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军报
作者:无敌大西瓜   大唐皇太子最新章节     
    长安,皇城。
    哒哒哒~
    青砖很脆,马蹄踩在上面,发出的声响犹如笙箫,午夜寂静,李世民猛然惊醒。
    外头有凌乱的脚步。
    张阿难疾跑进来,“陛下,辽东,卫国公,八百里加急。”
    顾不得穿鞋,李世民光着脚下床。
    将军报递给皇帝,张阿难又拿来油灯,一目十行,快扫过后,李世民的脸色霎时苍白又难看。
    不多时,赵国公府,已经睡下的长孙无忌被唤起,来到前厅,有个太监正等着。
    “仆射,陛下急召。”
    “出什么事了?”
    “奴婢不知,卫国公来了奏报,应是辽东战事。”
    长孙无忌面色如常,随之换上官服,与太监一同进宫来,房玄龄今日在尚书省值夜,他来的要快些。
    两仪殿中,烛火昏暗,衬的李世民脸色越发阴沉,座下两人传阅过军报后,神情也很是难看。
    “怎么办?”
    皇帝开口询问,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却迟迟不言。
    粮秣被毁,李靖被团团围困,辽东没有多少兵马,想救只能从最近的幽州调兵。
    可调集兵马不是那么简单的,先不说调配粮草军械这些琐碎的事情需要多少时间,单单下达旨意送到幽州,最快都得六七日,远水解不了近渴,人不吃饭,能顶得住几天呢,最多,也就四五天吧。
    沉默,更是让心烦意乱加剧,李世民一拍桌子,哐当一声,呵道:“说话,怎么办,十万兵马危在旦夕,速拿个主意出来。”
    不管是大唐还是李世民,都无法承受一场大败,若是大军魂葬辽东,那将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前隋,可正是失利辽东,而天下震荡。
    两人还是不言,李世民不耐烦点名,“玄龄,你说。”
    沉思片刻,房玄龄缓缓道:“陛下,辽东兵马不多,只能调幽州之兵,当尽快下召,着幽州速速救援卫国公。”
    说了等于没说,要这般简单,哪还用如此着急上火。
    李世民懒得再看房玄龄,目光转移到长孙无忌的身上。
    “陛下,臣……暂时无良策。”
    简单直白些倒是还好,起码不至让人更加上火,李世民烦闷道:“即刻传召,令幽州抽调三万兵马,速速救援李靖。”
    “另,你二人明日便暗中着手筹备粮草,暂且不要声张,就以十万大军半年耗用为期,李靖要是真败了,朕便再起大军,御驾亲征,不灭高句丽,势不还朝!”
    说到最后,皇帝直咬牙切齿起来。
    房玄龄心一惊,连忙劝谏,但或许是另有打算,也或许是真的气昏了头,李世民对他的劝谏压根听不进去,反而还大发雷霆一番训斥。
    长孙无忌没有多嘴,对于皇帝御驾亲征之言,他好似没有那么的反对。
    两人心思各异的离去,李世民又将军报拿起,一而再再而三的看过后,喃喃自语道:“地道,粮仓前移……”
    一个合格的皇帝,必要具备一颗多疑的心,哪怕再不可能的事情,当恰好有一二分凑巧,那便不能不去多想。
    李世民想了许久,随之,冷声道:“差人,去盖州查查。”
    张阿难默不作声的点点头。
    夜色如墨,宫内外一片静谧,李世民的心乱糟糟的,实在安不下来,此时此刻,他多想有人能说说话,可思来想去,却也没个能说话的人。
    索性,向着偏殿去,或许看看粉雕玉琢的李乐,心情能够好一些。
    夜已经深了,李乐呼呼睡着,榻边还趴伏着一人,李世民的脚步很轻,但等的靠近之时,王十七还是猛然间抬起了头。
    “陛……”
    李世民压压手。
    王十七悄悄退到一旁。
    坐在榻边,看着圆鼓鼓的肚子一起一伏,李世民无声的笑笑,心情确实好了许多。
    不过一个高句丽,能侥一时之幸,还能次次都侥幸嘛,论国力疆域人口资源,纵使一次两次三次不成,打他十次八次,总有一次能将这个跳蚤小国踩死。
    轻轻摸摸李乐脸蛋,李世民起身,王十七躬身作福,从她身前走过时,皇帝突然驻足。
    虽然低着头,但能感觉的到,皇帝正看着自己,王十七动也不敢动。
    呼吸间,李世民突兀道:“这些日子辛苦你了。”
    王十七跪下叩首,“奴婢不敢。”
    李世民未再言,径直背手离去。
    听得脚步远去,王十七这才敢起身,望了眼外头,又轻手轻脚的坐回榻边,扫眼熟睡的小人,无声的笑笑。
    她将李乐照顾的很好,李乐好了,李世民也就不担忧了,如此,也算是做到了所答应的事,一道影子浮现脑中,随之而来的,又是无声一笑。
    不觉间,天亮了,道道曙光打进来,李乐睁开眼,哇的一声啼哭,王十七赶忙将他抱起。
    日日夜夜的陪伴,或许李乐已将她当成了母亲,啼哭被笑声取代,他笑起来很可爱,王十七也露出了笑容。
    恰在此时,张阿难进来,他的身后,还跟着几个宫人。
    怀中抱着李乐,不方便行礼,王十七只好屈一屈腿,让人诧异的是,张阿难居然回礼了。
    “张公公,您这是……”
    “王才人。”
    听得这般称谓,王十七脑袋一空,张阿难笑着,“自今儿起,姑娘就是才人了,以后可莫要再给奴婢行礼,奴婢可担不起,这几人手脚勤快脑子也机灵,才人有事就嘱咐他们去做,不必再事事亲为,专心将小殿下照顾好就是。”
    王十七还没回过神,张阿难拱拱手,就这般的走了。
    才人~
    这可是妃嫔。
    李世民为什么要给王十七一个才人?
