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朝会互争位,假功能定局
作者:咸不闲   中兴之主最新章节     
    朝堂之上,晨光初破,金碧辉煌的大殿内,龙椅高悬,龙涎香袅袅升起,为这场关乎帝国未来的争论平添了几分凝重。
    百官列于殿中,皇后、贵妃携二皇子、大皇子分坐于殿上。
    “先帝蒙难,未有遗诏,然天下不可无主。先帝育有两子,皇嫡子叶德理,皇长子叶德道,今日朝会便是确定其二人中,谁可为我大魏新君继承大统。诸位大臣,议吧。”
    皇帝不在,此事只有皇后来主持。
    大皇子与二皇子各自为营,他们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格外醒目,如同两座不可逾越的山峰,对峙而立。
    大皇子,虽非嫡出,却身着华丽锦袍,玉面朱唇,尽显尊贵之气。
    二皇子,身为嫡出,身着素雅朝服,却自有一股似军人般的威严气质。
    “大皇子为先帝长子,性稳持重,自幼受教于太傅,研习经史子集,深谙帝王之道。若承继大统,定能广开才路,任人唯贤,推行仁政,以德服人,使四海之内皆归心。”大皇子阵营中自然是赵静鹏率先开口。
    “二皇子为先帝嫡子,正宫皇后所出,赤诚忠勇,一心为民,敢于前线抵御外敌,此次守正梁都建有大功。而我大魏正值危难之际,就需此等统御者继承大统,带领我大魏子民震慑宇内,渡过难关。”方御守亦是开口。
    由此两人开头,朝议正式,两派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朝堂之上,争辩之声此起彼伏,气氛愈发热烈。
    “二皇子英勇,乃是国家之栋梁!”一位武将高声喊道。
    “大皇子德才兼备,方为真正的帝王之选!”一位文臣立刻反驳。
    “拥护大皇子登基。”
    “拥护二皇子。”
    ……
    大殿之中到后面直接演变成了争吵。
    “安静!”董皇后实在看不下去,出声制止殿上混乱的场面。即使她声音不大,殿中百官还是很快安静下来。
    “宗正司是什么意见?”
    宗正司司正叶义询,景泰帝的叔父,一位已经年过六旬的老者,皇族叶氏最权成的人。他的意见基本也可以代表整个叶氏的意见。
    虽然皇权更替是国事,说小一点也是叶氏族中之事,族中意见对皇位的归属也具有极大的影响。
    大魏建国已过两百年,叶氏已经是魏国最大的氏族。
    “嫡庶有别。我叶氏自立族以来皆遵循嫡长子继承制。叶德理为叶仁霄嫡长子,继承皇位合乎礼制。”
    叶义询简简单单地说了一句话,便不再说话,但是这句话的份量却不简单,可以说起到左右结果的作用。
    叶义询这样的意见,赵静鹏等大皇子一派并不意外,叶义询考虑的是叶氏族的利益,肯定会支持身为嫡子的二皇子,否则就会动摇氏族的根本。
    不仅是叶氏,就是魏国其他的氏族世家也会选择拥护嫡长继承制,这是世家存世之根本。
    “我大魏皇位的继承,不是一家一姓之事,涉及国家社稷。当更多考虑继承者的德才,而不是只考虑他的嫡庶身份。我大魏之前也不是没有非嫡长子继承皇位的先例。”
    既然之前就想到宗正司的态度,赵静鹏自然也是已经想好了说辞。
    在魏国数代皇帝之中的确有非嫡非长继承皇位的情况,而且不止一位。
    “你说的是有遗照的情况,而且当时那位皇子已被立为太子,和我们现在的情况并不一致。”
    “但那也是可以借鉴的,说明历代以来有非立嫡长而立贤的先例。”
    “既然你说立贤,难道在才德方面,二皇子就不如大皇子吗?大皇子虽年长二皇子几岁,但可有功绩在身?二皇子虽年幼几岁,然已有战功在身。”
    “只是待在都城之中看了一下收城战,也算是战功?”
