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 吉士林
作者:镶黄旗   国潮1980最新章节     
    如果单以本金来考虑。

    这个餐馆办起来,虽然比当初的李记酒铺强太多了,不可同日而语。

    可要放在当时京城的四大商场之首,各种名店汇集,大小餐厅林立的东安市场内,还是有点不够看的。

    硬件条件也就只能勉强属于中等。

    但李立精明就精明在他选中的股东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不是随便就让人投钱的。

    否则的话,他就该去跟康术德开口才对。

    这个时候,康术德也已经有一些积蓄了,一两千大洋还是拿得出来的。

    然而李立没有。

    非但没有,他甚至甘心在利益分享上让这几位股东占大头,他就只占两成股。

    专为给几位少爷小姐赚零用钱,当个卖力干活的大掌柜。

    不为别的,就因为这些出资的股东们,对于李立而言,都有特殊的用处。

    他图的就是狐假虎威狗,能借助这几位少爷小姐的背景,在商业经营上享受莫大的便利。

    首先马家的孙少爷不但是李立的雇主,而且马家是京城首富。

    什么京城饭店、自来水公司、电车公司、开滦煤矿,全有马家的股份。

    李立把马家的孙少爷拉进买卖里,除了时间上他自由了许多,得以分心照管店铺。

    也能够借助马家的金字招牌给他自己增加信用度。

    采购商品、原料和设备的价格和时间都会大幅放宽。

    甚至无需现钱就能从一些商家先拿大批量的现货。

    这就等于是钱啊。

    其次,马家孙少爷跟北平市长千金余益华谈恋爱。

    李立作为司机跟余小姐也混熟了,借助余小姐的名义办事,谁敢不给几分面子?

    别说物资供给上不会断档,受到的各种管制也都会比同行压力减轻不少。

    甚至东安商场还因此按照李立的心意,强行迁走了原商户,腾给了他一块中间地段好位置。

    那块地方,无论南来北往都要经过于此,而且经营对象的定位也十分有利。

    北面距离东安市场的书店区域不远。

    其中“中原”、“春明”几家书店都是专门经营外文图书的,顾客多是大学教授和知识分子。楼上四周有一家舞厅、会贤台球厅HT文卿镶牙馆。

    南面是南花园,升平游艺社等娱乐场所就在其中。

    所以说,李立在这儿开办餐馆。

    东安商场的客人,在娱乐、购物、购书之后,都有可能到他的吉士林坐坐。

    最后,李立还看中了江家是留洋建筑师的“洋造办”背景,以及江家四小姐平日就爱张罗美食,招揽朋友,举办聚会的习惯。

    果然,店铺装修的事儿全由四小姐找的人给办妥了。

    不但完全符合他的要求,效果极佳,特别洋气,最后价钱给算得还特别便宜。

    店铺开业后,四小姐也经常邀约朋友来吃饭,照顾买卖。

    而且由于这几位少爷小姐社会关系不同一般,吉士林开业当天,还有东北军将领鲍文樾专程前来捧场。

    这主儿曾经是张学良将军的得力助手,后来落水附逆,当过汪伪政府的军令部长。

    在北平沦陷时期,还是一个挺有能量,获得日本人看重的军界人物。

    因此,许多人都产生了误会,认为鲍文樾才是吉士林的靠山,是真正的幕后老板。(这是真的,文中李立为作者杜撰)

