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君义的爷爷,在汉南郡里有个响亮的外号,号为“朱三两”。
朱家往上倒三代,还不像现在这么阔——
君义的爷爷三两,本是汉南郡中一名小小的役夫,份属贱籍,是沌阳亭长身边听呵的一个小小碎催。
老爷子是怎么得了三两的大号呢?
原来大晋朝不许轻易杀牛,《大晋律》里讲话:
“王法禁杀牛,犯禁杀之者,诛”。
我大晋官府,用公家名义豢养耕牛,农忙时,百姓可以几家合领一头牛用;
过了农时,这牛还要囫囵地还给官府,不得毁牛伤牛。
可这牛毕竟也是皮毛骨肉血的畜牲。
挨鞭子,拉大车,埋汰活儿干的多了,势必要病要死。
健壮的耕牛虽说不能屠宰,那些病牛死牛却允许任人脔割——
官府指定专人屠牛,屠牛后再向不差钱的富户贩卖牛肉,最后肉钱再归公。
朱三两就是干这个的。
这老小子杀牛杀的手熟,割肉分斤也颇有一套。
老朱解牛,剌多少是多少,只一刀;你说你要半斤,到手管保是二两,一毫一厘、一点肉沫都不带差的。
半斤成了二两,那三两去哪儿了?三两当然揣进老朱的肚肠里啦。
甭问什么缺斤短两,老朱嘿嘿地咧着嘴乐,老朱说,牛肉不禁煮,煮煮就不出数了。
朱三两笑的苦涩,那三两毕竟也不是尽数塞进了老朱的嘴里。
贪墨的三两里,每每是二两多银子要献给亭长和县吏。
兵荒马乱,按说接长不短能得口肉吃,算不错了。
别人做役夫,干的是守城、打草、扛大包的徭役,朱三两这却是个好活儿——
是个多少人惦记不上的好活儿。
可那人是杂食的东西,不是吃草的牛羊。
人吃一口肉,就得寻思多吃无数口肉。
朱三两慢慢厌倦了在刀口上一块两块的去贪,来钱来肉都太慢。但他只管得杀牛卖牛,他的上游产业、养牛的大活儿却轮不上他。
常言道,福至心灵。
天助他朱三两动了脑子。
话说,沌阳的牛都养在南郊,喂牛的老实畜夫,在牛棚子外边拴了条黑毛大狗。
那猛犬的犬肩可有十来岁小孩齐头一般高,是狠起来连主子都敢啃上两口的货色。
故而有那狗,畜夫能放了心喝上几杯;畜夫贪杯,多少酒也不够他的。
那个冬天,朱三两天天守在南郊,单吊了畜夫好几天。
农闲时的一个夜晚,终于赶上那畜夫进城买酒——牛棚里只剩下这条大狗。
朱三两悄么声凑近那牛棚,从怀里掏出一小块牛肉,轻轻扔给那狗。
狗吃的很开心。
三两拔腿便往棚里去,狗突然不开心,汪汪地吠他。
好在有那块牛肉打了招呼,朱三两只是遭了吠,尚且还没遭咬。
三两慌了,心说不能让狗这么叫唤啊。狗一吠,路边但凡过个管闲事的人——偷牛是死罪,自己少不了挨刀。
一番天人交战,偷牛贼是横了心了,琢磨着这趟有前无后,非得成事!三两慢慢转过身子背对那黑狗,叉大了两腿——
并非以二弟诱敌。
三两从怀中又掏出一块肉来,轻轻撂在了胯前。
狗一馋,流着哈喇子当时就钻过了三两的裆,低低狗头,想着叼走这块肉:
要叼没叼,电光火石间,朱三两眼疾手快,一把抄起来狗嗓子,使劲卡住了黑狗脖颈!又甩脱了半扇袄子,连脑袋裹住狗头,死死给它捂在了怀里。
大狗慢慢僵硬了,朱三两团了团袄子背在身后,又顺手牵走了两头健壮的耕牛。
趁夜赶牛去了石阳渡口,把二牛贱买给了泊船的客子,朱三两狠狠削了一笔,发了个大横财。
那正是三冬时节,狗皮油亮,牛皮厚实,牛肉也让一秋的草料填肥了,纵然他着急出手糊涂贱卖,朱三两到底是发了财。
这牛钱,三两一半揣袖里,一半拎去了亭长家。
转过天明,看牛的畜夫让热心人士告发给官府,平添了个监守自盗之罪,被押付沌阳衙门一刀了结。
朱三两昨夜是偷牛的盗贼,转过这天,却突然补上了管牛的差事,坐断上游,从此不用再去亲手屠牛。
杀牛的成了养牛的,三两每天看着牛棚里的家伙们,手痒痒,嘴也痒痒。
没奈何。
狗娘养的《大晋律》有规定,耕牛只能用来劳作,不能滥杀。
他法是他法,主意是主意。
朱三两正是个有主意的人,所以他发了财。
凑巧朱三两还没有良心,没良心,故而他发财发的更大。
三两每当喂牛时,常常都会往草料里加入一些延年益寿的小佐料。
像是半夏这种药材,牛一吃,干活儿时挨多少鞭子都哞不出声,吃多了,连他妈气都不喘了。
再比如雷公藤,活血化瘀的草药。
