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他是臭名昭著的阴阳谷主,他的原名,叫“袁平凹”。
他取名之意:“平凹”寓有阴阳之意,符合他一味追求寻花问柳的个性,须从他发祥地说起。
在四川盐源县城,西南十里处,有一个叫“公母山”。
四周的山峦,若非林木森森,便是芳草萋萋,四季葱郁,鸟语花香,朝浮白云,夕飘彩霞。
唯独“公、母”二座石峰,赤条条裸露着红褐色的岩石,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两座奇特的山峰,相距数百米,遥遥相对的,盎然成趣,中间是开阔的谷地。
在南边一片松林和草丛之间,有一个石山峰,高四十多米,呈圆柱状,通体光洁,如破土春笋,刚阳挺拔,昂然兀立,直冲霄汉,人称:“公石峰”。
在北边另一个石山峰,高六十余米,石峰底部较强,中部肥硕,顶部略呈圆形,中部形成下分上合,一条天然浑成的裂缝到底部,形成峡洞,可容一人悠然穿过,似一片巨大的莲瓣,阴柔含媚,惟妙惟肖,人称:“母石峰”。
母石峰顶部一些不知名的植物,四季常青,生长着些藤蔓类的植物,向下伸枝引蔓,峰底部的浓荫中,有泉水一眼,潺潺溪流,终年不枯,清沏异常,人称“产子泉”。
这两座奇峰完全是天然生成的大自然奇观,相传为鬼斧和神工为女娲在莲花山的雕像。
五十年前,袁平凹无意间来到公母山,被两峰的独特形象迷着了,引起浮想联翩,大喜过望。
这里的石奇、泉清、林密、谷幽,鬼斧神工的阴阳形象,袁平凹流连忘返,忘乎所以。
袁平凹心想:若非天公有意,便是造化无私,这里的山名,峰的形象,竟然符合了他的名,阴阳之意,古人怕名字犯地界,但我觉得这是天命所归,此间是我归身之所。
袁平凹来到母石峰前,正欣赏得如痴如醉,突然,天色晦暗,风起云涌,电闪雷鸣,大雨滂沱。
无处避雨,袁平凹只好跑进母石峰峡洞里,袁平凹无意中发现石缝里,有一柄锋利无比的乾坤双剑,一本上古时的武学秘笈,叫《九阴九阳功》,记载作者与年代的页面散失了,已无从稽考。
此秘笈精微奥妙,总论:我国古代圣者,精研物性之变,悟出至理,阴阳之道,不动为无极,一动生太极,天地交泰,电闪雷鸣,有声有色,衍生万物,如:道术、玄学、理学、医学、历数、堪舆、武学……
故初修练者必须:提契天地,独立守神,把握阴阳,抱元守一,八面牵挂,虚实互依。
练成第一重者是小乘,体现在:良能凸现,周身整劲,抗打能力,如罩金钟。
练至二到三重者属中乘,功力只有高低之分,无本质区别,是谓“九阴化骨掌”,功法出类拔粹,能柔化刚发,发人如推幼童,骨碎肉裂,非死即残。
练至四到六重者属上乘,是谓“冰火阴阳掌”,第四到五重:五运更始,阴阳往复,寒暑迎随,内外分离,六经波荡,阳者犹如烈焰冲天,出掌烫滚无比;阴者犹如寒冰笼罩,出掌冰冷彻骨,练到第六重,能现冰火之形击出,令人无所适从,中招者生不如死……
练至七至九重者属大成,尤其是第九重,已算最高境界者,炉火纯青,可达“九如”:
如山、如阜、如陵、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神明体健,得心应手。
九阳者至大至刚,九阴者至阴至柔,九阴九阳的归集,达到“大道无形”,好比雷霆万钧,却又寂静无声。
至此是大成的境界者,动静无始,变化无端,反璞归真,法我两忘,天人合一,乾坤默契,阴阳不二,无形无象,无声无色,乾坤始奠。,
斯人武功登峰造极,已臻化境,谓之“九阴九阳掌”,又名“乾坤掌”。
原来,公母山既是生殖崇拜的灵地,也是儒道释三教的圣地,山中的明代建筑有玉皇殿、雷祖殿、送子殿、文昌宫,及报恩寺等。
江湖上,一直传说此山有本上古秘笈,公母山上儒道释三教的人,漫山遍野寻找,地毯式搜索。
最后,三教的人几乎同时,在母石峰峡洞里,发现此秘笈。
三派人在都想得到此秘笈,举行过多次公正比武,胜出者得到此书,怎奈各有胜负,最后,报恩寺的无相禅师险胜,得到该书,出于公心,无相禅师邀三派的掌们来,共同参研该秘笈。
三位见识非凡的前辈,均有坚定的信仰,练功也中规中矩,循序渐进,所以参通解透关键之处,需要较长时间,到中乘以后,再难有突破。
三位前辈研讨心得时,无相禅师认为:武功本无正邪之分,但《九阴化骨掌》,摧骨破骨,狠辣无比;《冰火阴阳掌》,更加是阴毒武技,冰毒入体,寒冰透骨;火毒侵身,炭灸火烧,受伤者痛苦难当,九死一生。练者阴阳二气,平衡难控,阳亢犯者,欲火焚身;阴盛之者,不男不女,男人变成“伪娘子”,女人变成“女汉子”……
以大多数人习武的天赋而言,实在难以达到大成,该秘笈流传后世,负面较大,实非武林之福。
其余二位前辈,认同无相禅师之言,并同意择日焚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