    或许皇帝是想着,给个身份,让她能更好的照顾李乐,但这个才人,王十七不想要,她宁肯当个被人人欺辱的奴婢。
    将李乐交给奶娘,不理会他的啼哭,王十七来到两仪殿,但等到了门口时,却又踌躇了起来,呆站了些许,转过身,向着来时的路,又走了回去。
    东宫。
    屋脊上,两只喜鹊不停唤着,李治有些烦,遂让人举着长杆将鸟赶走。
    刚觉安静下来,王福满脸喜色的跑来,他凑到跟前,压着嗓子,轻快道:“殿下,昨夜辽东来了军报,李靖被高句丽人,围困在了安市,已到危亡之境……”
    姜果然还是老的辣。
    李治满心欢喜,坐是坐不住了,起身踱步两圈。
    过后,又问道:“那几个夫子呢?”
    “殿下放心,都留下了。”
    “好。”李治笑道:“去,你亲自跑一趟,送份贺礼。”
    “诺。”王福作揖离去。
    ~~~
    红底金描,崭新的门匾,六里书院四个大字,熠熠生辉。
    张如风春风满面,今日很是精神。
    后院,花园,筵席正当时。
    外头坐的满满当当,厅中,李承乾和李泰还有几个名士,分桌而坐。
    对于文人,尤其是有些声望的文人,李泰看的很重。
    他笑容满面,与几个名士不断交谈着,尽显礼贤下士之风。
    为了说话,甚至连饭都不吃,也不管人家饿不饿的。
    与之相反,对什么名士大儒,李承乾则不是那般热情,他即插不进去话,也懒得去多嘴,一心干着饭。
    此时,有人进来。
    “山长,来了个宫人,说是代东宫送贺。”
    张如风看向李承乾。
    李泰发话道:“赶走。”
    通传之人瞄向李承乾。
    花了不少银子,这书院可以说一大半都是自己的,结果自己的话,连个仆役都不听。
    李泰突的生了火气,但强忍着不发,侧首也看了过来。
    “带他过来。”
    很快,王福进来。
    “奴婢,拜见魏王,大殿下,安平县公。”
    李泰本是板着脸,现在脸色放缓许多,不是因为其他,只因王福把他排在了李承乾之前。
    礼单呈上,礼物很丰厚。
    李承乾笑道:“太子真是客气了。”
    说着,让人带王福,四下里转转。
    料想,对书院,李治应该是很好奇的,既如此,不妨就好好满足满足他的好奇心。
    酒足饭饱,李泰拉着夫子们去饮酒作乐,这些从江南等地找来的夫子,倒也乐的跟他亲近。
    李承乾准备回昭陵,张如风送他到门口。
    “殿下,该准备的都妥当了,什么时候招收学子呢?”
    “这事我已交给王安去办,用不了多久就可开学,你不用多管。”
    张如风点点头。
    李承乾走出两步,临上车前,又转过头来,“就这两日,程良骏应从洛阳就回来了,这些年跟着我,与家人天各一方,先生也是委屈了,以后好好颐养天伦,静享儿孙之乐吧。”
    上了年纪,人便容易感性,两眼又湿又红,张如风突回想起了四年前,想到了黔州的竹林小院,想起了第一次见面时的场景。
    风吹人老。
    默站许久,回过味来时,李承乾已不见了影子。
    树叶枯黄,又是一年秋季。
    每年到这个时候,昭陵总是显的很萧瑟。
    “殿下。”
    宋七行礼,李承乾点点头。
    他刚进去不久,一匹快马从远处驶来。
    宋七打眼一看,却是许久不见的林七。
    说来,当初二人一同给王安寻妹子,李承乾答应许他们一个愿,宋七选择了回家,结果,这一回就掉进了泥潭里,命运直接拐了个大弯,要是能重来一次,哪一天说什么都不回家。
    压下心头愁苦,宋七强挤出一个笑容,待林七下马,迎上去,笑着道:“小七,你怎的来了。”
    林七没回答, 只是问道:“殿下在吗?”
    “在,殿下也刚回来,我带你进去。”
    林七说了句不用,然后快步入内。
    看他健步如飞的样子,必然是有着什么急事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