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天下,壮志难酬,是贯穿于苏轼与辛弃疾二人一生的遗憾与理想。二人才华横溢,(志临天下)所历不凡,然而却频频因各种小事,各种冲突而导致远离朝堂,屡遭贬谪。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一生不太得志,迟暮之年却只能醉酒看剑,遥想当年,辛弃疾和苏轼其实都是那种爱国,爱民,胸怀天下的人,笔风都充满着豪情与豪气,想要着有一天能够重返疆场,或是重返朝堂,为国为民来尽自己的一份力,一份心,正所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虽然这几句并不是他们所写,但确实可以说是印证了他们的心中的理想,与自身的行为,他们为国为民,并不负笔下的豪气。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在被贬剿匪之时,当地的麾下并没有什么士兵,仅仅只有这几个人,而辛弃疾却自己筹措钱粮兵马,最终得以剿匪成功,当然也正因为此类事件,才引发了其后的一些词句,其为什么要创立并训练部队,其实主要还是为了讨伐,不过他的人生当中并没有实现,这也是他笔锋其实还有一种着悲哀的体现,比如说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当中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其实在我看到的一些小视频,或者是资料当中,他们说到的是这一段,辛弃疾其实已经是老了,岁数很大了,而当时的皇帝也并没有履行和辛弃疾的约定,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出辛弃疾词中的那一缕幽怨。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