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冀州之行1
作者:阑风伏雨   掌洞天福地,建人间仙国最新章节     
    远古生物重新出现在了现代,验证了夏先衍的猜测,他跟这只直隶狼告别后就离开了周口店遗址灵源之地。
    这里后续的研究和探索工作,则交由了华夏科学研究院旗下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动物研究所与植物研究所(这两个部门因为特殊原因合为一体了)两个部门负责。
    夏先衍通过这次合作了解到动植物研究所严重缺人,尤其是位于燕京的研究所内,只剩下所长带着不适合外出考察的年事已高或是体弱多病的工作人员留守。
    而且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恐怕很快也会陷入同样的人力困境之中。
    这些部门真是痛并快乐着,与他们没关系的时候,盼着能够轮到与自己能够相关的专业,但真的轮到自己了,一看自己整个所里总共就几百人,天都塌了。
    胡芃芃知道她师哥都把刚上大三的学生都薅过来了,美其名曰:边学习,边实践,等到了毕业连实习都省了。不久才吐槽过他,这下很快就轮到自己也该这么做了。
    这段时间之所以一直没给他师哥好脸色,就是因为灵源之地的事情。
    原本有一些传闻传到胡芃芃耳朵里,有一次不知道是师哥徐知远得意忘形,还是因为其他原因,徐知远跟胡芃芃谈起了灵源之地的事情,聊到最关键的地方他突然意识到应该保密的。
    她知道这是保密,于是就没有在跟师哥深究。可是后来华夏科学院的领导亲自告诉了她关于灵源之地的信息。
    这让她意识到师哥是故意的那天就是来告诉自己灵源之地信息的,可是他说话说半截,到了关键之处就没再继续讲下去,如果是因为保密不能说,但是领导都告诉她了,灵源之地的情报对她们这些科学院的所长是公开的。正因如此,最近这段时间里,胡芃芃对徐知远一直没有什么好脸色。
    而徐知远本想着逗一逗师妹,没想到第二天忙的晕头转向把这件事情给忘记了。
    这件事情非常重要,所以胡芃芃也就她师哥了。在陪着夏先衍一同探索完这片区域的生物之后,这两个人迅速进入了紧张忙碌的工作状态。
    他们马不停蹄地开始着手安排相关人员,并计划着尽快前往实地展开详细的考察工作。
    就在这时,胡芃芃突然意识到一件重要的事情——该招人啦!要不然,等到真正需要进行大规模考察的时候,恐怕就得像徐知远那样,整日为了人手不足的问题而愁眉苦脸、叫苦不迭了。
    在当前这个阶段,那些积极投身于灵源探索以及修行计划的各个部门,人员短缺已然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面对如此状况,这些部门不得不开始广泛招募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一时间,大量毕业没多久的年轻人纷纷被吸纳进来,投入到灵源之地的各项工作当中。
    再加上25 岁以下的年轻一代几乎全都踏上了修行之路,即使有一部分人觉醒灵觉会很慢,但未来整个华夏社会将面临严重的人力匮乏问题。
    不过,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种情况恰好为大规模推广农业和工业领域的无人化作业提供了绝佳契机。
    尽管如今人类已经具备了修行的能力,但华夏政府并未因此而忽视或舍弃各类科研项目。恰恰相反,他们进一步加大了对科研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尤其是随着灵源伴生物的惊现,使得材料科学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突破。
    夏先衍看了一下日期,距离春节还有一个月,按照目前的进度来看,他应该还来得及对三至四个省份的灵源之地展开深入调查。
    既然已经半只脚进入冀州了,那就从这里开始吧!
