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凤雏卧龙自翱翔
作者:弦外知音   称霸三国从出走江东开始最新章节     
    称霸三国从出走江东开始第二百三十九章凤雏卧龙自翱翔卧龙凤雏,各有所安。

    庞统归于长沙之后,孙绍当即设宴庆贺,之后一个多月,庞统便在孙绍、蒋琬、马良以及其他郡中官吏的引导下了解长沙现状。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庞统没有彻底了解长沙之前,庞统是无法独立开展工作的,因为军师地位太高,很可能一个很小的误差就会造成底下巨大的错误。

    一个月以后,庞统对长沙现在的兵马钱粮以及各种生产制造能力的都已经十分清楚,饶是他自负才学,也不得不承认,如果两年前入主长沙的是他,他没办法让长沙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长沙如今钱粮足备,虽然孙绍制定了新民开垦三年的赋税优惠政策,导致前两年长沙钱粮收入较小,但这个政策也大大提高了长沙百姓开垦荒地的热情,在孙绍入主长沙之后,长沙的人口翻了一倍多,耕地却翻了两倍多。

    长沙农业发展不仅仅是耕地面积的增加,科技院发明的鲁为犁、翻车、筒车、耧车,都大大提高了土地的生产水平。

    不仅是农业工具上的改革,孙绍刚来之时,长沙农民的种植技术也十分落后,基本还处在刀耕火种的水平。

    孙绍虽然不是专业农业研究的,但最基本的精耕细作以及施用农肥他还是知道的,在改革完农业工具后,孙绍便在全郡推广精耕细作和施用农肥,如今长沙全郡已经完全摆脱了以往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方式。

    急速扩大的耕地面积,先进的生产工具以及相对科学的种植方法,使得长沙的农业水平有了质的提高。

    如今已经是第三年了,新开垦土地的赋税减免已经结束,今年夏收之后长沙府库的钱粮立刻堆积如山,如今秋收的钱粮还没有入库,可以预见的是,秋收的钱粮一旦入库,以长沙目前的兵力,打仗就再也不用担心钱粮问题了。

    如果说长沙农业的发展虽然让庞统觉得不可思议,但还在可以理解的范畴之内,那么长沙工商业的发展则完全超出了庞统的想象。

    长沙的工业是由官府主导的,所有大型的工厂都是长沙官府建造的,工厂中最让庞统拍案叫绝的就是流水线生产模式,他大大提高了长沙的生产效率。

    今年年初孙绍才开始全力打造铠甲兵器,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将长沙军队之前的装备全部汰换了一遍,这种生产效率远超其他诸侯。

    士农工商,工商业的重要性在古代一直是被低估忽视的,即便庞统已经是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士族人才,也难以摆脱时代的局限性。

    长沙的商业发展在去年到达了顶峰,去年长沙商业收入甚至超过了农业。

    今年由于孙权对长沙态度的转变,已经襄阳、新野爆发的战事,让长沙的商业遭到了不小的打击,好在长沙郡本地市场已经发展起来,这才让长沙的商业没有完全崩溃。

    商业的繁荣必定带动手工业的发展,长沙的手工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如今长沙大大小小的造纸、印刷、制糖、酿酒的作坊如同雨后春笋一般,遍布各地。

    孙绍除了禁止粮食酿酒之外并没有其他限制,不仅如此,孙绍还对这些手工作坊给予支持,就比如今年荆州爆发的战事以及江东的封锁导致长沙各种手工作坊都出现了生产过剩的情况,孙绍知道后便下令官府按照市价收购了这些过剩的产品。

    即便是蒋琬和马良都对孙绍这种行为表示不理解,因为这些收购的产品虽然也有用,但现在情况下完全可以低价收购,直接按照市价收购,对长沙的财政收入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蒋琬、马良也曾劝谏过,但孙绍这时候再次变得一意孤行、刚愎自用,只有与孙绍朝夕相处的黄月英,才明白孙绍保护的不仅仅是这些手工业者,更实在保护长沙工商业的根基

