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战场的奇葩地形,注定了指望靠一场大决战彻底干掉曹操主力,绝对会千难万难。
哪怕有诸葛亮、庞统的谋划,很多事情也未必会完全像计划那样发展推进下去。事到临头的时候,还是会有各种变数,需要根据敌人的反应变化而随机应变。
所以刘备听完这些分析展望后,也没太往心里去。反正后续但尽人事,各听天命就好了。赢是肯定能赢曹操的,区别只是赢多赢少。
“好了,孤已经心中有数了,后续见招拆招便是。不管怎么说,眼下这场是我军大胜,正该好好庆功,与诸将同乐。至于后续,船到桥头自然直,倒也不用太担心。赢我军是赢定了,只是赢多赢少的问题。”
刘备甩下这番话,随后就宣布大宴诸将,好好庆贺一番。
只不过,大战毕竟还没结束。这种中场小庆祝的场合,也就赏点金银缎匹、痛饮几天罢了。至于升官封爵,暂时还不用考虑。
半场开香槟这种事情,从来都是不吉利的。很多事情还是要一整个阶段结束了,才徐徐商定。
好在跟随刘备的诸将,都是知根知底的了。他们也都知道,主公的信任、实际授予的兵权,是比一时虚职更重要的,所以拿了赏赐之后,大家对于升官的执念,都能继续往后压。
……
大战之后,必要的休整和欢庆就要耗费不少时间。
尤其是张飞此战立了大功,刘备肯定要允许他痛饮数日,张弛有度,所以战后整整五天,刘备都没给张飞压任务。
时间很快来到七月十五、中元节,也是大战之后的第五天。
这天一早,刘备照例又先听取了己方斥候回报的最新敌情动向。得知曹操和郭嘉、徐晃等人败退后一直固守不出、没有动静,刘备便决定按自己的节奏,先推进下一步的战略。
他找来了魏延、王平二将,以及诸葛亮、庞统。
然后先把诸葛亮、庞统当初的计划,跟魏延等武将介绍、同步了一下信息,随后说出了自己的设想:
“孔明劝我把米仓山的翻山小路利用起来,具体怎么利用,还有待商议。但我以为这个想法方向很对——阳平关毕竟险峻难攻,指望我们强攻打破阳平关,必然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既如此,现在有木牛流马可用,那不如先分兵以小路翻越米仓山,绕过阳平关,让我军一支偏师出现在夏侯渊腹地南部。等这支部队翻进去后,无论是直接北上抢占定军山,然后攻略沔县还是南郑,抑或是从背后夹击阳平关,肯定都能有奇效。
关键是翻越米仓山小路绕进去后,我们就可以逼得夏侯渊转守为攻。他出于堵截我们出谷的考虑,肯定会主动迎击我们。这样,我们就可以逮住机会和夏侯渊野战了,无论最终怎么打,都比强攻阳平关更能消耗夏侯渊兵力。”
刘备说完,还看了一眼诸葛亮,让诸葛亮发表一下看法。诸葛亮想了想,斟酌着评价:“主公此法,比我当日所说,更加稳妥一些,不过能勾引到的敌人,也比当日所想更少一些。这么筹划,倒也不错。”
以更低的收益上限为代价,换取更少的成本支出和更低的风险,这本身没有什么对错可言,只是“投资风格”的问题。
看得出来,刘备冷静下来后,终究是对于“直接放曹操进阳平关”这个点有所顾虑,觉得不能太轻易让曹操和夏侯渊会合。
既然如此,趁着曹操那一路被击退、折损了四万人的节骨眼,立刻掉头集中力量怼夏侯渊,争取削弱甚至消灭之,也就是退求其次的最好选择了。
哪怕做完这一切后,会把曹操吓住、甚至吓退,再也没有机会在汉中更好地痛歼曹操,那也顾不上了。至少这样能确保先全面稳赢下汉中之战,落袋为安。
而且,曹操也未必就是绝对的“冷静理性人”,如果真要是夏侯渊死了,曹操会直接被吓跑吗说不定曹操会被仇恨冲昏头脑,再跟刘备最后死磕一场。那样的话,刘备军还是有机会再追着曹军怼一场大的,重重削弱之。
所以,刘备这个持重的想法,可能赚的上限有点低,但想象空间还是有的。
而不管后续怎么发展,眼下这第一步:先分兵翻越米仓山、走小路绕进汉中盆地,这步始终是一致的。
无论后续走哪条分叉路线,第一步都是先做这个。
既然如此,那就别多想了,先把这步“共同前置步骤”做了再说。
……
把这些道理跟魏延、王平说清楚后,刘备便开始下令:
“文长,你如今也算擅长带领数千至万余兵马,翻山越岭奇袭了。益德这几日还需休整,兴霸更适合带领后续大兵团作战。
所以,孤欲以你为先锋,领善于攀援的丹阳兵一万,先翻越米仓山小道,偷偷绕进汉中盆地。若是行动迟缓,被夏侯渊发现,堵住了出谷道路,那就在米仓山上就地驻扎待援。
若是行动够快,能够冲出谷口,进入开阔地带,那就抢占谷口以西的制高点定军山。只要在定军山上站稳脚跟,便是大功一件。后续大军自会徐徐走米仓山道增援,与夏侯渊决战。
王平,你领三千板楯蛮兵,为文长的副将,当先开路哨探,但若遇夏侯渊主力,切不可轻敌接战,务必等友军会合。”
魏延得令,自然大喜,表示一定执行好这项任务:“主公放心,我等定然绕过米仓山,偷至定军山,给夏侯渊一个出其不意!
