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其他主要诸侯国
作者:平原真君   战乱与冲突最新章节     
    西周初年,华夏大地到底有多少诸侯国,恐怕很难有一个准确的数字。这些诸侯国大体上分为三类,一类是西周初年分封的,这一类占大多数。例如晋国、齐国、鲁国、卫国、楚国等。
    第二类是西周中期或以后分封的诸侯国,如郑国。还有一类,其出现时间比周王朝要早很多。例如越国、吴国、江国等。因为中原王朝已经出现朝代更迭,这些诸侯国陆续接受了西周册封。
    人们对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如齐国、鲁国、卫国、郑国、赵国、韩国、魏国等耳熟能详。对“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更是信手拈来。对其他的一些诸侯国,有些就不是很清楚了。
    西周初年或之后分封的诸侯国,以中原地区为中心,中原核心地区有周国、陈国、郑国、许国、戴国、宋国、应国、胡国、顿国、曹国、项国、毛国、卫国、共国、凡国、刘国、柏国等。
    中原核心区以东和东南,有萧国、彭国、薛国、鄫国、株国、向国、钟吾、郯国、徐国、钟离、邗国、庐国、巢国、吴国、越国等。中原核心区南面和西南,有州来、蓼国、六国、英国、蒋国、黄国、番国、舒国、桐国、鄂国、江国、息国、赖国、申国、邓国、曾国、绞国、谷国、鄀国、庸国、榖国、夔国、楚国等。
    中原核心区西面和西北,有焦国、虢国、虞国、程国、郧国、梁国、秦国、密国、鱼国、褒国、苴国、翟国、翼国、魏国、郇国、等。中原核心区北面和东北,有晋国、黎国、邢国、郭国、聂国、卢国、谭国、宿国、郕国、遂国、郜国、极国、霍国、杨国、娄烦、肥国、鼓国、中山、代国、燕国、无终、孤竹、齐国、牟国、阳国、滕国、莒国、纪国、州国、淳于、夷国、莱国等。
    西周时期和东周时期相比,在诸侯国争霸、兼并中,有在明显和本质的区别。西周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冲突和战事,比春秋战国时期要少得多。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西周时期的王权,比东周时期要强大得多。东周开始,王权越来越成为一种象征。
    西周时期,几乎每个周王,都会对威胁中原王朝的戎狄、蛮夷,进行一连串的打击。并且有那些忠于周王室的诸侯国,协同王军一起行动。这个时候周王室的号召力,要远超过东周时期。
    进入东周第一个阶段,即春秋时期开始,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此起彼伏,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弱小的想强大,强大的想兼并。这一时期的兼并战争,就是在以上近百个诸侯国之间进行的。
    那些分封之初就弱小的诸侯国,只能是任人宰割的对象。只有那些分封时国土面积大、人口众多、实力雄厚的诸侯国,才敢于和主动发动兼并战争。强大的兼并弱小,弱小的逐渐灭亡。
    曾协助大禹治水的伯益,他的第三个儿子江元仲,在夏启时是夏朝的大理,即掌管刑狱的大臣。公元前1101年,江元仲被封在江邑,建立了江国。江国在蔡国西南,息国以西。
    到了西周时期,江国的疆域有了一些变化。这个时候江国的国都,位于今河南省正阳县东南,在淮水之阳二里的位置。
    因为国土面积小,人口少。为了能够在夹缝中生存,江国国君采取了一些办法。例如在春秋时期,通过与其他诸侯国的姻亲关系,通过在强大诸侯国之间选边战,获得了一些发展机会。
    这个时候,很多弱小的诸侯国,已经被齐国、宋国、楚国等诸侯国兼并。原来江国周围,都是和自己差不多的小诸侯国。但到了春秋中期,江国周围的小诸侯国,都已成为别国的美餐。
    无奈之下,江国先投靠楚国,想依附于楚国的实力,来抗拒来自北方和东方的挤压。但这种把自己的复兴,寄托于别国怜悯的做法,只能说是一厢情愿。后来齐国成了霸主,江国又跟随齐国、宋国攻打楚国。这种左摇右摆的做法,让楚国当然很恼火。
    地处淮水北岸的江国,虽然灌溉农田方便。但每年夏秋时节,泛滥成灾的淮水流域,让江国人无法正常生产、生活。没有发展的先天条件,又处在大诸侯国的夹缝中,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公元前624年,楚国发兵攻打江国。目的没有其它,就是要吞并江国的土地。这时的楚国国君是楚穆王,江国国君是江贞。这时中原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早已经故去十几年。经过五公子争位,齐国早已经江河日下。
    江国赶紧派人向晋国求救,春秋五霸的第二霸晋文公,也已经去世两年。虽然如此,晋国仍然有称霸中原的余威。时任晋国国君晋襄公,派遣晋国军队,与江国人一起,击退了楚国军队。
    但第二年,楚国又来进犯江国。上一次晋国来救,可以说跋山涉水,不辞辛苦。这一次,江国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因为晋国的实力也在衰落,况且经常与西方的秦国发生战事,自顾不暇。
    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江国,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被楚国攻灭、兼并。那些幸存的江国人,在国君江贞带领下四处躲藏。为了怀念存在了四百多年的故国,幸存的江国人就以江为姓。
    公元前821年,继位不久的周宣王,封秦仲的小儿子嬴康为梁伯,建立了梁国。所以梁国与秦国一样,都是嬴姓封国。到了东周时期,刚继位的周平王,再次确认了嬴康的梁伯爵位。
    为了和以后的梁国区别,就称为东梁国。东梁国,在秦国的东北方向。按说两个赢姓国,应多亲多近。然而,公元前640年,正在争霸天下的秦穆公,率领秦国大军,灭亡了东梁国和芮国。
    东梁国国祚一百三十年,共历七位国君。
    地处楚国东北的黄国,历史也非常久远。黄国一脉是轩辕黄帝的后裔,崛起于淮水流域,曾经是一个中等强国。但和地大物博的楚国相比,不是一个重量级。黄国人有在倔强的性格,面对楚国的崛起和威胁,黄国不甘心臣服。为了抵抗楚国,黄国采取了近亲远拉的策略。黄国与邻国江国、道国、柏国、弦国、随国缔结了同盟关系。另外,还寻找域外其他强大的帮手。
    这些外援,就是齐国、宋国、郑国、卫国、鲁国等中原强国。黄国有了这么多帮手,当然势单力孤的楚国就要考虑一下后果。
    黄国也被称为黄夷,属于九夷的一个支脉。尽管黄国采取了这么多办法,但毕竟国小人少,于公元前648年被楚国攻灭。
    还有一个叫谷国的,也是嬴姓封国,也灭亡在楚国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