    冀州,一片承载着厚重历史与多元文化的燕赵大地,古韵今风交相辉映,散发着独特魅力。
    古朴厚重、雄浑壮丽的文化史诗,承载着跨越时空、熠熠生辉的文化气息。
    从历史维度追溯,这里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磁山文化率先点亮远古文明火种,八千年前便有了农耕、制陶等智慧结晶。
    战国时期,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荆轲刺秦的壮烈、廉颇蔺相如的将相和,尽显燕赵儿女重义轻生、忠勇豪迈的风骨,这份精神气质深植于地域文化脉络。
    这片沃土上,历史的长风扑面而来,古老遗迹如岁月的坐标,诉说往昔。
    赵州桥横跨洨河之上,石拱如虹、雕栏精美,李春以鬼斧神工,让其历经千年风雨,屹立不倒,尽显古代建筑智慧与工艺绝伦,每一块石板、每一处榫卯,皆凝聚匠人之魂,诠释着精益求精、坚韧执着的匠心文化。
    邯郸丛台巍峨,曾见证诸侯会盟、金戈铁马,往昔繁华与峥嵘在砖石间凝刻,登台眺望,似能听见赵武灵王 “胡服骑射” 时革新图强的激昂号角,变革奋进、尚武勇决的精神因子自此深植于这片土地。
    传统艺术是燕赵文化的鲜活脉络。河北梆子腔调高亢,板胡与锣鼓激昂奏鸣,演员们唱念做打,一招一式尽显豪迈,于舞台上演绎帝王将相、市井悲欢,慷慨悲歌的韵味中,饱含生活热忱与对家国爱恨的赤诚表达。
    一句句唱词诉说人间百态、历史兴衰,在戏曲舞台演绎岁月长歌。
    蔚县剪纸刀笔生花,纸屑纷扬间,民俗节庆、生肖瑞兽跃然纸上,细腻线条勾勒民间愿景,质朴且鲜活,传承着祖辈对生活美学的独特感知与对吉祥如意的祈愿。
    吴桥杂技惊险奇绝,飞檐走壁般的蹬技、眼花缭乱的抛接,于方寸舞台展现力与美的极限,“杂技之乡” 声名远扬,向世界传递东方绝技。
    民俗风情宛如烟火,编织日常百态。常山战鼓擂动,鼓面震颤、鼓槌飞舞,声若雷霆万钧,仿若千军竞发,节庆之时,大街小巷响彻激昂鼓点,那是民众心底澎湃豪情与团结力量的外化。
    沧州武术门派林立,形意拳刚猛迅疾、八卦掌圆转灵活,武馆中拳脚生风、器械霍霍,一代代武者传承强身健体、保家卫国之志,彰显燕赵儿女骨子里的坚毅果敢与侠义担当。
    文学领域更是星光璀璨,从《诗经》“燕赵之诗” 的质朴吟哦,到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豪情挥洒,描绘大漠孤烟、戍边壮志,再到如今诸多燕赵文人笔耕不辍,以文字镌刻时代、传承文脉,思想与才情在岁月中赓续,让这片土地的文化气息如陈酿,馥郁且绵远,浸润生活每处缝隙,铸就永不落幕的精神盛宴。
    建筑文化亦别具一格,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恢宏壮丽,融合满、汉、蒙、藏等民族风格,既有皇家园林精巧布局,又彰显多元民族文化交融,在山水间凝固历史华章;
    正定古城墙巍峨耸立,古街古巷中,唐宋遗风、明清旧韵悠悠流转,见证往昔繁华盛景。冀州,以深厚底蕴、多元形态,在华夏文化版图熠熠生辉。
    夏先衍所选定冀州的第一站就是易县。
    下了高速后,众人来到燕下都遗址公园灵源之地。
    燕下都遗址灵源之地位于冀州省保定市易县东南部高陌乡、凌云册乡,距县城中心 4 公里。
    西周初期,周武王为加强东北边陲的统治,封召(shao)公奭(shi)于燕地,建立了燕国。
    公元前222年,燕国为秦国所灭,历43世,800余年。存国期间,内忧外患,历经磨难。
    战国时期,经燕昭王28年苦心经营,据有今冀北、辽东等广大地域,经济发达,繁盛一时,跻身“战国七雄”。
    春秋后期,燕国在今易县境内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间建陪都武阳城,燕文公时迁都于此,改称 “燕下都”。战国时,燕昭王(公元前 311 - 前 279 年)大举扩建,至秦灭燕,燕下都作为燕国都城长达 300 余年。
    燕国秉承周礼,以维护宗法等级关系,规范行为方式。在祭祀、丧葬、朝聘、征伐、宴飨、婚冠等重大活动中依礼行事,并使用相应等级的礼器。公元前323年,燕国参与“五国相王”。之后,燕王行天子制。