耕牛挨多了鞭子,外用涂抹这草药太废时间,朱三两干脆把这虎狼药拌进草料里喂给牛,牛一吃,再也感受不到鞭子的疼痛了——
而且是永远感受不到了。
就这样,朱三两手底下的耕牛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耕牛们等不到自然衰老,就先被三两喂死了,因此,三两的牛棚里都是吃苦耐劳的青壮年耕牛,有着全大晋一等一的畜力,任劳任怨,朝气蓬勃。
可是牛这畜牲非常聪明。
朱三两的牛棚里,总有那么一两头味蕾发达的牛,尝出来草料不对劲,那便撇过牛头不去吃。
刚开始朱三两并未发现。
这几头聪明的耕牛,在吃正常草料的时候,常常忍住饥饿不会撒欢尽兴去吃,每次都给自己存上一点点草,用牛舌头把草料卷到槽枥底下,以备不时之需。
这几头聪明的耕牛渐渐积攒了很多好草好料。
每每明月之夜,耕牛望月而喘,想到忍一忍马上就过了壮年,老了以后还有这些辛苦攒下的好草好料可以吃,并且短时间内,怎么也不会有性命之虞。
直到朱三两在一次打扫牛棚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了槽枥下面的这些草料。
朱三两乐了。
那几头聪明的耕牛想要存着草料等他们苍老了再吃,可是朱三两不会让他们等到老。
那天,三两关死了牛棚的门,当着所有耕牛的面,一刀一刀,狠狠砍死了这几头聪明的耕牛。
三两大笑:
我只需要你们挨鞭子,不需要你们动脑子。
明着杀你们又如何?亭长和县吏都已是我的人。
《大晋律》?
《大晋律》是保护我朱三两这种人,跟你牛马有什么关系?
那天,所有目击的耕牛,都把牛头垂的很低。
朱三两还是爱牛的,他虽然有一点王八蛋,却是一个深明大义的王八蛋:
那些被他干死的聪明耕牛们积攒的一点点草料,都被朱三两大公无私地掏出来,继续拿来喂养他们的小牛——
此所谓取之于牛,用之于牛,虽千秋万世,牛马不绝矣!
朱三两的牛棚就这样保持着朝气蓬勃的干劲,棚里都是年轻的耕牛,这些耕牛不会老,耕地也非常卖力气。
夜深人静,重又望月而喘,没死的、不聪明的耕牛们哞哞着窃窃私语,它们都在夸奖那朱三两让他们永葆青春活力,他们都在盛赞着三两的牧牛有方。
短短几年过去,靠着倒腾死牛,三两在沌阳城里置了个三进三出的大宅子,又娶下了八九房花样繁多的小妾。
牛一胎一个,朱三两却在六年里生了二十多个大胖娃娃,福禄双全。
但是朱三两偶尔也会苦恼。
那几年以后,南郊的耕牛慢慢都不下崽了。
想破头也想不明白,他妈的这些蠢牛笨牛,怎么就不下崽呢?
三两已经减少了草料中的药量,还大发慈悲地打算给怀上的母牛添个一份半份的谷渣和麸子;可那些畜牲终而也不下崽,真是奇了。
新生的耕牛一年比一年少,朱三两锤着脑瓜子苦思冥想,怎么也想不出好些的解决办法。
妈的索性不去想了。
说什么“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牛身上挣来的铜子,朱家三代人也花不绝。
还养牛?养个鸡吧。
朱三两没有转行去养鸡,而是拿着大钱直奔了亭长的家。
对喽,那时的亭长已经不是亭长了,亭长早已高升了堂堂的沌阳县令,可是三两见面还是推心置腹地称他亭长。
于是亭长颇念旧情,赏了三两一顶“田官”的官帽去戴。
朱三两这田官,负责沌阳全境的官田管理,县里田宅买卖、劝农劝桑、公仓义粮……事无大小,皆顺朱三两一心。
三两履新没有三年,三进的院子扩成五进,五进的院子又扩成九进,小妾越娶花样越多,花样越多孩子生的也越来越多——
南郊的耕牛却大约是绝了种。
而三两在沌阳县里位高权重,且忙着呢。
几头皮毛牲口,顾得上那个?
他当紧着的只有自己的家业。
又数十年,朱家开枝散叶,富甲汉南一郡,子孙枝属二百多人:
一代人为官,二代人行商,三代人清谈玄言、歌风弄月,竟能与建康京城里的高门公子唱和往来;沌阳朱氏,俨然也成了新起的高门。
直到这一夜,汉南郡燃起战火连天。
风中尚未飘来烟焰里的血腥味道,朱家长孙朱君义,夜叩家主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