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态度
作者:无敌大西瓜   大唐皇太子最新章节     
    “陛下,臣何罪之有!”
    那人边被往外拖着,嘴里大喊个不停。
    李世民不为所动。
    又有人站出,义正言辞道:“臣下为国事仗言,乃职责所系,陛下何故盛怒,听不下忠言,容不下相悖之见,又岂是明君所为。”
    “你的意思,是朕错了。”
    “臣不敢言君过,只是说句话陛下便大发雷霆,绝非善为,也绝非社稷之福,臣斗胆,请陛下收回成命。”
    “臣等,请陛下收回成命。”
    一眨眼,又是站出六七人。
    李世民冷冷看着,“朕是君,君乃父,对君父之言置若罔闻,又岂是忠孝之举,又岂是臣下之为。”
    言罢,再一声大喝,又有卫士进来。
    “既然你们都觉得朕错了,那今日朕就一错到底,来啊,把他们都拖下去,交由大理寺查处,无罪者,流徒岭南,有罪者,罪加三等,严惩不贷。”
    卫士抓住胳膊,毫不客气的将人往外拖,他们声嘶力竭的喊着,李世民理也不理,一双虎目,将他人笼罩在内,眼神很是凌厉,天子之威,帝王霸道,展现的淋漓尽致。
    “朕再说一遍,废籍的事情,勿要再多言,有谁可想再说什么。”
    一时无人敢出声,都被震慑到了,有人偷偷观望着长孙无忌,希望他能挑个头,和皇帝硬刚下去,而后者正用余光扫着房玄龄,冀望着他能先出声。
    可房乔也不傻,李世民摆明了要掀桌子,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那一套,现在出头,就算有江河般的功劳,有山岳般的苦劳,恐也难保全自身。
    毕竟,伴君如伴虎,跟君王讲什么都可以,唯独不能讲感情。
    “既然都无异议,那等冬至过后,尚书省抓紧议定。”说着,皇帝眼睛一转,“太子。”
    “儿臣在。”
    “你也长大了,是该为朕分忧了,就由你居中督责调度吧。”
    李小九脑袋一懵,傻眼了,下意识推辞道:“父皇,儿臣学识浅薄,又未过多接触政事,这般大事,儿臣恐难以胜任,废籍一事,既由四哥提出,儿臣觉得,不妨让四哥来负责。”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凡事都有第一次,这也是个学习的好机会,你务要认真对待。”
    “父皇,儿臣实是....”
    “好了,就这般定了。”
    李世民大手一挥,不给李治再推诿的机会,张阿难高喊退朝。
    皇帝离去的瞬间,似有陨石砸下,轰的一声,不少人喊了起来。
    趁着他人还没有凑上来,长孙无忌快步走到脸黑如炭的李治身边。
    “殿下!”
    李治眼神阴霾,近乎于咬牙切齿,一字一句道:“舅舅,和我一同,去东宫用膳吧。”
    杨弘礼等人,心急如焚,见的主心骨跟着太子走了,却也没法,便一窝蜂的涌向褚遂良。
    “侍中,陛下一意孤行,这可怎么好。”
    “陛下变了啊,再无仁君之样,这般下去,非社稷之福,侍中,我等人微言轻,您乃执宰,当多多规劝陛下。”
    “废籍乃是乱政,绝不可行。”
    一众人七嘴八舌的,褚遂良被吵的也是头疼,“好啦好啦,等晚些,看相爷如何说吧。”
    ~~~
    回到东宫,心头的愤慨,也不用压着了。
    “父皇怎可如此!”李治胸膛起伏,“这....这不是把孤放到火上烤吗!”
    太子殿下生出了危机感。
    按理,这种牵扯甚广又定会得罪人的事,他应该是躲得远远的,可皇帝,却非要他掺和进去,名义上是历练,可个中深意,让人想都不敢想。
    “舅舅,你觉得我称病如何?”
    长孙无忌摇摇头。
    李治气恨道:“那该如何,难道真要让孤背负上天下骂名吗!”
    长孙无忌想想,缓缓道:“陛下志意不拔,推推不掉,躲也躲不掉,为今之计,只能....”
    话头一顿,看向左右,李治心领神会,让王福亲自到门口去守着。
    “只能是尽量阻拦。”
    “父皇决议如此,你看今日朝会,连个不字都容不下, 如何拦。”
    “臣心中已有定计,只是,希望殿下能挑个头....”
    “舅舅想做什么?”
    长孙无忌先一番轻语, 然后再道:“还望殿下能上书。”
    李治脸色变幻,阴晴不定。
    “殿下,此事绝不可行,您看看,眼下城中百姓都在摇旗呐喊,一旦成了,魏王必将人人夸赞如日中天, 可您呢,什么好处都捞不到,反而会被天下豪族记恨。”
    李治捏的关节作响,“可父皇心意已决,你让我反对,这不是与父皇为难,岂不是让他对我失望,父皇心中,现在对我还不知怎样呢。”
    长孙无忌沉声道:“殿下,至今日,依我看,陛下恐已有动摇之心。”
    李小九的脸色更是难看,眼眸深处,有着雷电闪烁。
    “稚奴,想稳居东宫,不能只依靠圣心。”长孙无忌换了口气,语重心长道:“天下,不是陛下一人之天下,江山社稷是离不开朝臣的,只要你能表明态度,获得多数人支持,就算陛下真有易储的心思,也不得不多衡量。”
    李治目光平视,也不知在看什么,一言不发。
    见此,长孙无忌只好将话,说的再大逆不道一点,“只要根基深厚,就算有一天事不可为,也可借重朝人,行非常之事。”
    太子殿下身子一颤,似是不可思议的望来,长孙无忌坦然的与之对视着。
    须臾。
    李治突兀道:“舅舅,长安内外,一兵一卒,可都握在父皇手里。”
    长孙无忌眨眨眼,“当年,天下兵马也都握在杨广手里,殿下只需知道,什么人能倚重,该倚重什么人。”
    缕缕青烟,从桌案上的鎏金炉飘出,太子的眼睛有些朦胧。
    呼吸间,李治沉声道:“舅舅放心,孤明白了。”
    长孙无忌暗舒口气。
    他走后,李治干坐着,王福悄悄站在一旁,也不敢出声。
    不知过了多久,只听得道,“散播流言的那些人,找到了吗?”
    “殿下恕罪,他们也不知道被藏到了哪,毫无踪影。”
    李治没有动怒,又问道:“贺石和那些突厥人,安排好了吗。”
    “安排好了,拢共五百余人,都是悍勇之士,殿下放心,在洛阳,不会有人知道。”
    李治不再言语,遂起身走到书案前,写下封奏折,又一番犹豫后,阴骘的向着两仪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