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旭扬以前到访过“信义门”,且在此处留宿过几夜,故而他知道徒众们有寅时七刻早起练武的门规。他适才下来时,东方已有丝缕光亮。他必须赶在徒众起床前走出屋子,隐匿身形。
时间,已经不多了。
他快速地翻看着书册,一目十行地阅览着卷中内容,并牢记于心之后,又将书册原封不动地放好。
他拿书之时很小心,摆放回去亦很谨慎。一些压在底层,许久未动的书籍,他看完后还故意在地上搓些灰尘,撒在书上。
某些关于“郭旭扬杀人”的谣言,郭旭扬本人行走江湖时有听说过,而有些却是今日看到记录,他才知道自己被嫁祸杀了某某某。照书中所述,有八十一人确实已死于万重山之手,而剩下的,完全是万重山制造乱象,刻意捏造。
在这六七年间,郭旭扬总共被冤枉杀害了一百二十四人。
万重山做这件事的意图,到底是什么?郭旭扬此刻已来不及细想。
书册已看完。整个地下室收录留存的,都是万重山的“杀人罪孽”及“造谣证据”。
郭旭扬登上石阶,返回房屋,将木床移回原处,关上机栝,清除掉“动过手脚”的痕迹,走出房间。
他堪堪闪身进三弟子何之冲的院落内藏好,徒众们便已纷纷洗漱完毕,往“演武场”处聚集。
作为万重山的亲传弟子,“三尊长”在信义门内身份尊贵,可不必像其他人一般,参加晨练。然而,何之冲是一个痴傻之人,却偏偏又是一个武道狂人。他起得比别人早、睡得比别人晚,除了吃饭睡觉之外,他人生中绝大部分的光阴,都用在了“练武”上。郭旭扬进院之时,他已带着刀剑去别处练武了,不在院内。
郭旭扬在何之冲处,并无收获。想来也是,万重山又怎会将秘密交给一个心智不全的痴儿?
郭旭扬曾见识过何之冲的武功:纯粹而霸道,刀剑相融,几近完美。何之冲对万重山及程渺言听计从,却似乎对寒韬有些疏远。他的武学造诣虽不如郭旭扬,但放眼整个武林,何之冲于万重山而言,实在是一件趁手的杀人工具。
郭旭扬忙活了一整夜,身体虽吃得消,双眼却已觉疲累。此时天未大亮,他估摸着程渺、寒韬应当尚在院中,便寻了一处隐秘的宅舍,飞上房梁,小憩了一个时辰。
他一身黑衣,在黑夜原是最好的掩饰,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却格外扎眼。好在他的轻功身法出神入化,且耳力目力都极其敏锐,故而躲避徒众,在屋舍间飞蹿,倒也难不倒他。
终于,他守到了程渺外出办事的机会。十几间屋子搜索完后,他的目光停在了偏堂书房的门锁上。
门上匾额写着“书房”二字,门环上却锁着一把巴掌大的铁锁,四窗紧闭,强推不开。
郭旭扬立在房门外,心中暗道:“只不过是书房,何需上锁?”他自腰带内掏出一根银针,在锁孔内掏弄了几下,铁锁立时跳开。
他苦笑着摇了摇头,“老洪临走前教的这套手艺,还真派上用场了。”
他轻轻推开房门,正准备跨入,眼角突然瞥见地上的两根细小断发,他猛地心头一惊!
