚不当但难免流于俗套。据他的观察,赵高对此政事相当关心,并希望能参与政议。
若机会难得一现,却不能展现才华与谋略,则再得此类良机未可知;可是,若提议重惩扶苏,则恐招致其公报私仇的议论,进而怀疑他对陛下也会有所不利。
正因为此,他对赵高会怎样作答颇有几分期许。此时,赵高的应对不仅巧妙地规避了惩罚扶苏带来的不利影响,反而显得与众不同。这一回应让李斯也在心中不禁叫一声好。
坐于御座之上的始皇帝,眼中对赵高的赞赏也是明显地流露出来,环顾众臣,虽似乎皆在为扶苏求情,却又何曾不是另一种形式的逼迫,迫使他不得不对扶苏施以轻罚呢?
再看看赵高的回应,“此乃陛下的家事,自当由陛下定夺”,这话听起来十分悦耳。
明显高下一目了然。
确实如赵高所言,朕如何处置自己的儿子,还需要你们来评说吗?此刻,始皇帝心中如是想着。
看着赵高,始皇帝慢慢点头表示赞同,然后转身再次把目光投向扶苏。
“立刻回府邸去,闭门思过一个月,期间不准出门。”始皇帝挥了挥手,厉声道。
听到始皇帝这么说,在场的扶苏派系大臣们不禁悄悄松了口气。
还好,事态还没有恶化至极点。这种处罚,对于大秦储君而言,确实略显严厉,毕竟是要一个月不见外客,这会对公子的名誉与地位造成相当的影响,并且一个月后他能不能立刻恢复议政,仍是个未知数。
不过幸亏其他秦 ** 子都资质平庸,并无人可以动摇其地位。
“诺。”
公子扶苏赶紧作揖,并偷偷瞄了一眼赵高,那眼神颇为复杂。
随即,公子扶苏便直截了当地离开了麒麟殿。
待到扶苏走后,始皇帝的目光转到了中尉王猛身上。
“如果正午前不能将剩余的五个人缉拿归案,你自己辞职回到陇西去吧。”始皇帝挥了挥手,淡淡说道。
说完这话,始皇帝直接转身离开。
这时,赵高思考了一会儿,随之紧跟而去。
一路上没有对话。
等走到 ** 门口时,始皇帝挥了挥手示意身边的小太监及宫女止步,自己和赵高进了园子。
自从种上土豆以后, ** 已变样,任何人未经始皇帝批准不得进入。
现在守护 ** 的是最为优秀的御林军——天子的亲信。
偌大的 ** 内超过一半的空间被清理种植了土豆。
其中有五十多个小太监站在四周围守望那些土地,除开这些还有十个装扮成农民的男子。
赵高目睹这状况,不禁在心中咋舌:这般重视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那些太监与农民们一看见始皇帝,连忙拜倒施礼,“吾皇 ** 。”
始皇帝走过去,问一位农民: “土豆今日的生长情形如何?”
听完这问题, 赵高心里不由得为那个农民感到悲哀:
才三天而已, 难道还能看出啥?土豆还全都长在地底下了呢!
