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歧路各自缘
作者:沧海不笑   红楼之扶摇河山最新章节     
    第165章 歧路各自缘
    一场饮宴,因贾琮这首临江仙,倍添光彩。
    参宴众人都是科场文墨出生,深知一首绝佳诗词,能给作者带来难以估量的名望和运势。
    今日宴席之后,以这首临江仙的精妙绝佳,必定会极快传唱金陵,而这位少年承事郎只怕就要名动江南了。
    当初贾琮兵围邹府,勘破水监司大案,使很多人在海贸利益上受到损害,金陵官场中人对贾琮多有敌视。
    但如今大局已成定势,难以挽回,就算有人出手拿了贾琮的性命,也已经于事无补。
    况且这人是荣国贾家子孙,门第贵重,且多受皇帝恩遇,根底实在不浅,如今又因两首绝佳好词,只怕名望即将成嚣然之势。
    今日座中之人都是金陵留守各官衙中坚,心思谋划都非比常人。
    其中牵扯不深的,见了贾琮今日之事,自然多了许多想法,对贾琮表现出交好之意。
    而那些对贾琮暗怀敌意的,也收敛起来脸色心意,心中多了顾忌权衡。
    贾琮答道:“怎么会没有,我和那阮洪铖素不相识,他却突然出言诘难,实在有些不合常理。”
    “琮兄弟,今日宴席上之事,你没觉得有些蹊跷吗?”
    两人又约定,等贾琮年末返回神京后,再约时间相聚畅饮。
    崔博亮被你当场击毙,也就断了他的财路,他自然对你敌意极重,不过他只是个低阶文官,并不足虑。
    但琮兄弟要等到大慈恩寺主殿落成,才能离开金陵,这其中时间不短,多些留意,有备无患,总是没错的。”
    现在才明白,之所以他但是觉得面熟,是因为崔博望和那崔博亮长相相似,自然是因为他们是亲兄弟的缘故。
    这些与邹怀义之案隐含关联之人,暂时也不敢有什么异动。
    直到宴席散场,贾琮刚要离去,却被杨宏斌叫住,因为明日他就要回神京大理寺履新,特来和他告别。
    贾琮突然想到,刚才在宴席上见到这个崔博望,就觉得他有些面熟。
    “自然记得,事后查证,几名百户涉及邹怀义杀人越货之事,皆为他的帮凶。”
    杨宏斌说道:“我却知道一些根由,你还记得当日你领兵入邹府,邹怀义手下几位百户,因行凶反抗而被伱当场击毙。”
    倒是今天席上他身边之人,琮兄弟要多加留心,这人是金陵卫所经历司经历崔博望,是崔博亮的胞兄!”
    如果不是杨宏斌提醒,贾琮还真不知,今日宴席之事的背后,还有这样一份纠葛。
    随着宁王离开金陵返回神京,贾琮宁王参赞的职守至此结束,他和水监司大案的关联,至少在明面上完全脱离,多少也让他松口气。
    杨宏斌又说道:“阮洪铖靠着崔博亮的关系,这几年在洋货上面赚了不少银子,不仅在丰乐坊置办了宅子,还娶了两房小妾。
    杨宏斌继续说道:“因当日崔博亮意图顽抗,被当场毙杀,崔博望、阮洪铖等人与水监司大案是否有牵连,目前已无法查证。
    杨宏斌道:“被击毙的其中一人叫崔博亮,是邹怀义最为心腹之人,而这人就是阮洪铖的妻弟!”
