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科技赋能,医疗升级
作者:青甲书客   一援一疆情最新章节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浑厚的男声:“喂,这里是华康医疗科技,请问您是?”
    “您好,我是和田地区人民医院的李秀梅。”李秀梅简短地介绍了自己,“我们医院正在筹备医疗信息化建设,希望能得到贵公司的技术支持。”
    李秀梅在网络上搜索了许久,最终选定了这家在业界口碑良好的医疗科技公司。
    她详细地介绍了医院的情况和需求,并表达了合作的意愿。
    几天后,一支由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抵达了和田。
    他们带来了先进的医疗信息化系统和设备,准备在医院进行安装调试和培训。
    医院里一下子热闹起来,技术人员忙碌地穿梭在各个科室,安装调试设备,铺设网络线路。
    李秀梅则带领着医护人员,积极配合着技术团队的工作,并抓紧时间学习新系统的操作方法。
    “李医生,这套系统真是太方便了!”一位年轻护士一边操作着电子病历系统,一边兴奋地说,“以前手写病历,又要登记又要存档,太麻烦了,现在用电脑几分钟就搞定了!”
    “是啊,而且数据共享也方便多了。”另一位医生也说道,“以前查房要带着一大堆病历夹,现在用平板电脑就能查看所有病人的信息,真是省了不少事!”
    看到大家对新系统赞不绝口,李秀梅的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她知道,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和适应。
    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提升医疗服务水平,造福更多患者。
    然而,系统搭建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就在大部分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准备进行系统联调时,技术团队却遇到了难题。
    “李医生,你看……”技术组组长王工指着电脑屏幕,眉头紧锁,“这台检验设备的数据,无法同步到系统中。”
    李秀梅也感到情况不妙,这台进口的检验设备是医院的“宝贝”,如果无法接入信息化系统,将会极大地影响工作效率。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李秀梅焦急地问道。
    “初步判断是系统接口不兼容导致的。”王工解释道,“但这台设备比较特殊,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排查原因。”
    时间紧迫,王工带领着技术团队开始了紧张的排查工作。
    他们一遍遍地检查线路,调试参数,然而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
    夜深了,医院的走廊里依然闪烁着技术团队忙碌的身影,李秀梅的心也悬了起来。
    她走到王工身边,低声问道:“王工,情况怎么样?”
    王工疲惫地摇摇头,“李医生,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
    “复杂到什么程度?需要我们医院再协调什么资源吗?”李秀梅的心揪了起来。
    她明白信息化建设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绝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掉链子。
    王工揉了揉酸涩的眼睛,沉吟片刻,说:“问题出在设备接口协议上,这台进口设备使用的是非标准协议,与我们的系统无法直接兼容。”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需要联系公司总部,请他们派遣更高级别的工程师,或者开发新的接口程序。”
    李秀梅点点头,表示理解,“好,我会尽快向王院长汇报情况,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支持。”
    焦急的等待中,时间似乎过得格外漫长。
    技术专家们日以继夜地攻关,远程视频会议、代码调试、方案论证……
    他们仿佛在跟时间赛跑,与技术壁垒较劲。
    李秀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她深知此时此刻,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努力配合,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终于,在经过72小时的奋战后,技术团队传来捷报:
    他们成功开发出了新的接口程序,实现了检验设备与信息化系统的无缝对接!
    消息传来,整个医院都沸腾了。
    看着数据在系统间畅通流动,李秀梅和王工相视一笑,所有的疲惫都化作了欣慰。
    系统正式上线的那天,李秀梅亲自试用了一番。
    她打开电子病历系统,输入患者姓名,病人的所有信息,包括病史、检查结果、治疗方案等都一目了然地显示在屏幕上。
    “真是太方便了!”李秀梅不禁感叹道。
    她又尝试着使用远程会诊系统,与远在乌鲁木齐的专家进行了一次视频连线。
    专家实时查看了患者的影像资料,并给出了专业的诊疗建议。
    “信息化医疗,未来可期啊……”李秀梅喃喃自语道。
    然而,她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目光也变得坚定起来:“不行,我得……”
    李秀梅深吸一口气,快步走到办公桌前,拿起电话拨通了王院长的号码,“王院长,信息化系统现在运行良好,但当务之急是要让所有医护人员都熟练掌握操作方法。我建议立即组织多场培训,分批进行,确保每个人都能跟上!”
    王院长对李秀梅的提议表示赞同。
    很快,医院就安排了多场信息化系统操作培训。
    李秀梅亲自上阵,从最基础的操作讲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实际案例,耐心细致地讲解系统的各项功能和使用方法。
    为了让培训更具针对性,李秀梅还特意将医护人员按照科室、年龄、操作熟练程度等进行了分组,并根据不同组别的需求,调整培训内容和进度。
    在她的带动下,医护人员的学习热情高涨,大家积极参与培训,认真做笔记,不懂就问。
    从开始的陌生和抗拒,到逐渐熟悉和接受,再到最后的熟练应用,医护人员们切身感受到了信息化系统带来的便利和高效。
    然而,随着系统应用的不断深入,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系统的日常维护、故障排除、版本升级等工作都难以得到保障。
    这就像一颗定时炸弹,让李秀梅寝食难安。
    “必须尽快招聘更多的技术人才!”李秀梅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她找到王院长,详细阐述了目前面临的困境和未来的发展需求。
    王院长表示支持,但他也坦言,在当地招聘合格的技术人才并不容易。
    “我明白,”李秀梅坚定地说,“但我不会放弃,我一定要……”
    她停顿了一下,目光望向窗外。
    那里,是广阔无垠的天空,承载着她对未来的期许和决心。
    “我明白,”李秀梅坚定地说,“但我不会放弃,我一定要把信息化医疗这条路走下去,为新疆的医疗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她开始积极联系内地高校和企业,寻求技术支持和人才输送。
    她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蜜蜂,奔波于医院、学校、企业之间,向专家学者请教经验,与企业负责人洽谈合作,为新疆的信息化医疗建设寻找一切可能的资源。
    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李秀梅的不懈努力下,一批又一批来自内地的技术专家来到医院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
    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医院也加大了人才招聘力度。
    通过提供优厚的待遇和发展平台,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毕业生扎根边疆,投身到新疆的医疗事业中。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得到了显着提升。
    远程会诊、在线预约、电子病历等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李医生,真是太感谢你了!我不用再跑到几百公里外的乌鲁木齐去看病了,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这么好的医疗服务!”一位患者激动地握着李秀梅的手说。
    看着患者脸上洋溢的笑容,李秀梅感到无比欣慰。
    她知道,信息化医疗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对生命的关怀,是连接心灵的桥梁。
    信息化医疗的成功,让李秀梅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她相信,在科技的赋能下,新疆的医疗事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这天晚上,李秀梅和潘海军通电话,分享着信息化医疗建设的喜悦,也聊到了一些新的挑战。
    潘海军语气轻松地说,“别担心,办法总比困难多,你那边进行的这么顺利,我这边也快了……”
    他的话还没说完,电话那头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然后便是一阵忙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