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忌的这一席话,让卫太子蒯聩的脸上,不禁浮现出一抹尴尬的笑意,很是无语。
卫侯姬元为何没有来参与这一次的成周会盟,难道庆忌的心里不清楚吗?
不,庆忌的心里跟明镜似的。
卫侯姬元是气愤于庆忌不跟他商量,擅自决定使六卿分晋之事。
这样一来,卫国在铁之战中损兵折将过甚,还半点好处都捞不到。
这让姬元如何能不愤慨?
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
庆忌的这番话说的大义凛然,只是没有任何的实际行动。
的确!
当年庆忌落难,是卫国收留的他,让他能在卫国招兵买马,养精蓄锐,然后杀回吴国夺位。
这样的恩情,庆忌怎能忘记?
如此一想,让卫侯姬元的心里更是难受。
蒯聩想了一下,然后讪讪的朝着庆忌行礼道:“还请吴侯见谅。在下的君父,近日来身体有恙,不便于出行。故而这一次的成周之会,君父命在下代表卫国出席……”
“身体有恙?那来真是凑巧。”
庆忌似笑非笑的说道:“卫侯与齐侯一般,皆有小恙,怕不是推诿之词。”
“不能,不能。”
蒯聩只能硬着头皮,这样回答庆忌。
站在一边的田乞,脸上的表情,也是颇为尴尬的。
齐侯与卫侯,此时都在朝歌,距离成周不过五六百里,竟然不来成周参与会盟,的确是说不过去的。
毕竟,就连秦伯、燕侯,都迢迢千里的赶来参加会盟……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这样一对比,真可谓是相形见绌的。
好在,庆忌并没有过于计较此事。
倘若庆忌是一个气量狭小,又好大喜功的君主,说不定就要考虑,是否在成周之会,发兵攻卫了!
庆忌将双手合拢在了自己的袖子里,双肩一抖,轻笑一声说道:“太子,寡人是由衷的期望,吴卫两国之好,不生嫌隙也。”
“五日后,盟会将正式召开。朝歌距离成周不过数百里,一来一回,时间上来得及……”
“若卫侯可以参与此番成周之会,寡人求之不得。”
“晋国的城邑土地,卫国得不到,不代表他国的城邑土地,卫国不能拥有。”
闻言,蒯聩忍不住眼前一亮,哆哆嗦嗦的问道:“吴侯是说……曹国?”
庆忌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嘴角噙着一抹戏谑的笑意,一拳轻轻的打在了蒯聩的胸口上。
一切,尽在不言中。
庆忌这是在康他人之慨!
但,何乐而不为呢?
要知道吴国现在已经是名副其实的霸主大国,唯一的天下霸主之国。
若是吴国能认可卫国灭掉曹国,占有陶丘,谁敢轻举妄动?
虽说,之前庆忌已经将曹国,许诺给了宋国吞并。
但,这一切都还没有尘埃落定,谁说得准?
“多谢吴侯!”
领会到其中深意的蒯聩,连忙朝着庆忌躬身行礼,表示感激。
其实,在这个时代,春秋末期,基本上的国家格局已经形成。
但是夹在宋、鲁、卫、郑这些中等国家里,还有一些小国,尚未被吞并。
这还得益于晋国一直以来奉行的霸权主义。
以至于列国都不敢擅自发动灭国之战,以免引火烧身,遭到霸主晋国的讨伐。
若是能被成为霸主的庆忌认可,卫国发兵灭曹,自然不是难事。
对于蒯聩这个人,庆忌还是略有耳闻的。
在历史上,蒯聩是为卫后庄公,他是卫灵公之子、卫出公之父、卫国第三十任国君。
要是按照历史的发展轨迹,蒯聩将会因与灵公夫人南子有仇,与家臣戏阳遬商议,令其于朝会上刺杀南子。
不料,事到临头,戏阳遬后悔了。
蒯聩多次以眼色指示他,为南子所察觉,事遂败,蒯聩逃奔宋国,不久又投奔晋国赵氏……
当然,现在南子成为了庆忌的宠妃,蒯聩安心在卫国当自己的储君。
不过蒯聩并非一个善类,而且权欲熏心。
卫出公十二年,蒯聩与浑良夫潜回卫国,胁迫孔悝召集群臣以发动政变,卫出公姬辄逃奔鲁国。
蒯聩自立为卫国君主,是为卫庄公,史称“卫后庄公”。
蒯聩这厮,也是够厚黑的,臭不要脸,连自己儿子的君位都抢。
但,蒯聩只是当了三年的国君。
之后蒯聩因言获罪于晋国,被赵简子(赵鞅)包围卫国。
十一月,庄公蒯聩出逃。
值得一提的是,蒯聩的后代子孙中有以祖上的名字命姓者,称蒯姓。
庆忌经常说阴谋诡计成不了大事。
好比蒯聩,用阴谋诡计夺取的君位,终究是不能长久的。
……
成周,钓鱼台。
此时,庆忌与田乞坐在一起垂钓。
这钓鱼台附近,群山环绕,依山傍水,湖面波光粼粼,不时的有鱼儿跃动着尾巴,浮出水面。
说真的,跟庆忌坐在一起钓鱼,田乞的心里都有些犯憷。
据说当年在洛邑的钓鱼台,庆忌和晋定公垂钓,结果双双遭到刺杀。
庆忌依靠自身的勇武与警觉,有惊无险,毫无大碍。
但是晋定公被刺客一剑封喉,当场身亡……
世人或多或少都能猜到,此事跟庆忌脱不了干系。
只是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杀死晋定公的刺客是庆忌所派。
好在田乞自认为自己人畜无害,对庆忌没有任何威胁,要不然真的需要小心为上。
“田相,寡人使六卿分晋,位列诸侯,想必齐侯对此事,一定颇有微词?”
庆忌笑吟吟的询问道。
颇有微词?
何止是颇有微词!
田乞不禁苦笑一声。
当齐侯得知庆忌自作主张的这件事情后,那是被气得直跳脚,勃然大怒。
毕竟这的确是极大的损害了齐国的利益。
而且,对于庆忌的这一打算毫不知情的齐侯,哪里能没有意识到,庆忌根本就没有将他这个“方伯”放在眼里?
在铁之战中,齐国不但损兵折将过甚,一大批的粮草辎重,也被晋军所缴获。
动辄大战,兴师动众的齐国,最后只能占领晋国的三四座城邑,这让齐侯如何能甘心?
“吴王,实不相瞒,吾国君对吴王擅自做主,使六家分晋之事,大为不满。吴齐两国交恶,已经在所难免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