    燕下都是战国七雄之一,燕国的重要文化、经济中心。
    燕下都遗址的规模宏大,城址呈长方形,东西长约8千米,南北宽达4千米,中部有一道隔墙将城分为东、西二城。东城分为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居民区、墓葬区、古河道区五个部分,西城为一防御性的附城?。遗址内出土了大量文物,包括兵器、铸铁、制玉、烧陶等遗址,这些遗物、遗存数量众多且丰富多样?。
    燕下都遗址的发现和研究极大地丰富了燕文化的内容。其中,最为着名的文物之一是透雕龙凤纹铜铺首,这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最大铜铺首,高74.5厘米、宽36.8厘米,尽显战国时期燕国的雄厚实力?。
    夏先衍静静地站在燕下都遗址灵源之前,全神贯注地感受着其中传来的气息。
    透过灵源那神秘而深邃的光芒,夏先衍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这片土地上曾经上演过的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画面。
    慷慨悲歌的燕国故事。
    他看到了,燕国那场震惊天下的“子之之乱”。混乱的局势中,齐国趁虚而入,迅速攻占了燕国的都城,可怜的燕王哙也惨死于这场战乱之中。
    紧接着,画面一转,夏先衍看到了燕昭王高瞻远瞩,广招天下贤才。为了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决心,燕昭王不惜耗费巨资修筑了金碧辉煌的黄金台。这一举动果然吸引来了众多杰出的人才,魏国的军事家乐毅、齐国的阴阳家邹衍以及赵国的纵横家剧辛纷纷慕名而来。
    他们为燕昭王治理国家、改革内政、整顿军队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乐毅等人的辅助下,燕昭王兢兢业业地奋斗了28载,使燕国逐渐强盛起来。
    他也看到了,在燕国即将被强秦覆灭之际,燕太子丹于此策划了荆轲刺秦王一事。
    ... ...
    他看到了在金戈铁马的岁月里,燕国从强盛逐步走向灭亡。
    燕国虽早已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燕国的文化精神却传承了下来。
    清西陵始建于 1730 年,历时 185 年,于 1915 年完工,是华夏最后一处封建帝王陵墓群。
    整体以泰宁山主峰下的泰陵为中心,其他陵园分布在泰陵的东西两侧。陵寝的布局与北京紫禁城大致相同,均以南北轴向的神道为中轴线,而神道与陵寝后面东西走向的山脉形成丁字形。
    泰陵是清世宗雍正皇帝的陵寝,也是清西陵的首陵,位于泰宁山下的太平峪。泰陵规模最大、体系最完备,建筑形制既采用了明孝陵制度,又承袭了景陵制度。
    清朝中期以后,一方面清朝国力日渐衰退,另一方面地星其他国家国力不断上升,华夏之地的灵源质量开始减弱。
    夏先衍来到清西陵灵源之地,立刻有所感受。这里是以泰陵为核心的灵源之所,其规模完全依靠泰陵灵源支撑。
    每个历史阶段所诞生的灵源总量是固定的,其他国家崛起,相应地,华夏的灵源便不如古代强大。这是决定灵源强弱的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
    七孔桥横跨潺潺溪流,桥身的汉白玉石温润雅致,桥下碧波轻漾,偶有游鱼穿梭。
    夏先衍沿神道前行,只见神道两侧,石像生整齐列队,石兽威严、石人肃穆,于岁月里静静守护这片陵寝。大红门朱红醒目,飞檐翘角冲入云霄,在澄澈蓝天映衬下,尽显古朴庄重。
    步入其间,松柏夹道,棵棵枝干粗壮、高耸入云,针叶交织,筛下细碎光影,微风拂过,松涛阵阵。
    隆恩殿前,汉白玉台阶光洁无瑕,殿宇气势恢宏,重檐歇山顶覆金黄琉璃瓦,在日光下熠熠生辉,殿内雕梁画栋,彩画繁复精美,尽显匠工绝技。
    再往后,方城明楼拔地而起,砖石壁垒森严,站于楼上极目远眺,宝顶隐于葱郁绿植间,浑圆厚重。
    在清泰陵转了一圈,探查完这里的灵源后,夏先衍带着众人就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