    总而言之,吉士林的资金不大够只是小问题。

    除此之外,几乎占尽了先天的优势。

    吉士林开业当天,那真的是顾客盈门,来了个开门红。

    当然,决定一个餐馆是否能持续的红火下去,关键还是得看经营手段和菜肴的口味。

    在这两方面,李立也没掉链子,他做的确实不错。

    比方说,这次他学起士林就学得更到位了,几乎完全采用了起士林的营业模式。

    一楼的店堂很小,除了卖卖糕点、糖果、洋酒、罐头外,便只经营一些快餐、三明治和冷饮。

    楼上才是正经的餐厅,卖各种西餐大菜。

    甚至他还雇佣了几个白俄落魄贵族家的姑娘,充当女招待。

    虽然由于楼上南北向不宽,东西向却很长。

    整个店堂的桌椅不得不采用“火车座”的形式,就像一节加宽了的列车车厢。

    这与起士林的圆桌座椅来相比,层次确实显得有些拉低了。

    但李立却仍然懂得要在其他方面增加艺术气氛,把不足给补齐。

    比方说餐厅的东头是算账的柜台和酒台,西头他就弄了一半圆型的高台,约高出地面一尺许,形成一个很简单的小舞台。

    台上放了一架三角钢琴,旁边还备有一架电唱机。

    这样一来,除了便于聘请乐队演出助兴之外,平日里也给店里的客人增加了许多自娱自乐的乐趣。

    台上的钢琴是可以任由顾客去弹奏的。

    兴之所至,谁都能登台上去露一手。

    那电唱机俗称“电转”,有四种速度。

    分别为每分钟16、33、45、78转,可以听四种不同转速的唱片。

    这项代放唱片的服务在吉士林同样是免费的。

    事实上用它听唱片的人非常多。

    因为吉士林北面临近东安市场里的书店区域嘛,不少客人都是在那些书店里买了唱片,然后再到这里坐一坐。

    他们只要把唱片交给服务员播放就无需再管了。

    正好喝杯咖啡吃点糕点,小憩一下。

    说起来,其实跟店里摆上一台昂贵的自动电唱机效果也差不多,反倒更人性化。

    总之,钢琴和电唱机这两项吉士林的特色服务项目,都绝对是相当高明的妙招。

    这里成天交错响着西洋古典音乐和江南丝竹,不但无形的把餐馆的层次拉高了一大截,为吉士林带来了不少有音乐细胞的风雅客人。

    也让吉士林永远都没有了空座的时候。

    这里并不像其他的餐馆,只有临近饭点才是高朋满座。

    哪怕不是饭口儿,也能上七八成座儿的。

    要一两样点心,或是一杯咖啡,听听音乐,会会朋友,再就是购物之余在此歇歇脚,都挺好。

    因此,京城文化界、艺术界和工商界的许多名人都是这里的常客。

    吉士林在京城年轻男女心目中的地位也日益增加,后来就成了一个很有品味的时髦场所的代名词。

    自然是让几位投资人连同李立赚了不少的钱。

    至于菜肴的口味上,尤其是西餐。

    却不得不承认,刚开业时的吉士林,这才是最大的短板。

    李立毕竟缺乏餐饮经验,对于西方饮食也不够了解。

    他每月花八十块大洋雇请的外国主厨其实是个能吹不能干的家伙。

    那家伙菜做得特别一般,说毫无特色都可能算作美化了。

    所以别看吉士林也像起士林一样,打着英法德俄大菜的招牌,菜单上一应俱全。

    可实际上,别说比起与之比邻而立的国强餐厅,南面的和平餐厅都要差不少。

    就是比起东华门那家同样刚开张的华宫,也不能算好。

    差不多过了将近一个月,李立终于发现了,这外国厨子是个骗子,没什么真能耐。

    客人吃了他的菜,都反应寥寥,甚至不乏恶评。

    这事儿就跟个在小餐馆炒家常菜的厨师跑到粤菜大酒楼懵事儿差不多。

    为此他是相当着急,不能不断然采取了补救措施。

    一是想办法挖人,赶紧去寻找高明的厨师。

    二是他也跟几位少爷小姐求助,希望几位股东能帮忙想想办法,救救他的急。

    这个时候,还就显出两位大家闺秀的能耐了。

    由于北平市长本身就喜欢西餐,家里也聘了西厨。

    余益华一句话,就把家厨调来借给了李立一个月,为他争取了一个月的缓冲时间,也让他有了底气把外国厨子给开销了。

    江家的四小姐呢,因为经常招待朋友,定期组织举行美食品鉴会,她自己本身就是半个美食专家。

