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再难回去的年味
作者:冷光月X   春分时节最新章节     
    药膏入口,不到十分钟李萍的原本灰白的脸色就红润起来,郭宝昌眼睛一亮,赶紧过去给李萍把脉,片刻后满脸惊讶。
    “李沐你配的药简直太神了,可惜就是那味主药太难找,否则这副药堪称中药史上的奇迹了。”
    李沐小心地把盒子盖上,对着郭宝昌做了个手势,两人去了外屋地:“老师你可别说这药金贵,我妈听见该舍不得吃了,我拿回来的阿魏大部分都给了王老,还用一些救了陈主任,现在剩下的真不多了,可为了我妈别说这点药,就是放我的血我都愿意。
    等一会儿我妈没事了,我找个东西给您分一点续命膏,不过您可别拿着东西让别人看,药方再好主药弄不到也没啥用的。”
    郭宝昌根本没想到,李沐居然会给他一点续命膏,这东西的价值根本没法用钱来衡量,这是救命的宝贝。
    “李沐你可别给我,留着给你妈用吧,这东西太金贵了。
    郭宝昌一再推脱,李沐也不说话,从皮包里翻出个瓷瓶,用银勺子挖了一点粘稠的药液,小心地倒进了瓶子里,封好后递给了郭宝昌。
    瓷瓶大概有乒乓球大小,这一坨续命膏拿在郭宝昌手里,简直比一块金子都重,还没等郭宝昌推脱,李沐对他笑了笑就进屋了。
    亲自给母亲号脉,李沐悬着的心彻底放下了,李萍现在的身体状态很好,脉象虽然有些弱,但五十多岁的人身体有些基础病也很正常,不过阿尔思海默症居然见好,这让李沐欣喜若狂。
    见奶奶精神了些,媛媛赶紧凑过去又是亲又是抱的,刚才还觉得活够了,可现在的李萍一把将孙女抱进怀里,满脸都是幸福之色。
    “老大,妈想今年在这儿过年,我记得你爸回来那年咱就是在平房过的,那个年真有年味啊,到现在我都忘不了。”
    李沐连忙点头:“妈今年咱就在老房子过年,等一会儿我把电视拉过来,还有煤气罐啥的,您别急今天就能弄利索。”
    李沐把郭宝昌送回家立刻就回了水韵名城,把电视机和煤气罐都拉到了平房,回去一看李泉把电饭锅碗盘也都拉过来一些,李佳琪出去买菜买肉,孙慧慧已经在厨房忙活上了。
    看着坐在炕上的母亲,李沐心里酸酸的,他知道母亲为啥要在老房子过年,就是太想李翰林了,父亲当时就死在这炕上,妈是怕爸爸找不到新搬的家。
    李佳琪回来的时候,不但拿了李翰林的遗像,还把原来家里的相框带过来了,几个大相框里有李家的全家福,从李沐出生一直到李翰林被抓,每一年李家都会照一次全家福。
    照片里李沐和李佳琪小时候,样子跟现在的媛媛太像了,李萍指着照片挨个给介绍,媛媛看得很认真。
    大年二十九,李家摆上了一桌子菜,令李沐没想到的是,李家的烟囱一冒烟,一点灯,附近没搬走的邻居就上门了,都是药厂退休或者下岗的工人,很快李家就热闹起来。
    还在泡子沿儿住的都是家境不太好的,药厂又黄了,不少老工人的退休金都开50%,家里的情况可想而知了。
    能进李家门的,基本上都是跟李萍关系不错,在药厂算是比较拥护李沐的工人,大伙儿看着李沐的眼神都热辣辣的,就像看着个救星。
    退休工人老王看着李沐直抹眼泪:“老大啊,厂子黄了大家伙儿才念起了你的好,尤其是跟着张峰后面扯大旗的那帮家伙,厂子一黄张峰孙玉芝抬屁股就跑了,工人下岗连个说法都没有,最后按工龄给了几个买断钱,可那点钱够干啥的?
    不少没正事儿的天天打麻将下馆子,不到几个月就败坏光了,你都不知道?泡子沿儿这一片儿,不少家过年连肉都买不起,彻底一穷二白了。”
    坐边上抽烟的孙大爷哼了一声:“那种人就不值当可怜,咱是社会主义不假,可啥主义也不养活懒蛋,干活时候往后躲,见便宜就上,这一改革开放砸碎了大锅饭,自己又懒,不挨饿还有天理吗。”
    李家屋子不大,可却挤了十几个老邻居,除了李沐和李萍,李佳琪等人都去了小屋。
    李沐看看屋里的老同志,就看他们的衣着和抽的旱烟,就知道大伙日子过得都很紧。
    “各位叔叔大爷,你们都是看着我长大的,看你们现在这样我心里是真的难受,可我现在也用不了那么多工人,通河水厂光咱们厂的下岗工人,就招了将近一百人,这已经是极限了。
    咱们厂已经上了政府改制的名单,我也跟经委的领导谈过,如果条件允许,我会想办法让药厂重新投产,到时候下岗的工人愿意跟我干的,我都接着。”
    即使屋里的老工人都退休了,但听李沐这么一说都眼圈通红,有几个大妈已经开始抹眼泪了。
    见屋内的气氛很压抑,李萍笑着说道:“老哥们老姐们这么多年都没聚聚了,明晚都来我家,咱们一块儿过个年,别嫌我家屋子小就行啊。”
    孙大爷就住在李沐家隔壁,一听这话一拍大腿,屋子不够用我那还有啊,咱两家摆上四桌,老哥们老姐们一人带个菜。
    我记得那些年困难,咱每回过年不都那样吗?孩子吃百家饭,大人几家凑一桌,现在咱没那么苦难了,但那份热闹也都没了,今年咱就找回来。”
    看着母亲和一帮退休老头老太太忙得不亦乐乎,记菜名的,算计多少人多少个菜的,李沐心里泛起了一丝暖意。
    小时候这一片儿都是药厂的工人,家家都过得紧紧巴巴的,一到过年就是过关,走亲戚串门的点心都是这家串那家,就这基本上李沐他们仨还都吃不着。、
    过年的时候左邻右舍的大人一商量,几家凑菜弄一大桌,算是凑出几个硬菜,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都可着孩子们吃,大人就这点儿花生米咸盐蛋喝酒,说着药厂的光荣历史,没人谈以后日子咋样,都在谈药厂为国家做的贡献。
    这样的年李沐打记事起足足过了七年,一直到了文革开始,年味开始变了,过年更多的是满街插红旗,大喇叭放样板戏,邻里之间似乎多了层东西,谁跟谁说话都加着小心。
    那时候李沐还小,他不知道大人们为啥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