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集聚熙河畔的老兵:要么抓了我们,要么杀了我们
作者:上官不水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最新章节     
    翌日,天蒙蒙亮。
    庆州城,范宅内,不时传来清脆的鸟鸣声。
    范仲淹、苏良、范纯仁陆续从书房内走出。
    三人没想到一聊便是一整夜。
    但他们皆目光炯炯,未有半分疲态。
    若不是范纯仁提醒天都亮了,可能还会聊更久。
    范仲淹望向远方布满橘色霞光的天空,感叹道:“老夫好久都没有如此酣畅淋漓地聊过政事了,纯仁,安排景明好生休息,老兵组建杀蕃社之事,待汉臣到来后再议。”
    “与范公一夜长叙,小子也是受益匪浅,范公,您休息吧!”苏良笑着拱手。
    苏良向来不拘礼数。
    对陈执中、夏竦等相公根本没有这些虚礼。
    但他对范仲淹乃是由衷的敬佩,不由得多了一些礼数。
    ……
    苏良回屋后,倒头便睡,一直睡到午后才醒了过来。
    紧接着。
    庆州的一些官员为苏良送来一些西北裁兵的文书。
    苏良翻阅文书且问询一番后,才让这些官员离开。
    他来西北主要便是巡察裁兵之事。
    还要及时向朝廷呈报消息,故而要对西北的裁兵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
    有范仲淹和狄青坐阵,西北的裁兵效率非常高。
    当然,各个地方也都发生了一些小摩擦,但好在都能妥善解决,整体来讲算是顺利。
    目前最让苏良头疼的便是那些不要命的热血老兵。
    论战斗意志,论精神气,他们依然可算得上优秀的西军士兵。
    但毕竟年龄大了,体力跟不上。
    打仗又不是逞凶斗狠、街头群殴,必须要从大局考虑。
    他们若真聚众胡闹,极有可能出大问题。
    ……
    翌日,午后,庆州官署。
    范仲淹与苏良坐在一处长桌前正在批阅文书,外面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
    紧接着,人未到而声先行。
    一道粗犷的声音响起。
    “范公,苏景明何在,我要看一看这位能在垂拱殿前施展过肩摔的台谏官长什么模样?”
    苏良不由得笑着站起身来。
    没想到这位大宋“武曲星”对他印象最深之处,竟是抱摔前御史中丞王拱辰。
    苏良见一位面带刺青的彪形大汉大步走进屋内,连忙拱手道:“监察御史苏良参见狄将军!”
    “哈哈哈哈……嘴可杀人苏景明,我大宋最年轻的台谏官!”
    狄青直接给苏良来了一个大大的熊抱。
    勒得苏良快喘不过气来后才放手,然后拍了拍苏良的肩膀,道:“范公可是经常夸你呢,我听得耳朵都磨出茧子来了,今日一见,果然气质不俗……”
    狄青看向苏良,欣赏的话语说了一大堆。
    苏良没想到狄青如此健谈。
    他看过狄青的考绩,中书的评语是:勇猛善战,慎密寡言。
    但而今见到真人,发现其根本不寡言。
    苏良不知道的是,狄青在文官面前确实话少,因为他是行伍出身,怕说错话。
    但因范仲淹多次提到苏良。
    而狄青又极为欣赏苏良这类有冲劲的文官,话语才密起来。
    当即,三人便坐在一起,聊起了裁兵之事。
    不多时便聊到了老兵们组建杀蕃社。
    狄青微微皱眉,道:“范公,要不我亲自走一趟,强行驱逐。这些老兵大多都是我的部下,还不敢忤逆我的命令,若有违抗者,我便强行将其送回老家。”
    范仲淹摇了摇头。
    “他们确实会听你的命令,但返乡后,老夫担心他们想不开自尽啊!”
    “这……这……这……”狄青顿时无话可说。
    范仲淹和他都非常了解这些老兵。
    那些不愿返乡的老兵几乎都与西夏有着血海深仇,他们活着就是为了杀西夏贼。
    一旦被强行送回老家,他们可能会再跑,甚至有可能在绝望下选择自尽。
    这些都是对大宋有功的人。
    范仲淹和狄青自然不希望此等悲剧发生。
    就在三人绞尽脑汁,思索着如何安置这些人时。
    一名驿兵快步奔了过来,高声道:“范公,秦州急信!”
    听到“秦州”二字。
    狄青和苏良都不由得变得紧张起来。
    秦州乃秦凤路治所。
    是大宋的西北边境重城,临近熙河、河湟地区。
    西边是吐蕃诸部,西北是西夏,那里除了汉人外,还集聚着大量的吐蕃人、羌人和党项人。
    经常出现小范围冲突。
    秦州传来急信,显然是西北边境出了问题。
    范仲淹打开信件,看罢后,将信件递给狄青,狄青看完后,将信件递给了苏良。
    三人看完后,都不由得紧紧皱起眉头。
    边境没出事。
    还是那群老兵的事情。
    信件来自于秦州知州刘存。
    他在信上称:近八千名号称‘杀蕃社成员’的老兵,集聚在熙河之畔,意欲在熙河附近拓荒,建立村落。
    刘存令兵士驱赶。
    但这群五十多岁的老兵声称,要么抓了他们,要么杀了他们。
    否则便绝不离开,有的甚至以死相逼。
    刘存还摘录了那群老兵的原话。
    “我们……我们不给官衙添乱,不惊扰百姓,不要朝廷的任何抚恤,更不会干出一件对我大宋百姓有害的事情,我们只想待在熙河边,你们若再逼我们,我们便选择跳河自杀……”
    老兵们的话语说得甚是决绝,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
    他们的意图也很明显。
    若西夏与大宋发生战事,熙河两岸乃必争之地。
    这群老兵打算住在这里,俨然是准备着随时与西夏人死战,甚至是为国捐躯。
    而熙河附近的商人、当地百姓都甚是支持他们。
    这令刘存甚是无措。
    不知该是将他们当作反对裁兵的闹事者处置还是当成流民,便只能向上反映。
    狄青乃是最心疼士兵的。
    他想了想,看向范仲淹和苏良。
    “二位,能否向朝廷说明情况,令这些老兵重回军营。”
    “八千人而已。我们这些军伍的兄弟省一省,一定能养活他们,并且他们素有经验,真打起仗来,一点不逊于那些青壮年们!”
    范仲淹犹豫了片刻后,摇了摇头。
    “不行,这个坏苗头不能开,我们必须坚决完成朝廷的裁兵任务,不能有丝毫妥协!”
    一旁的苏良也点了点头。
    裁兵之策,绝对不能出现任何例外,不然其他地方定会效仿,导致出现各种意外。
    但如何安置这八千老兵呢?苏良不由得感觉到万分头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