“它原来是在……”他的一双剑眉拧成了一团,忙将房门重新合上,拾起地上的断发,一寸一寸地看着那两扇木门,努力地回想着推门前的每一处细节。
“在这里!”他将断发挂在离地两尺的门缝间,隐约回忆起方才余光掠过的瞬息之间,似乎看到此处有一根头发。他如释重负般长吁一口气。
程渺真不愧为万重山的大弟子,多疑而诡诈。寻常人若撬锁潜入书房,推门的一刹那,便崩断了细发,在毫无察觉之下,已露出了破绽。
郭旭扬将断发收起,又将自己的乌丝扯下一根,与拼二为一的断发比对好长短之后,也收进腰带内。待会儿探查完从书房出来,他除了要将门锁锁好,还要将自己的头发,挂在原先断发所在的门缝处。
诺大的信义门,他搜查之地尚不到一半,他实在不想暴露行踪,而引来徒众的警惕及不必要的麻烦。
一切处理妥当,他再一次推门而入。
拐过屏风,在程渺的书房内,首先撞进郭旭扬眼帘的,是一幅悬于墙上的“天下舆图”。
宽大的舆图,将书房南向的整面墙壁,全部占满。
舆图以“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之法绘列。北面是东突厥的领土,区域之广延伸至舆图之外。东突厥以西,是被分裂而出的西突厥。
郭旭扬的视线,从北向南游移。与东、西两突厥衔接的,是“西凉王”李轨的势力范围。
由“西凉王府”向东看,“梁王”梁师都、“定杨王”刘武周及“燕王”高开道,作为北接东突厥的“老邻居”,与东突厥常年达成合作关系。那日在“商州城”的刺史府,郭旭扬从康颜口中得知:李轨、梁师都、刘武周,联合“南阳王”朱灿,欲借东突厥之力,围剿“唐王府”之事。
作为五方联盟共同对付的“众矢之的”,“唐王府”占据了从太原到长安的、中原以西的大片疆域。其西除了“西凉王府”之外,此前还有一劲敌——薛举之子薛仁杲。
然而,去年十一月,薛仁杲败于秦王李世民之手,其军队疆土皆被“唐王府”所吞并。郭旭扬看到舆图之上,薛仁杲处,画了一个“圈”,又画了一个“叉”。
自隋朝名存实亡以来,“唐王府”以东,几股实力较盛的番王势力并存:“洛阳王府”的王世充、“西魏王”李密、“夏明王”窦建德、“南阳王”朱灿、“宋义王”孟海公,以及刚称帝不久的宇文化及。
再看东南片区的江淮等地,杜伏威及辅公祏并称“江淮楚王府”双雄,与“楚王”李子通、“梁王”沈法兴两方,势同水火。连年的征战,扰得当地百姓不得安宁。
“南梁王府”无论军事或是经济,都极其强盛。“南梁王”萧铣将岳州定为都城,西南的大部片区,皆被其收入囊中。隗狸此人行事诡谲,且与龙瀛剑关系密切。他自称是“南梁王府”的入幕之宾,或许正是看中萧铣的兵力及财力。
除此之外,其他综合实力较弱的番王诸侯,或是地处偏远的蛮夷之地,亦详尽地列画在舆图之上。
郭旭扬注意到,除了薛仁杲之外,“李密”二字,亦被画了一个红色的“叉”。
此外,已故的“西秦霸王”薛仁杲、“宋义王”孟海公、“鲁王”徐圆朗以及“知世王”王薄,均被圈在红色的圆圈当中。
“此舆图详列各大小势力、山川河流,甚至连重要的州城郡县亦细细描绘。万重山是意在天下么?”
“打叉指的是君主身死、王朝覆灭,画圈又是何意?”郭旭扬心下嘀咕,头脑中已掠过好几种可能性。然他不打算妄下定论,便将目光自舆图处收回,开始翻找书房内的文书物什。
**“浅议”写文之十二:
关于“环境背景”。
我开始写这个文的时候有想过:是一开篇就点明历史背景、环境势力?还是一开篇先写人,将角色和故事立到一定时间和程度之后,再写环境背景?
最终,我选择了后者。
甚至是在文中写环境背景,我也是直到第三十一章开始,才慢慢渗透,不敢一下子花大篇幅、多笔墨去写。
因为隋末后的乱世,群雄割据,大大小小的势力数十个。在角色还没认清、故事还没成型之前,空泛地介绍这么多的势力背景、地理疆域,个人感觉,以读者的视觉来看,应该会觉得很无趣吧,而且估计看了也不进脑(了解这段历史的人除外)……所以,我不想冒险选择前者那种“赶客”的写法。
即便是这一章,我也只是挑几个重要的势力,写了个大概,后面有需要的时候,还会继续补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