显然那位农民已经习惯了,“禀告陛下,一切安好并无异状。” 农民缓缓回答道。
始皇帝微微点头后,径直走向这片土地附近最近的一座凉亭。
坐下之后,他久久凝视着那片土地,没有言语。
“实际上,朕很清楚,这些马铃薯不可能在短短的三天内成长。只是这两日,每当我心绪不佳时,就会来这里,随意问问,心中的烦闷也能稍许缓解。”片刻之后,始皇帝轻声开口道。
听了这话,赵高竟生出一丝错觉:此刻眼前这个男人不再是那个不可一世的 ** ,而是一个有着喜怒哀乐的真实人物。平素里,人们看到的总是一个极富权威与肃然的身影;而在这种特殊时刻,始皇帝会露出他真实的一面。
“若陛下心烦乃是微臣无能所致,近期诸事皆与臣有关,望陛下宽恕。”赵高躬身行礼说道。
心中纵有这层感悟,但要真借此与始皇帝亲近闲聊显然过于妄想。
或许因为土豆是他所推荐,加之早前在麒麟殿言辞得当,才有了此刻 ** 的推心置腹。
对此回应,始皇帝未予置评,淡淡一笑。“你是否尽职,朕自是有数。”
一番沉默再度充斥其间。
“等王猛将项梁项羽逮捕归案,将他们悉数活埋,朕倒是要瞧瞧今后谁敢再胆敢质疑朝廷决策!”平淡的语句中带着森然杀机。
听闻此话,赵高双眼瞳孔猛然紧缩。
或许是因为初来乍到的原由,他从未料想到始皇帝竟欲灭口全部相关人众。
在他心目中,唯有主谋需伏法受诛;而其余散布舆论之人虽也有过错却不应被判处 ** 。
此时“焚书坑儒”四个字在他脑海中一闪而过。
在始皇帝统治第34个年度,由于学者淳于越对于当时实施郡县制的异议,导致了史书除了关于秦国记录外都被下令焚烧;民间所藏《诗》、《书》也在限时内上缴付诸一炬。
焚书之举便因此而成。历史记载里儒家文士集体遇难是在次一年。
有关这桩历史事件,后人观点各殊,其中主流意见认为坑杀对象主要针对那些诋毁始皇的道士和一些学士,而并不仅是文士而已。然而,历史向来是由胜者撰述而成。
当秦国覆灭时,为了丑化始皇帝,人们故意忽略了许多细节,将那段历史简化成焚书坑儒。于是,这件事就成了始皇帝身上的最大污点,在随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世人批评为暴君。
或许是由于他的穿越所带来的蝴蝶效应,也可能是这个世界的差异性,实际上被坑杀的是那三百多个造谣者。
此时,赵高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思。
*
始皇帝注意到了赵高脸上的变化。
他的眉头轻轻皱起,缓缓说道:“怎么,你觉得这样做不妥?”
赵高深深吸了口气,面对始皇帝的眼神,躬身行了一礼,严肃地说:“臣以为确实不太恰当。”
“这次谣言事件的背后主谋,像项梁这样的居心叵测之徒固然该罚,但那些被项梁蒙骗的人,即便有罪,也不至于丧命。”
听赵高一番言论,始皇帝瞳孔微微收缩。
他盯着赵高,凝视了大概五秒后,转向前方栽种着土豆的土地。
“谈谈你的看法。”
赵高暗暗舒了口气。
这次确实是有些冒险,不过幸好,始皇帝并非固执跋扈之辈。
只要有机会继续陈述,赵高有信心可以说服始皇帝。
“陛下,此事不妥有两方面原因。”
“首先,陛下自即位以来,秉承六代先祖的光辉,振起长策略施威四海,统御天下,使江山一色,威镇八方,在臣心目中,陛下已是一代圣明君主。”
先是送上一番奉承话。
毕竟这些都是事实,始皇帝也是听得进道理的人。
“而这次造谣事件中,被项梁误导的那几百人大多原本是六国旧贵族,这些人在原先的领地声望很高。不管他们的来意如何,若从天下的视角看,他们是在响应朝廷号召为大秦出力。如若此刻全部处死这批贵族,必将造成百害无一益的结果,并极大地损害陛下的英名。”
“在臣心中,陛下一世英明,不希望陛下一丁点儿瑕渍,更希望将来世人都能由衷赞颂陛下的丰功伟绩,而不只是表面功夫。”
说到这里时,赵高清清喉咙稍作停顿。
这也是真心所感,他极力劝阻的目的之一。
在中国历史上,堪称伟人的寥寥无几,而这位始皇帝无疑配得上这个荣誉。
废弃分封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始皇帝为华夏的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堪称旷世之举。
此番他来到大秦,自然不会任由污点玷污这位伟大君王,而是选择尽力阻止。
只见始皇帝微眯双眼,陷入了沉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