    如今推书院、大理寺、神京各部官衙在金陵纠察遗漏,整顿吏治。
    当初邹怀义伏法,贾琮就觉得此事还有幕后隐情,便打定主意及时抽身,如今看来是风欲静而树不止。
    贾琮听了心中一惊:“怪不得那阮洪铖会对我颇有敌意,今天才会如此出言诘难。”
    当日在邹府崔博亮抢先向他出刀,让他印象十分深刻,自然记住了他的容貌。
    在金陵发生的诸事,既然他可以想到,难道一直身在其中的宁王、杨宏斌等人就想不到,更不用说,神京城里那位谋算似海的皇帝。
    金陵身为大周陪都,设置留守六部,牵连江南八府一州政务,树老根深,牵涉甚广。
    发现枯败之相,只能先剪枝修蔓,不能轻率挖根掘土,以免摇动江南根基。
    这大概就是嘉昭帝之类的大人物,心中所思所想吧。
    且以皇帝严酷善谋的性子,必定不会甘于受人蒙蔽,等到合适的时机,总还会发作,那将是一记血淋淋的回马枪。
    不过这些后事与贾琮已无关,只让后来人去操心。
    而他在金陵的日子,终于简单归结到为宪孝皇太后抄经祈福。
    只是在安定寺慈安堂,可卿却再也没有出现。
    ……
    金陵,崇义坊,吴家小院。
    可卿斜靠在绣床上,昨夜一宿寒雨,天气愈发冷了几分,窗外院子里的桐树,零落大半的树叶子,显得有些枯槁颓伤。
    只是过去了几天,她已清减许多,俏脸瘦弱,秋水潋滟的明眸,也有些黯淡。
    枕头边放着那块天青色的手帕,上面绣着一轮圆月,月下是一株开着白花的银桂。
    丫鬟瑞珠从外面跑了进来,手里还拿着几张折叠整齐的纸张,一脸兴奋欣喜。
    “姑娘,我去了街角那家最大的瓦肆,花了十个铜子,才让里面跑腿的伙计,帮我抄了琮公子那两首词。
    琮公子可真有本事,他写的这两首词,如今名气可大得很,据说清音阁的清娘子,亲自给这两首词谱曲。
    现在金陵城中,但凡热闹些的地方,人人都在传唱这两首曲子词,他们都说琮公子是文曲下凡,难得一见的大才子。”
    可卿看着纸上那两首新词,秋水潋滟的明眸中幻出光彩,变得婉转动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又突然流下泪来,不知道是高兴,还是伤心。
    喃喃自语道:“他才情卓绝,少年成名,将来必定前程无量。”
    而她能为他做的,只有静静远离,然后一个人走自己的路。
    ……
    金陵兴隆坊,贾家老宅。
    外头雨声急促,青瓦檐头,垂下万千帘幕,绵绵不绝,洗亮了院中青石路,打湿了廊下树梢头。
    昨晚下了一宿寒雨,五儿值夜受了些风寒,这会子正蜷在床上,香息隐隐,甜梦正酣。
    晴雯在一边挑动针线,做一件松江棉的青染小衣,是天气变寒后给贾琮换穿的。
    书房中贾琮在读书,香菱坐在一旁全神贯注练字,用的是贾琮给她写的一幅范本。
    却是一首减字木兰花的新词。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
    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这是自从那日可卿再没出现过,贾琮心中郁郁,聊以遣怀写下的。
    ……
    冰雨如织的金陵街道上,两辆马车相随着在雨幕中行进。
    后面那辆马车路过兴隆坊时停了下来,车帘微微掀开,露出一张艳如玫蕊的俏美娇容。
    透过风雨中的兴隆坊门,隐约看到那所高大巍峨的老宅,门口两座石狮被雨水冲刷得发亮,高挑屋檐下挂着贾字灯笼,在风雨中摇动。
    车厢里瑞珠问道:“姑娘,真的不和琮少爷辞行,这样无声无息走了,他会不会担心?”
    可卿眼角泪光闪动:“辞行也是无话可说,就这样走了倒也干净,以后他自然会懂的。”
    前面那辆马车也停了下来,赶车的老仆人跑到车前:“太太问小姐,马车怎么停了,让小姐不要耽搁了时间,不然会错过前面的宿头。”
    两辆马车重新开始行进,车辙压过石板路,发出咋呀哽咽的声音,直到完全消失在密集如丝的雨幕中。
    一城寒雨叙幽凉,世情宗法各自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