    。

    孙绍知道这样做会损失许多财政收入,但他更明白所有的新生事物都是脆弱的,长沙郡刚刚萌芽的手工业就是这样,只要一点打击就会被毁灭,一旦手工业在萌芽状态就被打败,那么所有人都会对这个行业失去信心,即便是孙绍也不可能在短时间恢复。

    这个时候孙绍不出手帮一把,长沙这两年由官府带动的民间手工业的发展就会付诸东流,甚至可能产生倒退。

    如果他们能够在孙绍的支持下渡过这次危机,长沙的手工业就能真正发展起来形成规模,从而推动农业、商业的继续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这种推动力是自发的,他比孙绍主导的官府推动会更全面、力量更强、也会更加持久。>

    孙绍明白他的扶持对这个行业来说是治标不治本的,这次危机的根源是战争和封锁导致市场的萎缩,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打开市场,在荆州和江东局势暂时无法改变,甚至会变得更加糟糕的情况下,孙绍选择了开辟新的市场。

    孙绍目标新市场是荆南三郡以及交州,虽然这些地区发展还落后于长沙,市场需求相对较小,但是长沙曾经也和三郡一样,假以时日这三郡也可以变得和现在的长沙一样。

    至于交州,虽然经济水平落后,但是交州的宝石、象牙各种香料都是长沙没有的,而且一旦交州和长沙建立贸易关系,长沙就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对交州展开倾销,虽然这种行为很不道德,但只要能垄断交州的经济,便可以兵不血刃的拿下整个交州。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孙绍的经济侵略计划除了长沙郡就夭折了,荆南其他三郡抱成一团,是曹丞相坚定的支持者,再加上之前长沙之战结下的仇恨以及这几年其他三郡流失道长沙郡的人口,种种矛盾都让其他三郡太守们恨透了长沙,不约而同对长沙采取了封锁的政策。

    荆南的出不去,交州就更不要想了,孙绍虽然心中愤恨却也无可奈何,要解决这一切只有等赤壁之战,拿下这三郡以后再实施了。

    孙绍这些谋划庞统现在很难理解,他也没有立刻跟庞统讨论,在庞统系统了解了长沙的农业和工商业基础之后,孙绍便带着庞统巡视甘宁、魏延和徐盛治理的三大军区,不仅让庞统与麾下大将熟悉,更是要让庞统了解长沙军队的战斗能力。

    就在庞统日夜奔波融入长沙的时候,出山相助刘备的诸葛亮也迅速开始了他的工作。

    新野跟长沙不一样,它不过是一个小县,也没有什么新奇的超出诸葛亮理解能力之外的物事,因此诸葛亮熟悉新野事务不过是用了三天而已。

    诸葛亮在隆中对提到的东联孙权,北抗曹操的战略思想与徐庶之前的想法不谋而合,刘备对此也颇为认可,只不过新野就在曹操兵锋之下,曹操一旦南下新野势必难以保全,若要与孙权联合,刘备还需要重新物色一个落脚的城池。

    只是如今荆州虽然名义上都还是以刘表为主,但荆南三郡自成一局,荆北富庶之地又被蔡氏和蒯氏瓜分,诸葛亮遍顾南北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落脚之地。

    就在诸葛亮苦恼之际,襄阳传来刘表过世的消息,刘备听得消息,当众痛哭失声,几近晕厥,诸葛亮却是若有所思。

    待刘备哭过之后,诸葛亮问道:

    刘备皱眉道:

    诸葛亮笑道:

    刘备闻言一怔道:

    刘备话未说完,但诸葛亮明白刘备这话的意思,刘琦虽然是刘表长子,但自身才学不济,有没有蔡

    氏那样庞大的家主在背后支持,如今的刘琦,刘备甚至想不到他还有什么利用价值。

    诸葛亮却不这么认为,他解释道:

