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0章 还是只能回去找华夏人
作者:十月廿二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     
    对于没参加过当年涡扇10立项流程的人来说,常浩南讲出来的完全可以说是个恐怖故事了——
    合着已经摸到量产型军用航发上限的涡扇10,还是人家收着手鼓捣出来的?
    而几名材料领域的大佬此则更是有些汗颜。
    常浩南嘴上虽然没说,但大家心里都是门清。
    当年之所以要在先进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妥协,甚至搞反向优化,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了航材的限制。
    材料领域,尤其复合材料领域这些年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很明显,和应用端的需求相比,多少还是差了点意思……
    而坐在第二排的姜甫和,对此却只有报以苦笑。
    正是常浩南当时几乎突兀地拿出了涡扇10的设计方案,甚至还为日后发展成第四代发动机留足了空间,才让他和燃气涡轮研究院不得不放弃手头的高推预研项目,转向对垂直起降技术进行研究。
    虽说也算是一个出路,但任谁都知道,华夏未来必定要以大型航空母舰作为远洋作战的核心,又没有冷战时期大打全面核战、预想机场可能全部遭到破坏的作战想定,也没有一个单独的海军陆战队作为军种。
    单纯的垂直起降型号……只能说前途未卜。
    当然,624所这些年并没有坐以待毙,也进行了不少关于推力矢量喷口和相关控制逻辑的研究。
    但是跟完整的航发型号相比,这些终究都是细枝末节。
    “把中冷器安装在压气机定子上面……”
    “如果在两个小时之前听到这个想法,我恐怕只能称之为异想天开……但是现在,我不太确定了……”
    他一边说,一边半是苦笑,半是欣慰地摇了摇头。
    就在刚刚,有那么一瞬间,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这一代人,或许真的已经到了发挥余热的时候……
    不过眼下肯定不是emo的时候。
    因此,他还是很快从最初的震惊中走了出来。
    毕竟是立项准备会议,而非简单的预研。
    “浩南同志,你刚刚说,使用间壁式换热器进行冷热端气流的直接换热,这样是否会影响到热回收,甚至是气膜冷却系统的效率?”
    “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会。”
    “实际上,我最开始的方案,是利用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换热中间介质,来实现系统中热量的转移……不过从原理上,我们对于超临界流体的性质研究还不够成熟,贸然加入到体系中可能带来难以估量的风险。”
    “而另一方面,在工程上,驱动中间介质循环流动需要外界功率输入,而且二氧化碳虽然容易达到超临界状态,但也需要75个以上的大气压,甚至远高于涡轮内部的正常工作压力,更不用说是环境相对温和的压气机部分,因此为了保证换热器结构的完整性,需要额外设置足够强度的金属管壁……”
    “虽说大涵道比航发并不特别追求推重比,但对于ae1500这个推力不足15吨的型号来说,要完整容纳这么一套东西还是有些吃力了……实际上,为了抵消目前这套间冷器,以及更大尺寸风寒所带来的额外重量,我已经参考对外合作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在风扇叶片上大量使用了密度较低的钛合金。”
    “所以我之前才说,在现阶段,准备把注意力集中在间冷器上面,至于完整的间冷换热设备,更适合用在推力更大的型号。比如像遄达900那样的30吨级航发上面……”
    不好说是有意还是无意,常浩南在此时恰好到处地透露出了自己更大的野心。
    ae1500,绝对不是终点……
    立项准备会议,只能算是一个庞大项目起点中的起点。
    在随后的几天当中,专家组分阶段审核了镐飞集团准备的各项文件及准备工作。
    最终,在2003年5月31日,正式批准了航空动力集团ae1500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立项请求。
    并且,极其罕见地,由常浩南同志同时担任总工程师和总设计师,一手主抓这个被寄予厚望的型号。
    这似乎也可以被视为工建委成立后释放出的某种信号……
    ……
    而就在常浩南逐渐投入到新项目当中的这些日子里。
    他此前的一些布局,也正在逐步收紧……
    法国,巴黎。
    达索航空总部。查尔斯·艾德斯坦纳正在办公室里,听助手汇报最近一个月中猎鹰8z原型机的试飞情况,以及下半年的测试和宣传计划。
    总的来说,就是十分顺利。
    除了少数需要气象条件配合的测试科目以外,其余各项基本都是一遍过。
    哪怕是之前最乐观的时间表,都没敢想过这种剧本。
    以至于这个型号有可能在2003年末到2004年初就投入商业运营。
    为此,项目团队甚至打算提前进行以宣传为目的的超远航程测试。
    当然作为试飞项目的一部分,肯定不可能一步到位直接摸极限航程。
    因此,计划是从9000公里的巴黎-洛杉矶航线开始,逐渐加码到最后12000公里的京城-纽约航线。
    “等等……”
    “不能以巴黎作为航程测试的中心么?就是从巴黎起飞,到不同的目的地……”
    他一直都觉得,猎鹰z这个项目里面,华夏的色彩有点过于浓厚了。
    不过事已至此,在技术上摆脱华夏影响,那肯定是做不到的。
    但可以尽量提高猎鹰8z在商业层面的法国色彩。
    至少要让市场意识到,这是一架属于达索的飞机。
    “公务机的主流航线就是全世界为数不多的几个区域中心城市,巴黎距离这些地方都太近了……到美国西海岸只有不到9000公里,就连到亚洲和南非也不不足一万,而像是悉尼又太远,在16000公里以上……”
    现代商业活动,即便在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之后,仍然有很长一段时间是以欧洲为中心的。
    这一独特的区位特征一般都是作为优势来对待,但在今天,却对艾德斯坦纳开了个小小的玩笑。
    就在他还想再说点什么的时候,办公室门口却突然出现了一个人影。
    艾德斯坦纳抬起头,注意到来人是达索的空气动力学部门主管,同时也是猎鹰z项目总体设计的负责人,迪迪埃·卡索雷。
    最近半个多月,对方都在按照他的安排,跟瑞典的爱立信团队接触,验证以猎鹰8z为载机,安装完整“爱立眼”预警系统的可能性。
    现在突然出现在这里,大概率是有了结果。
    考虑到猎鹰z本身几乎已经板上钉钉,因此艾德斯坦纳稍加思索,便暂时停掉了与助手之间的沟通,接着连忙起身,把门外的卡索雷邀请了进来。
    “迪迪埃,瑞典人那边……”
    艾德斯坦纳甚至来不及坐回椅子上,就一脸焦急地问道。
    但话还没说完,便戛然而止。
    因为,从对方的表情来看,结果恐怕未必乐观。
    果然,卡索雷打开公文包,从里面掏出了一份厚度不小的报告,放在艾德斯坦纳面前:
    “仅从载荷重量来看,即便是完整版本的爱立眼系统也不超过4.5吨,甚至连小一号的猎鹰7z都可以进行搭载。”
    “但瑞典方面给出的天线设计方案并不乐观,有源相控阵设计的平衡木天线,本身尺寸和重量就不小,对于速度较低的萨博340和2000来说问题还不大,但要装在我们的猎鹰8z上面,恐怕要对机翼安定面设计,以及大部分机体结构进行一轮大改才行……”
    “不过,考虑到飞机的主翼翼型是由华夏方面进行优化的,如果能得到他们的支持,我想倒也耗费不了太长时间……”
    艾德斯坦纳的表情,逐渐变得僵硬了。
    尤其是在听到最后一句的时候——
    正如卡索雷所说,如果能得到华夏支持,这个改进或许耗费不了太长时间。
    但问题在于,自己一开始就是因为不想受制于华夏人,才想着要去找瑞典人合作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