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三十一 可持续性竭泽而渔
作者:御炎   玄德最新章节     
    玄德第一卷逆天改命刘玄德八百三十一可持续性竭泽而渔这一战之后,三郡土人的主力就此被解决掉,三郡土人再也没有成建制的力量可以和猎奴队伍正面对抗,只能步步后退,不断逃窜。
    而猎奴队伍则转入了全面的追杀和猎捕行动之后,就像是猎人追杀猎物一样。
    失血过多的猎物无法长时间的逃跑,只能一边哀嚎,一边流血,一边在无尽的逃亡之中耗尽最后的力气,所有的求生欲都爆发完毕之后,轰然倒地,再也没有了气息。
    狡猾的猎人最终获得全胜。
    贞观三年正月中旬之后,交州各郡的土人聚落都被大规模发现、毁灭,大量土人青壮男女被猎奴队伍全部抓住,甚少有可以逃窜的。
    而到了二月下旬之后,南海郡、郁林郡、合浦郡、交趾郡等各郡的土人数量大规模减少,出现了不够抓的情况。
    之前每天都能抓到数以千计的土人,但是到了二月下旬之后,被抓住的土人数量急剧下滑,最少的一天,合浦郡一个郡就只抓了三十二个土人。
    于是各地官府紧急判断,是因为大家过于热切的抓捕行动使得大量土人被快速抓捕,以至于各地土人储量不足,甚至已经可以说是枯竭了,无法持续性的大规模抓捕了。
    剩下的土人不是死了就是躲到了更加荒芜的深山老林里,更难找寻也更难抓捕,若要继续大规模抓捕,不仅难度会大规模上涨,成果也会大规模下降。
    而在这几个月里,交州各郡和中原各郡加在一起三十多个郡的猎奴队伍也有了一定的损失。
    因为各种疾病和恶劣的生活环境而死掉的或者战死的,也有不少,林林总总加在一起也已经超过五百人了,只不过大家沉迷在抓捕土人的快感之中,不是很在意这样的微小的损失。
    而在大规模捕猎结束之后,这种伤亡也被提起,大家接连开始处理身边同伴的后事,一些随行医者也开始注意起岭南地区的一些疾病,纷纷开始找寻治疗的手段。
    而官府方面考虑到更多。
    本地存货告急,继续深入抓捕的难度加大,若要更加高效的获得大量土人,就需要另辟蹊径。
    要么去其他州郡探索,但是需要冒着不团结的风险。
    要么就和刘备所说的那样,乘船出海,去日南郡南部或者西部,去那些不属于汉帝国国境的地方找寻更加多的土人聚落,用不会影响团结的方式获取更高的利润。
    在那些地方,就属于谁手快属于谁,不存在什么影响团结之类的事情,虽然难度会更大一些,但是收获也会更大一些。
    经过考虑之后,各郡官府纷纷准备组织自己的出海捕猎队伍,召集民间力量和官府力量一起,去海外寻找更多的土人带回来出售,给急缺劳动力的各地农户们提供足量的劳动力。
    然后赚取足够的报酬。
    还真别说,这些日子随着土人抓捕量的上升,各地对土人奴隶的需求量也不断上升,根本看不到顶。
    且不说那些本身就是中原大族的交州分支能出得起钱购买大量奴隶,就算是一般的个人农户在得到数千亩土地之后,也会选择购买一些奴隶来协助开垦荒地。
    他们手上也有一些朝廷下发的迁移补助,足以让他们购买三四个五六个土人奴隶来帮助开垦荒地,那对于他们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生产资料。
    抓土人卖钱这个事情得到的利润是真的多。
    别说个人,地方官府也是赚得很多。
    一个青壮男性土人在交州各郡的价格有所不同,但是大体区间不会相差太多。
    比如一个土人可以在交趾郡卖出三万钱的价格,而在日南郡则稍微便宜一些,约两万五千钱到两万七千钱之间,到了南海郡,则更贵一些,约三万一千钱左右。
    土人的价格主要根据地方土人供给数量的不同来决定,受市场影响比较大。
    然后男女土人的价格差别也比较大。
    一个女性青壮土人的价格约在男性土人的六成到七成,一般情况下女性土人除非特别健壮,否则卖不上价钱。
    但也有一些例外情况,比如这些女性土人颇有姿色的话,则会被当作特殊商品推销给一些特别有钱的买主,而某些别有想法的大户则会以更高的价格买走这些颇有姿色的土人。
    反正在边远州郡,朝廷不管土人贩卖的目的和内容,只要给官府上税,买卖是你的自由,买来做什么也是你的自由,官府不介入到土人的管理当中。