    刘备眼前一亮,诸葛亮这话让他茅塞顿开,刘表死了,刘琦是名义上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只要刘琦在手,要荆州哪个城池都以用刘琦的名义去要,刘备就不怕师出无名了。

    刘备立刻道:

    诸葛亮摇头道:

    刘备点头道:

    三日后,刘琮在蔡瑁的支持下下顺利继承了荆州牧,刘备得到消息后,派出诸葛亮和赵云到襄阳吊唁。

    如果来的是刘备,蔡瑁或许会想办法让他有来无回,不过来的是诸葛亮和赵云,蔡瑁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蔡瑁却不知道其实刘备也来了,只不过他混在赵云随从骑士之中,趁着无人注意,溜进了刘琦府邸。

    刘琦自从那日出事以后便被软禁在府中,他又惊又怕,整日饮酒麻痹自己,刘备见到他时,他已经形销骨立,刘备几乎已经认不出了。

    刘备挤出几滴眼泪,哽咽道:

    刘琦醉眼惺忪,过了好久才认出刘备,他就像个受到惊吓的孩子见到父亲一样,立刻痛哭道:

    刘琦抽泣道:

    刘备满面不忿,道:

    刘琦吓得紧张的环顾四周,哭道:

    刘备看着刘琦的窝囊模样,恨不得踹他两脚,不过转念一想,这样的人才好控制,于是又好言安抚刘琦,等他情绪稳定。

    刘琦发泄了许久,情绪才慢慢稳定下来,刘备这时候才说道:

    刘琦闻言大喜过望,急忙问道:

    刘备摇头道:

    刘琦不可思议的看着刘备,良久才咽了口唾沫,道:

    刘备正容道:

    刘琦听说要自己出力,下意识的缩了缩,刘备忙解释道:

    刘琦还是不住的摇头,颤声道:

    刘备无奈,只好继续耐心解释道:

    刘琦听得两眼放光,不过想了想又摇头道:「蒯氏与蔡氏同流合污,怎会收留我?另外蔡瑁又岂肯放我离开

    ?」

    刘备见刘琦已经意动,笑着答道:

    刘琦想了想还是想不通,道:

    刘备说完见刘琦依旧犹豫不决,沉声提醒道:

    刘琦听完猛然惊醒,咬牙道:

    刘备此行自然是诸葛之计,刘琦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执行力,当晚便悄悄拜访同来吊唁的蒯良,哭着求蒯良救自己逃离襄阳,并保证以后为蒯氏之命是从。

    蒯良思虑再三,还是答应了刘琦的请求,他倒不完全是为了刘琦那些为数不多的支持者,更多的还是因为与刘表的交情。

    蒯良与刘表相争,那是为了家族利益,要不是刘表联络外部势力刘备,打破了荆州三足鼎立的平衡局面,蒯氏也不会跟蔡氏联手。

    即便是与蔡氏联手,蒯良也从没想过将刘表斩尽杀绝,刘表最后的凄惨下场也不是蒯良希望看到的,刘表的悲惨结局让蒯良心中颇为歉疚,刘琦的哭求正好击中蒯良的愧疚,这才让他决定接受刘琦。

    刘表下葬那一天,刘琦跪在刘表棺椁面前,表示他对襄阳已无留恋,请求刘琮让他远走离开襄阳,刘琦说得凄婉无比,惹得许多荆州老臣同情不已。

    刘琮张口就要同意,他小时候与刘琦关系不错,刘琦也曾爱护于他,只不过蔡瑁却立刻表示反对,刘琮只好闭口不言。

    这时候蒯良站了出来,表示支持刘琦,并奏请刘琦坐镇江夏。

    蒯良既然站了出来,那些平时不敢说话的人也纷纷附和,赵云也大声赞同,蔡瑁眼见中众怒不可犯,又权衡刘琦出走后的利弊,最终还是点头同意刘琦前往江夏。

    刘琦哭泣拜谢,荆州老臣各自感慨,人群中诸葛亮神情肃穆,心中却极为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