    “怎么不算?二皇子在守城期间一直协助城防,稳定民心,与守城有极大作用。如无二皇子坐镇前线,何以做到军民同心守护都城?这还不是最大的功绩。”
    方御守说到这里,顿了顿,“尔等可知那北蛮王庭已被我大魏将士所破。”
    “什么?”大殿中群臣震惊。
    这件事情方御守他们并未加以隐瞒,梁都城中有多人知道,只是殿上的百官昨日才返回梁都,且注意力一直在皇位继承上,并未关注到有这样一条消息。
    “这皆是二皇子之功。二皇子在守城期间了解到北境有我大魏将士幸存,便千方百计寻得他们的踪迹,指示他们趁北蛮后方空虚,引军直入北蛮草原,攻破北蛮王庭,一把火将其毁了。正是因为北蛮王庭被破引起草原动荡,这才让北蛮大军在仍处于极大优势的情况下撤离梁都。自我们大魏与北蛮纷争百年来,可曾有人立下如此功绩?如此功绩难道还无法证明二皇子的才德吗?”
    “二皇子立如此丰功伟绩,臣等敬服,殿下千岁。”
    殿中大部分朝臣当即跪倒在地,高声歌颂。
    “诸位大臣请起。本皇子只是略尽绵薄之力,当不得丰功伟业之称。”
    “殿下立此功绩却不骄不扬,才德无暇。殿下才德兼备,又身为皇嫡长子,理应继承大统临登宝座。”一众朝臣并不起身,而是继续高呼,拥立二皇子登基。
    如此声势,让大皇子一派的朝臣一时之间竟难以应对。
    他们之前争论的立足之点便是大皇子德才兼备,应该立贤。可现刚刚方御守所说之事是让二皇子在德才方面压过了大皇子。如此一来,不管是身份上还是德才上,大皇子都不具备优势,他们拥立大皇子的理由就站不住脚了。
    赵静鹏也没有想到方御守会有这样一张底牌。虽然现在二皇子形势占大优,但赵静鹏没有要放弃的打算,还要再争一争。
    可就在这时,中书令张廷玉突然跪倒在地,口中高呼,“殿下立此不世之功,实乃我大魏之幸。请殿下荣登大宝,统领我大魏驱除外敌,延绵国祚。”
    张廷玉这一拜,以他为首的一部分文官也同他一般跪倒在地口中高呼,“请殿下登基。”
    赵静鹏没有想到自己昨天极力拉拢到的这位中书令大人竟然会在此时反水。
    不仅他没有想到,就连坐在上面的的赵贵妃和大皇子也是一脸惊讶。
    要知道以张廷玉为首的这些文官是他们找到的最大助力,现在他们反水,那剩下支持大皇子的也没有多少了。
    “既然如此,就有皇嫡子叶德理继承皇位,承继大统。”董皇后随即站起身,朗声说道,“钦天监最快适合登基的日子是哪一天?”
    “三日后。”
    “那就三日后举行登基大典。然先帝蒙难以多日,朝堂中枢也停运多日,国家大事等不得,皇嫡子叶德理即刻行皇帝令,定下年号,昭告天下。”
    “尊皇后懿旨!臣等参见皇帝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此时殿中只有这样一种声音。
    赵贵妃、大皇子和赵静鹏都知道今日已无翻盘的机会。
    刚刚董皇后在宣布决定的时候,殿外的士兵地出现在了大殿四周,虽悄无声息,但散布着隐隐的杀气。
    他们怕自己再继续反对,可能就会被董皇后当场下令斩杀。
    如果今日身死在这里,那就真的没有机会了。
    当下,他们只能选择服软,暂且承认皇位归属于叶德理。
    只要保住了性命,就算皇位被叶德理得去,他们后面也不是没有机会在抢回来。
    朝会之后,殿中百官散去,叶德理留下了太师、中书令、六部尚书等重臣,已经开始行使皇帝职责,召这些大臣商量社稷大事。
    赵贵妃则是和大皇子回到了后宫,跟着他们一起的还有赵静鹏。要是在平时赵静鹏这个外臣未得召令是不得入后宫的,只是今天赵家败了,董皇后心情不错,也就没有再追究这件小事。
    “今日竟然就这样败了。那张廷玉实在是没有信誉可言,竟然临阵背叛我们之间的协约。难道他那个时候改换门庭支持叶德理,叶德理就能够把他当成自己人了吗?”
    “张廷玉能够不明白这个道理吗?当时那个情形,他那样只是表明自身态度,与我们划清界限,如此叶德理后面就不好再因今日之事过分的针对他。他就是个老狐狸,知道审时度势。我们势微,他自然会有这样的选择。只是没有想到叶德理还有这样的底牌,今日败就败在北蛮王庭的事上。”
    “谁知道那事是不是真的?会不会是方御守为了帮叶德理得到皇位,故意编纂的?”