    这就给了一些有钱的大户以充分操作的空间,他们可以自由的做一些他们在中原无法去做的事情。
    也因此,根据三七开的基本原则,官府可以从一次一千人的土人售卖交易之中,获得九百万钱的收益,刨除各项成本支出之后,官府的合法税收收入则在六百万钱以上。
    这相对于过去整个郡府或者州府的税收来说,绝对算得上是一笔巨款,能在各类收入当中排上前三。
    朝廷在支援交州各地建设的环节当中会出一部分钱,但是也会要求各地官府自己承担一部分的支出,朝廷不会全盘投入。
    所以对于地方官府来说如何获得这部分的支出费用也是很头疼的一件事情。
    但是现在,这个问题不再是问题了。
    只要还有人需要土人,只要还有土人可供抓捕,官府就不会缺少这笔资金。
    而事实就是,整个交州的土人加在一起也不够交州荒地开发之用,目前看上去还能支撑,主要是供给端的供给能力和需求端的需求数目双双都没有打开,朝廷还没有正式大规模组织人手南下迁移到交州,交州官方和民间的联合猎奴队的能力也没有完全成熟。
    而事实就是,整个交州的土人加在一起也不够交州荒地开发之用,目前看上去还能支撑,主要是供给端的供给能力和需求端的需求数目双双都没有打开,朝廷还没有正式大规模组织人手南下迁移到交州,交州官方和民间的联合猎奴队的能力也没有完全成熟。
    一旦需求端的需求全面打开,联合猎奴队的能力完全成熟,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的高峰。
    刘备现在也在审视这个问题,正在考虑该以什么样的方式逐步放开中原各州郡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他也需要担心这种廉价劳动力的需求太高,会引起更大规模的捕猎行动,以至于把周边地区的土人给一扫而空了。
    当然了,他不觉得这有什么道德问题,道德问题在发展时期甚至不能算是问题,赚钱赚红了眼的人们根本无暇管顾什么道德问题。
    他只是担心周边地区各大文明的人口数量不够,有朝一日要被汉帝国全部抓光,以至于完全灭绝。
    竭泽而渔是不行的,他想要让汉帝国走一条可持续性竭泽而渔的道路,让汉帝国可以更长久的享有这种“人口红利”,而不至于在一两百年内就把整个东亚东南亚乃至于南亚都给一扫而空,那人口红利不就枯竭了吗?
    可是就当前这个情况来看,因为生产技术不到家,想要发展,更多的就真的是要用人命去填补,所以到底是人口红利率先枯竭,还是汉帝国率先展开技术革命,那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不过汉帝国好不容易开始了外向型国家战略行动的开端,怎么能够在这个时候踩刹车呢?
    刘备对此毫无兴趣,他现在只想知道除了东南亚,还有什么地方可以获得更大规模的“人口红利”来帮助中原、边远州郡获得发展。
    他四处审视,很快就发现了好几个不错的方向。
    益州南部的南蛮,幽州东北部的高句丽、扶余、三韩乃至于日本,凉州以西的西域诸国乃至于之前西逃的鲜卑人。
    就目前来说,这三个方向上的“人口红利”是汉帝国可以用比较轻松的方式获取到的,且本身也会对汉帝国造成一些战略安全上的威胁,通过战争行动或者猎奴行动把这威胁转变为“人口红利”,实在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于是根据威胁程度的高低,刘备决定下令给益州刺史府与西蜀军区,让他们学习一下交州的“先进经验”,在益州南部郡县开展猎奴行动以获取大量的土人奴隶,用于蜀中的农业发展。
    凉州西部地区则主要还是探索为主,暂且不要展开军事行动。
    幽州东北部地区倒是可以采用一些军事手段,对那里的几个小国展开全方位的爆破了。
    不过在此之前,还有一个公孙度的小问题需要解决一下。
    数年前刘备征伐鲜卑人之后,就把辽东郡、玄菟郡和乐浪郡三个郡交给公孙度管辖,让公孙度在三郡募兵,训练军队,为当时无暇管顾辽东之地的刘备解决一下后顾之忧,稍微压制一下那些蠢蠢欲动的家伙们。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并不算错,公孙度很有军事才能,依靠三郡之地拉起来了一万多正规军,多加训练之后成为一支劲旅,很有些战斗力。
