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唇亡齿寒
作者:华天翔   天道叁之炎黄战纪最新章节     
    东京城皇宫的金銮殿之上。
    此时,皇帝刘晋鹏的脸色惨白如纸,目光呆滞地凝视着手中的奏报,喃喃自语道:“天亡东汉,这难道是天命所归吗?我原以为,即便是蛮族铁骑的凶猛,也足以抵挡北秦帝国那如潮水般汹涌的大军。可惜,现实却如此残酷,四十万蛮族勇士和十万‘金狼血骑’竟尽数倒在了‘封狼关’的铁蹄之下。”
    他的声音低沉而哀伤,仿佛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无尽的悲哀与绝望。周围的空气似乎都凝固了,只有他手中的奏报在风中轻轻翻动,发出沙沙的响声,如同在嘲笑这无法逆转的命运。
    刘晋鹏的眼中闪过一丝痛苦与不甘,他紧握着奏报,手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他深知,这一战不仅意味着东汉帝国的士气受到了重创,更预示着他们离灭国的日子不远了。
    他缓缓起身,目光凝重地扫视着殿内群臣,沉声言道:“诸位爱卿,昔日侵扰我东汉帝国子民之蛮族,皆已灰飞烟灭,此诚然为一桩快事。只是,朕心却难生喜悦,只因那北秦帝国雄师所展现之威能,已远远凌驾于我等之上,令人忧心忡忡。”言毕,他轻轻叹了口气,眉宇间透露出深深的忧虑。
    丞相司马如凤眉头紧锁,面容上写满了忧虑,他沉声说道:“自打贾诩那狡猾的狐狸成了‘逆鳞军’的智囊,咱们东京城的防线便如薄冰般脆弱,日益艰难。城中的兵士数量日渐稀少,加之这无休止的夜以继日守卫,个个都疲惫到了极点,身心俱疲。倘若长此以往,恐怕无需敌人动手,我们自己城中的百姓便会因承受不住这重负,心生退意,主动开城投降。”
    ......
    护国大将军刘君浩沉声言道:“眼下的局势,唯有智取。陛下应当遴选言辞犀利、辩才无碍的文臣,委以重任,出使西楚与南赵两大帝国。若能以言辞说服他们发兵相助,或许我东汉帝国尚能觅得一线生机。”
    “再者,西楚与南赵,乃至我们自己,恐怕都已洞悉北秦帝国太子赢苏辰的勃勃野心。他志不在我东汉一隅,而是整个炎黄大陆东部。任何胆敢阻挡其统一大业的国家和势力,皆将成为他征途上的绊脚石,首当其冲。”此言一出,大殿内一片沉寂。
    太尉罗柯彦轻轻颔首,语声沉稳而凝重,宛如古钟般回响在议事厅内:“唇亡齿寒,此理西楚与南赵皆应深知。实话说,为了东汉帝国能绵延存续,哪怕他们提出的要求苛刻至极,我们也只能无奈应允。毕竟,若无法抵御北秦帝国的侵袭,何来未来可言?那些领土、权柄,到头来不过是过眼云烟,虚无缥缈。”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与悲凉。东汉帝国,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帝国,如今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北秦帝国的兵锋已经包围了东京城,他们早已是危在旦夕。
    “西楚与南赵,作为我们的盟友,应当明白这个道理。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共同抵御外敌的侵袭。”罗柯彦的声音微微一顿,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当然,现实往往比理想残酷得多。他们或许会因为一时的利益而提出苛刻的要求,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放弃抵抗。因为,只有坚持到最后,才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他的目光穿过议事厅的窗棂,望向远方连绵不绝的山峦。那些山峦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变迁,也仿佛在提醒着人们:在无尽的时光长河中,唯有坚韧不拔的信念与决心,才能支撑人们走过一个又一个的寒冬。
    “那些领土,权柄,虽然看似重要,但在国家的存亡面前,它们不过是过眼云烟。”罗柯彦的话语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但愿西楚与南赵能够明白这个道理,与我们携手并肩,共同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他的声音渐渐低沉下去,仿佛已经预见了即将到来的艰难岁月。然而,在这低沉的声音中,却透露出一种坚定的信念:无论未来如何艰难困苦,东汉帝国的人民都将坚定不移地前行下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乱世中寻找到那一线生机与希望。
    镇北将军李广镜轻轻摇动着头颅,低沉的声音在营帐内缓缓回荡:“吾亦同感,西楚与南赵之心,诚然未必全然纯善,欲助我等。但是,只要东汉帝国巍然屹立,便能阻北秦铁蹄之进犯。试想,若北秦得东汉之地,西楚、南赵,岂能独力挡其一统天下之势?”