    “这就要劳烦兄长去查一查,是否真有其事。”
    “我出宫后就去查。我们接下来怎么做?”
    “静观其变,再等机会。”
    赵贵妃说的没错,今日局势的转折点就在方御守说出北蛮王庭被破之事。
    当时他将这件事说成是叶德理安排的,叶德理并没有任何异样的表情,说明叶德理提前就知道他会这么说。
    其实这是方御守提前和叶德理以及董皇后早就说好的。
    将破北蛮王庭这份功绩算在叶德理的头上,可以让叶德理全面碾压叶德道,毕竟这份功绩的意义惊人。
    为了能够拿下皇位,方御守将远在北境的叶楚枫等人的功绩算在自己头上,叶德理并不反对方御守提出的这个主意。
    原本如果局势有利,方御守是不准备拿出这个底牌的,毕竟后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如何让方御守说的事情就成为事实。
    如今能够凭借此事获得皇位,叶德理心里决定,等正式登基后要叶楚枫他们一个大大的奖赏。
    远在北境岚山中的叶楚枫等人,还不知道自己做的功绩已经被人认领了,也不知道他一时兴起做的事情竟然对天下局势造成了如此之大的影响。他甚至不知道大魏朝已经换了个皇帝。
    他和万桐在袭击乌利可汗的部落之后,便向东离开了北蛮草原,为了避免与北上的北蛮人撞上,他们选择从幽冀入关。
    当时他们出现在幽冀边关时,也是让那里的边军十分惊讶,一度以为叶楚枫他们是北蛮人假扮的,毕竟他们胯下的是北蛮的战马。
    在确认了叶楚枫他们就是货真价实的魏国人还是魏国军人之后,才放他们入关。
    叶楚枫并没有想要宣扬他们在北蛮草原的所作所为,不过手下那些士卒内心激荡,忍不住将他们破北蛮王庭的事情说了出去。
    一开始幽冀边关的边军还不相信,攻到北蛮人的王庭岂是那么容易的,魏国这么多年都没有一个人做到。
    直到多日后从草原方向传来北蛮王庭被毁的消息,加上叶楚枫他们拿出不少北蛮王庭特有之物,那些幽冀的边军才相信叶楚枫他们的话。
    这下可不得了,同为抵御外敌的边军,对叶楚枫他们做出如此勇猛之事,深为敬佩,态度一下子不知道要好了多少。
    叶楚枫他们在幽冀边关休整数日,便婉拒了幽冀边军的盛情捥留,启程返回北境。
    北境此时已被北蛮占据,为何还要冒险返回,而不是在幽冀等待朝廷的封赏和下一步安排?这是当时幽冀边关守将提出的疑问。
    叶楚枫和万桐给他的回答是,他们的家在北境,那里还有他们的家人和同胞等着他们去保护去解救。
    从幽冀回北境岚山一路艰辛,但也总算是没有遇到大问题。从幽冀东入群山,耗费半个月的时间,他们终于回到了岚山中。
    因为他们皆行于山中,并不知道外面的魏国大地上正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巨变。
    梁都宗庙中,叶德理的登基大典如期举行,他正式成为魏国新一任皇帝,定年号洪复。
    国内局势动荡,豪强四起,叶德理并未大赦天下。
    只是对皇室成员进行了一系列册封,董氏为太后,赵氏为太妃,先帝其余妃嫔皆有安排,并未让她们入陵庙为了先帝守陵。
    而对于叶德道,洪复帝的封赏尤为厚重,封其为南郡王,封地覆盖整个南郡府。
    叶德道的这个南郡王份量可是不低,差不多相当于拥有了国中之国。大魏建国以来少有如此封王的情况。
    洪复帝如此封赏,也算叶德道未得皇位的一种安抚,同时也是让叶德道离开的一种手段。
    刚刚登基,洪复帝不希望朝堂中枢有不同的声音在。
    叶德道也没有拒绝册封,新皇登基后,便带着赵太妃、赵静鹏,以及城外的那些南郡驻军返回南郡,前去就国。
    如此大魏朝廷的权力算是艰难地完成了两代皇帝之间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