夏侯渊如今已剩下不到两万人马,就算知道我军偷越,他都未必敢主动求战吧。他的兵都没比我们多多少,还要分兵守阳平关、守南郑、守南乡县,他还能分出多少人堵米仓山道口”
刘备听了魏延的骄傲之言,略微皱了皱眉,但也没立刻出言打击他。倒是旁边的诸葛亮更为谨慎,连忙提醒:
“文长不可轻敌!夏侯渊确实兵力不济,只能依托险峻死守。但我军在陈仓道击退曹操,又已过去四五日了。算算耽误的这些日子,再加上你后续翻越米仓山所需时日,曹操此前让曹休、荀攸绕路褒斜道入汉中,届时也差不多快到了。
主公之所以选这个时机让你们翻米仓山,也是有别的考虑的,为的就是‘等曹休援军将到而未到’的节骨眼,让我军假装不知道曹休的将到。如此,夏侯渊才会低估我军、而高估他自己的战力,敢于主动出击堵你的路。”
魏延听完,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主公和军师在陈仓道大战结束后,故意拖延四五天才开始下一步行动,这里面既有我军需要休整的考量,也有故意借给敌人一些胆子、让敌人敢于冲动的考虑。
“末将一定小心,不会轻敌的!”魏延心悦诚服地表态,随后领命而去。
魏延领命之后,刘备又招来甘宁,另行吩咐:
既然打算让魏延和王平先走米仓山勾引夏侯渊,那么阳平关外道口的防守,就还得继续撑下去。
只有确保曹操没法走阳平关大路进入汉中盆地,刘备军才能抓住一段时间差,走米仓山单独打夏侯渊。
(注:这里跟昨天诸葛亮定的计已经有出入了。算是我从谏如流调整了,但前面的讨论也没法修改,就当是讨论过程吧,也水不了几个字。战策对不上的,以最新实际执行的计策为准)
甘宁在阳平关外道口大营,能守多久就守多久,能消耗曹操多久就消耗多久。哪怕每天只能歼敌千百人,细水长流多堵一会儿,总归是有益无害的。也未必就要寻求大规模成建制的歼灭战机会了。
而张飞那边,刘备暂时没有分派任务。刘备并没有打算让张飞打阻击,而是希望张飞先好好休息。
等魏延、王平那边勾引夏侯渊撩拨到位了,再让张飞作为米仓山那一路的后续援军出手。
……
此后数日,魏延和王平就按照新计划执行起来,翻越米仓山进兵。
米仓山之险要,着实也是让魏延吃了一惊。那地方地图上根本就没有道路,就是沿着险峻的山坡一点点往里绕的。
好在王平的三千板楯蛮兵,攀援能力真是当世第一。
加上诸葛亮此前多年,在帮大哥诸葛瑾和关羽打丹阳郡南部黄山山区的山越部族时,就发明过一些攀援工具。刘备军给板楯蛮装备了新式登山器具后,开路效率果然大增。
王平一路攀援,还用斧锯沿途砍伐木料,在最险峻的转角处搭建护栏、加宽支撑,让后续的丹阳兵走路能更安全些。
而诸葛亮发明的山地运粮车,在实际测试后,最后发现只有独轮的“流马”版本可以用于这处战场,而双轮宽体的“木牛”,有些地段已经过不去了。
好在诸葛亮也是非常实事求是,在战场实测后并没有坚持,而是立刻放弃了木牛,集中增造“流马”,让魏延的随军粮食得以确保。
如此半是探路半是开路,走了五六天之久,王平还真就悄咪咪翻越了米仓山,把先头部队推进出了谷口,进入了汉中平原。
曹军因为此前完全没想到从米仓山是可以绕路进入汉中盆地的,也就完全没有设防。
魏延和王平见有机可乘,连忙合计了一下出山后第一步干什么。
“魏校尉,我们是立刻往西北而去、绕到阳平关背后,夹击阳平关。还是往东北而去,抢占谷口开阔处最后的制高点、定军山”
王平的板楯蛮哨兵在一番紧急侦查后,给了魏延两个选项。
魏延摸着胡子,神色冷峻:“阳平关的兵马,应该始终是不会空虚的。定军山如果空虚,倒是可以考虑先取定军山。”
王平:“我军斥候已经哨探过了,阳平关始终有曹军近万,定军山上,目前看来,少则千余,最多不会超过两三千。”
魏延:“那还等什么,赶紧先抢定军山!”
——
ps:抱歉,昨天定下的计策,实际执行可能要调整了。主要是争议确实比较多,大家对于米仓山地理的理解有出入。
我想了想,虽然我可以解释我自己对米仓山地理的理解,但是写辩论太多就没意义了。
所以还是我自己调整大纲,用一些更稳妥、更没有争议的战法,来打完汉中之战吧。
新策略歧义会少很多,但也没法做到放曹操进盆地大决战了,是属于钝刀割肉一刀刀消耗曹操的打法。总的来说,就是“风险更低,更稳更谨慎,收益也更小”。
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