    “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北秦的威胁。”李广镜的声音再次响起,这一次更加坚定有力,宛如洪钟大吕,震彻每个人的心扉。
    “当然,在西楚和南赵的援军来临之前,我们还是要继续坚守东京城。”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一般敲击在众人的心上。
    “只要东京城不失守,那东汉帝国就不会崩溃。不然的话,现在只要北秦帝国大军所至,我们各州县肯定是望风而降。”李广镜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悲凉和无奈,他深知北秦帝国的强大和残暴,也清楚各州县在面对强敌时的脆弱和无力。
    ......
    西楚帝国,在其南部三江汇聚的平原地带,白沙城静静地伫立于世,仿佛是时间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也是炎黄大陆东部区域南边最丰饶的城市。
    白沙城,这座城池以它洁白如银的沙粒而得名,每当晨曦初照或夕阳西下之时,整个城池便会被柔和而神秘的光线所笼罩,宛如梦境中的仙境。
    城墙由坚固的青石砌成,历经风霜雨雪,却依旧屹立不倒,见证了无数岁月的更迭与沧桑。城门上高悬着“白沙城”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那是历史的痕迹,也是荣耀的象征。
    城内,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各式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从精致的丝绸到珍稀的药材,从精巧的玉器到锋利的兵刃,应有尽有。在城的中央,有一座巍峨的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巨大的雕像——那是西楚帝国的开国皇帝,他骑着战马,手持长剑,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
    此时,在西楚帝国皇宫之中,骄阳殿之内。
    项伟隆,威震四方的西楚皇帝,身着龙袍,端坐在高高的龙椅上,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的群臣。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透过殿内繁复的装饰,清晰地传递到每一个人的耳畔:“诸位爱卿,东汉帝国的求援信,你们都已经看了。那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急切与绝望,无疑是在向我们西楚发出求救的呼唤。我们西楚要如何应对,是坐视不理,还是伸出援手?你们一起来说说看,我们西楚是否出兵救援呢?”
    骠骑大将军项伟奇,面色凝重,声音沉稳而有力,回荡在金碧辉煌的殿堂之中:“陛下,臣弟以为,我们必须要出兵救援东汉。其原因有三。其一,北秦帝国自从太子赢苏辰回归之后,他麾下三大亲卫军——‘金龙卫’、‘龙狼骑’、‘逆鳞军’,战力之强,已然超越凡俗。这三大军队所向披靡,将东汉帝国可战之军全数击败,其意图统一炎黄大陆东部的野心,犹如烈日之下熊熊燃烧的火焰,昭然若揭,令人无法忽视。”
    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决:“其二,东汉帝国若亡,北秦帝国将如虎添翼,其势力范围将进一步扩张,直至威胁我朝边境安宁。唇亡齿寒之理,陛下岂能坐视不理?其三,出兵救援东汉,不仅是为了盟友之情,更是为了我朝未来的安危。若任由北秦帝国一统东部,我朝将陷入孤立无援之境,后果不堪设想。”
    兵部尚书罗文昊微微颔首,目光深邃地望向御座上的帝王,语气沉稳而充满忧虑:“陛下,臣以为,面对东汉帝国当前的危机,我们不能袖手旁观。救援之心,人皆有之,但更需审慎考量我朝之实力与南赵之立场。昔日,东汉、西楚、北秦、南赵,四国鼎立,合纵连横,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中交织着无数恩怨情仇,每一举动皆需谨慎权衡。”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陛下,臣担忧的是,若我朝盲目行动,不仅可能耗尽国力,更可能落入他国设下的陷阱。南赵的态度尤为关键,其是否愿意与我朝联手共援东汉,亦或是选择坐观成败,乃至借机扩张,皆是我等需提前谋划之事。”
    接着,西楚的诸位朝臣纷纷起身,各抒己见,朝堂之上顿时化作了意见的海洋,波涛汹涌,争论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有的声音铿锵有力,如同战鼓催征,激昂澎湃;有的则温婉细腻,犹如春风拂面,和风细雨。他们或站或坐,或挥手或顿足,仿佛要将心中的想法全部倾泻而出。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堂上的气氛逐渐升温,争论愈发激烈。有的大臣面红耳赤,情绪激动;有的则眉头紧锁,沉思不语。不过,在这混乱与喧嚣之中,却透露出一种令人欣慰的景象——那便是西楚的朝臣们对于国家大事的深切关怀与责任感。他们虽意见不合,但都是为了西楚的将来而尽心竭力。
    最后,项伟隆缓缓站起,目光如炬,穿透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灵。他沉声言道:“朕意已决,我西楚此番必当挺身而出,共赴国难。项伟奇与罗文昊,尔等将率我西楚精兵,携‘烈阳军’之威,出征百万,不仅要将东汉从危难中解救出来,更要让北秦见识我西楚的铁血军威,让天下人皆知,我西楚,非池中之物!”
    “喏!”众臣齐声应和,声音铿锵有力,回荡在殿堂之上,仿佛已经预见了那即将到来的辉煌胜利。项伟隆的目光中闪过一丝赞许,随即大手一挥,沉声道:“即刻准备,朕要与你们一同见证这历史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