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零八十九章 最大的风口
作者:二子从周   重生之乘风而起最新章节     
    1986年8月25日,瑞士日内瓦时间4点11分24秒(北京时间11点11分24秒),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吴为民在bj710所的一台ibm-pc机上,通过卫星链接,远程登录到日内瓦cern一台机器vxcrna王淑琴的账户上,向位于日内瓦的 steinberger发出了一封电子邮件。
    1987年9月,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帮助下,王运丰教授和李澄炯博士等在bj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ica)建成一个电子邮件节点,并于9月20日向德国成功发出了一封内容为“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的电子邮件。
    随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在国内建立起ihep网,成为当时国内最早建立的高性能计算机网络,当年便实现了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计算机网络的连接,并随后于1991年3月实现了与美国斯坦福大学直线加速实验室(slac)计算机网络的连接,去年3月又实现了美国能源科学网(esnet)的连接。
    而首都“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实施示范网络”也于1990年4月由国家科委正式立项,利用世界银行的贷款及国内配套资金在bj中关村地区开始建立国内规模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它包括一个主干网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3个院校网,总投资7000万元人民币,并在去年12月开通了骨干网。
    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事件,那就是1990年11月28日,在王运丰教授和维纳·措恩教授的努力下,中国的顶级域名.cn完成注册,从此在国际互联网上中国有了自己的身份标识。
    不过由于当时中国尚未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联接,因此中国cn顶级域名服务器暂时设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
    今年4月20日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日子,中国终于全功能接入了国际互联网internet,成为国际互联网大家庭中的第77个成员。
    毫无疑问,这是从现在开始往后几十年,全世界最大的风口。
    当时周至给国家提出的第一个建议,就是立即将域名服务器迁移到国内来,同时着手国内各大知名企业的国际域名注册工作。
    本着如今技术力量欠缺,“谁建议,谁解决”的原则,国家直接将这两项光荣的任务交给了蜀大,由四叶草公司承担主要技术工作。
    当然了,域名这个事情本身也是一件比较混乱的事情,从简单了说,域名就类似一个通讯地址,存放在域名管理服务器上,在互联网发展历史上,还曾经产生过一定程度的混乱。按照通用规则,代表的是万维网服务器,服务器上有一大堆的域名,其中.结尾的,一般代表商业公司,.net结尾的,一般代表互联网公司,其余还有.org,代表国际官方机构,.edu,代表教育机构等。
    这类域名叫做顶级域名,它们的下面还有一大堆的二级域名。
    比如.cn,就代表中国,在它的下面可以有一大堆的二级域名,理论上只要是和中国有关系的各种企业,机构,院校,官方和非官方组织,都可以提交资料申请注册。
    但是拿四叶草公司来举例,它本身是个商业公司,所以它可以是
    经过一通野蛮发展之后,各家单位对于域名的运用也变得五花八门。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以及浏览器的重要性了。
    对于用户来说,这个辨别工作可以交给这些网站,引擎,浏览器的维护公司来进行,他们只需要在浏览器或者门户网站输入“四叶草公司”,然后点击跳出来的结果列表中,标注着四叶草公司官方网站那一条链接就行。
    对于中国来说,.cn是自己的顶级域名,其下的管理可以由相关部门出台管理办法,注册流程,能够管理得非常的规范,可是另外的几种是米国的公司在管理,而且有相当程度的无政府主义在泛滥,管理得可谓乱七八糟,有可能
    如果要将域名黄页建立起来,管理好,那就不仅仅是国内的事情,还要分作两个业务来处理。
    一个是国外顶级域名管理,一个是国内二级域名管理。
    第二个衍生出来的,就是配合工商总局进行登记注册管理那一套;而针对第一个,就是要抢注,在老外们不管规矩的时候,先利用他们可以随意注册的管理漏洞,用不守规矩的方式,替国内商家们先把规矩给做好。
    与这些管理相配套的,就是域名管理服务器,检索服务器,以及浏览器。
    浏览器是通过电脑访问网页的重要软件之一,在没有浏览器的年代,人们要访问网络,更多的是通过命令,指令集,直接登录服务器,通过对服务器目录的访问,完成冲浪的过程。
    这种方式一直都保留着,尤其是对使用ftp协议的访问方式,一直有它的便利之处和生命力。
    但是对于大多数使用电脑的“小白”们来说,这些指令背起来,当然不如用鼠标乱点来得简单方便。
    随着图形化窗口化的操作系统出现,配套的网络访问方式也发展了起来,从九零年的cern,92年的erwise,viola,mac版本cern,即samba,再到93年的mosaic。
    而神奇的是作为操作系统大佬的微软,对于浏览器研发一点不重视,让拥有mosaic名称和代码版权的伊利诺伊大学,决心对自己的浏览器进行“商业化开发”,由网景公司使用mozilla将mosaic转化为了另一个大名鼎鼎的软件——netscape,即网景浏览器。
    这个包装其实非常简单,仅仅只是在mosaic的基础上调整了一下用户界面,使其更加方便使用,同时还添加了一个ssl安全传输协议,让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加密。
    哪怕到了“后现代”浏览器时代,安全协议,即tls,一样是以这个协议为基础,因此这是一个生命力非常强大的协议。
    当然了,在互联网起步阶段,类似的协议也不是只有ssl一种,而且各种软件各有优势,所有有志于在互联网产业有所发展的技术公司,在挑选自己的储备ip的时候,当然就会各有选择。
    周至当然会选择ssl,毕竟这是后世最成功的选择,然后研发出了自己的浏览器——ie。
    不用怀疑,就是internet explorer,只不过少了一个前缀——windows。
    ie和netscape其实非常相似,不过netscape是基于unix设计的,ie是基于windows设计的,使用的开发软件是基于四叶草cos的vc,因此无论是在研发速度,与windows系统的兼容性,软件使用的便捷性,系统响应速度方面,都全方位超过了netscape。
    而在此之前,周至带领着四叶草公司,积极拥抱了ietf,并成为其重要成员,共同将ssl3.0细化包装成了ssl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