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改革紧迫感
作者:九月风晨   皇子:我有神机营很奇怪吗?最新章节     
    凌渊已经习惯有人伺候,宫女们忙着将凌渊的衣袍穿好,两人在寝宫内对面坐着,桌子上放着早饭。
    菜不多,很符合凌渊的性格,他喜欢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感觉。
    “你可以选择不去的!”
    景月眼中泛起泪光,如果昨天之前她心中对凌渊没有太多的感情,可经过这一夜,她的心中对眼前的男人早已死心塌地。
    “陛下,臣妾会照顾好自己的,你放心。”
    “好,回去之后告诉你父亲,如果你有任何的不测,朕会亲自踏平大月国都。”
    这话很是霸道,但景月知道凌渊言出法随,只要他说过的话,一定都会实现。
    两人说着话吃了很久,直到凌桐进宫,景月才起身施礼后离去。
    凌渊看着景月离去的方向,一个人站了很久。
    今日内阁的会议凌渊很晚才去,东暖阁中的阁臣们个个都在忙碌着。
    杨凤清如今兼了吏部和兵部的活,面前摆着一大堆的折子,都是从各地送过来的。
    官员吏治是大事,不做到这个位置,是不知道其中的艰辛的。
    每当贪官污吏多起来的时候,百姓们只会怪责朝廷,尤其是吏部,选拔的官员不好。
    其实,就算是科举制推行,也无法完全解决掉贪官的事。
    这需要强大的监察制度,这也是凌渊引用锦衣卫的意图,起码在当先来说,锦衣卫是能有一定作用的。
    杨凤清每天忙得焦头烂额,如今宋子严对月桑动兵,他也要从兵部调配大量的物资过去江州。
    江州本地的赋税没解决掉土地兼并和商税改革之前,收上来的税银依旧不够。
    如今于初冬用的,还是抄了唐家那些财阀得来的银子。
    但官员的缺口始终是个困扰他的问题,杨凤清不止一次提出过,结果都不是很理想。
    想要换掉所有的官员不现实,如今连补充官员缺口都捉襟见肘。
    凌渊自然知道杨凤清的难处,每日递到他御前的奏折也不少。
    “张爱卿,科举制的事推行得怎么样了?”
    张甫卿眉头微皱,科举在各地的推行不算顺利,到现在也才四五十万人参加科举。
    这其中还有不少滥竽充数的,认识几个字就来参加,这种人根本没办法考上的。
    “回陛下,从各地动身前来的学子,都已经在路上,最多下月月末,京城的科举就可以。”
    “下个月?不能提前了吗?”
    “陛下,北方来的人倒是会快一些,但南方来要晚一些,需要等他们到了,才能开科。”
    “统计一下北方的人来了多少?”
    “陛下,从礼部得到的信息看,北方学子除个别偏远地区的外,已经基本到齐。”
    其实自古南北的世家学子不同,南方的文风要扎实得多,真要科举,北方的学子多半是来陪跑的。
    凌渊想了想,继续说道:“过几日就是月初,将科举分为两场,只要科举的题目不同就行,月初为大璃北场,月末为南场。 ”
    张甫卿眼神中闪过一抹惊色,礼部还在担心南北不同的事,这个办法彻底解决了问题。
    “好,好,好!陛下乃圣君,臣自愧不如。”张甫卿激动道。
    “出题的事,由朕来出,科举开考之前,题目都在朕这里。”
    “陛下此举甚好。”
    不止张甫卿,连杨凤清、宋林书等人投来目光,仿佛是见到了圣人一般。
    “今日还是议一议官员补缺的事,众位卿家都来说说,吏部那边的地方官员缺口怎么个弥补法。”
    “陛下,地方官乃是国之根本,关乎江山社稷,此事绝不能大意。”张甫卿率先说道。
    “陛下,从目前来看,我们缺的人中,基本都是在穷苦一些的县,当地除了穷之外,最主要的还是人口流失太严重,导致山匪泛滥。”
    杨凤清将情况说了出来,这是他从各地来的折子中综合出来的问题。
    穷、山匪、人口流失、天灾等等,这在历朝历代都会存在,尤其是王朝即将崩塌的时候。
    大璃传承数百年,如果不是凌渊的出现,早已是强弩之末。
    想要根除,只能从地方官员下手,杨凤清还有一点没说,就是当地的官匪勾结。
    很多地方官为了政绩或者是税赋留在当地,他们会养寇自重,除了自己捞银子外,还会利用土匪来抢夺过路的商贾。
    这个问题的存在,就算州府派兵去剿,当地官员会抛出点替死鬼来。
    等州府的大军一走,这些山匪又继续冒出来。
    这种事屡禁不止,导致有些地方官逼民反,需要消耗大量的军饷去剿匪。
    大璃如今这种情况很多地方都存在,杨凤清私下也与凌渊说过。
    只是大璃尚未完全在朝廷手中,楚州、越州、蜀州等地,都不尊凌渊这个皇帝。
    朝廷的大军还需要处理他们,去各地剿匪也不太现实。
    “陛下,禹州的情况倒是不错,卢大人在禹州建立的兵所,闲时种地,忙的时候剿匪。”
    宋林书说的这个,其实是凌渊让卢祥生去尝试的,也是屯田制度的变种。
    明朝的卫所制从一开始还是好的,最起码目前能用用。
    “众位卿家,其实朕倒是有点不同的意见,朕觉得这种情况的出现,大多数的情况,还是因为百姓没田。”
    众人纷纷抬眼看向凌渊,大璃历来世家与皇族共天下,百姓们都是为了世家和皇族服务的。
    “朝廷的税赋大部分来自田地,但大璃的田地百姓能种的越来越少,地都去哪了?”
    “朝廷想要收田赋,是按人头收的,但百姓们连地都没了,自然是交不起的。”
    这个问题存在由来已久,凌渊前世看过不少电视剧,历朝历代很多都因为这个事灭了国的。
    田去哪儿了?
    凌渊不说,他们也都清楚,只是他们家中或多或少都有这种田地,就是不缴税的田地。
    众人皆沉默,他们之中,虽然对凌渊都十分忠诚,但除了杨凤清外,很少有人真的会去关心百姓。
    “陛下,按人头收税,是从太祖朝就开始的,这个是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