    而且公孙度本人也是个不大不小的战争狂人,南征北战,数年以来,压制住了高句丽、扶余、东沃沮等国家或则部落联合体。
    而在此之前,在公孙度崛起之前,高句丽也好,扶余也好,还有那些个部落联合体,乃至于更南边的三韩,都有对汉境展开过袭扰、侵夺的情况,相对于此来说,公孙度主控辽东之后,对于这些地方的打击和对汉境的维护是有功劳的。
    至少这些年里,公孙度和他们大大小小三十多次战斗,没有一次战败,最多是打平手,其他的时候全部都是胜利,可谓是常胜将军了。
    本来,刘备也是想要褒奖公孙度的,只不过察觉出这家伙多多少少有点占山为王、割据一方的想法,所以一直没有对他采取更进一步的褒奖,而是对他保留看法。
    之前,夏侯惇就控告过公孙度,说他对幽州局势产生过一些不好的影响,比如这家伙经常打仗,喜欢在开战之前大规模扫粮,以至于造成幽州局部地区的粮价上涨。
    夏侯惇多次写信和他说过这个事情,要求他不要如此频繁的发动战争,遇事要多和枢密院商议,不要擅自作出决定,尤其他经常这样搞,对幽州的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影响,这是很不利于幽州发展的行为。
    而公孙度对此看法不一样,认为什么事情都和枢密院商量,不就白白贻误战机了吗?
    有些时候发现战机,正是消灭敌人的大好机会,结果却要为了向枢密院汇报而不去进攻,等几个月之后枢密院的许可来了,这仗也没得打了,难道这样的事情是正确的吗?
    公孙度还为此嘲讽夏侯惇,说夏侯惇自己不会打仗就老老实实治理地方,不要干扰他的行动,否则他会上表向刘备控诉夏侯惇干预军务,把夏侯惇气的差点没背过气去。
    刘备知道这个事情之后不太高兴,但是没有发作。
    后面,根据东园密探从辽东三郡那边发来的消息显示,公孙度原先还是挺老实的,但是随着他针对外族获得的胜利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威望越来越高,就越来越认为自己才是辽东三郡的主人,自己是稳定辽东的大功臣,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一个辽东郡守和杂号将军的地位。
    再加上身边有人推波助澜,对他歌功颂德,各种拍马,所以他渐渐觉得他应该向刘备索取更高的职位和权力。
    刘备称帝之后,给公孙度也算是给了不少好处,比如任命他为辽东中郎将,封侯,增加食邑,又统领【辽东营】士兵镇守辽东,有主动发起作战的资格和权力,只要事后向朝廷汇报即可。
    这算是给了他很大的便宜行事的权力,且之前刘备就是事实上把辽东三郡委任给了公孙度,玄菟郡和乐浪郡的郡守也是公孙度向朝廷提议,朝廷再做正式任命,这是当年刘备希望他安心镇守辽东三郡给他的特殊待遇。
    称帝之后,刘备一时半会儿忙于其他事情,没想起来辽东的这些事情,就搁置了对辽东三郡的处置,但是他没想到的是,公孙度居然在度田法令发布之后的那段时间里向刘备提了一个建议。
    他建议分辽东三郡,再加上他这些年通过军事手段获得的扶余、高句丽等国的土地,建立一个新的州,叫平州,并且由他来作平州刺史。
    并且他还提交了很多之前没有提及的军功,希望交给枢密院评定,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希望刘备给他封将军,他不想再做这个中郎将了。
    他觉得他的功绩不亚于关羽、张飞等大将,他也能把辽东之地的外族打得服服帖帖乖乖听话,所以他认为自己有做将军的资格。
    如果只是做一个将军倒也罢了。
    刘备也认为公孙度有这个资格,他立下的功劳,对扶余国、高句丽国和其他几个部落的进攻与压制确实算是比较亮眼的军功,他也打算过一阵子给公孙度封个将军。
    但是公孙度自己提出来这个事情,多少显得他有些过于狂傲、不尊重自己这个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