    别说中餐西餐都会几手,她发明创造的改良西餐,也有好几道都颇受好评,被人念念不忘。

    于是就传了吉士林几道做法简单的,用以应急。

    一是清汤小包。

    所谓小包,是形状类似春卷的东西,比春卷稍短,但要比春卷圆,也厚。

    外皮是鸡蛋与面粉做成,馅是牛肉末、鲜蘑和剁碎的煮鸡蛋。

    包好后呈短圆柱形,沾上蛋清和面包渣儿,在不太热的油中炸一下,色泽金黄,吃到嘴里,不似春卷那样脆,而是焦香松软,蛋香扑鼻。

    馅中有黄油和白胡椒粉,而决不能放酱油。

    每份是两只小包,还要配一杯牛肉茶。

    牛肉茶是放在双耳小瓷杯中,浓香可口。

    二是热狗。

    热狗是美国人最简单的快餐,说白了就是面包夹热香肠。

    但是四小姐传给吉士林的热狗却极有特色。

    它用的面包是自制的,长圆形,两根香肠从中间破开,在烤箱中烤后夹在面包中。

    最关键的特色,在于香肠与面包之间,还要加一层酸菜,味道就迥然不同了。

    这种酸菜是用圆白菜、洋葱、胡萝卜、柿子椒腌制的,还要切成很细的丝,加少许蕃茄汁略加煸炒。

    出锅后要加醋精提味儿,增加其酸度。

    用热狗面包夹上烤热的香肠和一层酸菜,比美国热狗在中间抹现成的热狗酱要好吃得多了。

    三是脆皮奶油烤菜花。

    奶油烤菜花原本也是西餐里的一道常见菜。

    无非是菜花焯水,然后奶汁里加盐和糖浸泡,再撒上一层干酪,进烤箱烤就罢了。

    但四小姐创造了另一种做法。

    先用盐和胡椒打鸡蛋,把菜花浸入鸡蛋中。

    然后抖掉多余的东西,蘸上面包慷,确保每个小花都被覆盖,再放进烤箱里去烤制。

    直到烤成深金黄色,味道脆脆,然后再腾出端盘蘸酸奶油吃。

    不但更可口,制作奶汁的成本也免了。

    就这样,吉士林漏出了的破绽,很快就被有效弥补上了。

    尤其是四小姐的几道菜,反响惊人得好,是特别受年轻男女喜欢。

    吉士林居然就靠着这几道西式简餐获得了不少回头客和簇拥者,越发表现出小布尔乔亚的文艺氛围。

    而且李立因为被逼急了这么一次,怕重蹈覆辙,也真是舍得花钱挖人。

    此后,他先是从撷英番菜馆挖来了擅长德国菜的冯大厨。

    从京城饭店挖来了擅长英法大菜的张大厨。

    甚至为了让自家店名“名副其实”,还从津门的起士林挖来了西点名师李大厨。

    于是两三年之后,吉士林不但有了铁扒杂拌、清酥鸡面盒、三鲜烤通心粉,这样的镇店名菜。

    甚至起士林的李大厨还和四小姐携手共创出一道堪称划时代经典的甜品——奶油栗子粉!

    那可不是什么冲着喝的东西。

    而是将“公义号”的糖炒栗子磨成粉,就好像花生粉一样,干松松的,撒上一些白砂糖拌匀。

    然后上面浇大量手打搅过的奶油,最后放一颗糖水樱桃做装饰。

    奶油一定要新鲜,打搅要适度,打得不够稠固然不好吃,打过了头却又稀释了。

    用小勺取食,味妙无穷。

    一口下去,拿舌头可以抿到栗子粉的颗粒感,还会有奶油滑腻的感觉。

    栗子的香味附和着奶油的醇厚,这么立体美味的感觉,真的是绝好的搭配。

    这玩意,香甜,滑润,细腻!

    不但黑头发黑眼睛的国人爱吃,就连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尝过也会痴迷。

    于是由此,吉士林算是真的立住了脚,在京城的西餐馆里算是有一号了。

    每年入秋后,为了奶油栗子粉而来的宾客,都是络绎不绝。

    这道甜食还见诸报端,引得京城各个西餐馆争先效仿。

    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奶油栗子粉,最后竟然还回流津门,连起士林的菜单也增添上了这道菜。

    这大概应该算是李立头三十年里最辉煌的成就了。

    说实话,就连他自己都没想到,吃一顿起士林,会对自己的命运造成这么大的改变。

    如果不是后几年不断发生重大的社会变动,真能再给他三十年的时间,让他继续经营他的吉士林的话。

    恐怕他还真有和起士林争一争高下的资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