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因为这个理由,朝廷才会同意杨宏泰当初的提议,新建这么一支军队。
毕竟在杨宏泰的奏章当中是将这支军队定义为后勤保障军队,这就让朝廷减轻了对他的戒心。最终在杨宏泰的多次努力之下,这支军队被成功的建立了起来。
作为这事的发起人,这事自然也就是落在了杨宏泰的头上,这支长江守卫部队也就是杨宏泰的人在掌控。
一开始这支军队只有万人规模,到现在已经达到了五万之数,而且他们已经拥有上百条水上战船。这些战船即可作战,可以运送物资,在确是为朝廷运输兵粮减轻了不小的压力。
也正是因为此事,杨宏泰又立了一次功劳。
而且皇帝也看到了这支水上军队的优点,再次同意了杨宠泰的提议,决定扩大这支军队的规模。
不过皇帝也不是傻子,他也知道军队的重要性,不可能让杨宏泰这种位高权重的人染指一支军队的掌控权。
所以皇帝这次又派遣了一位将军过来统领这支水军,不这这位将军虽然品级比原来的统领大,但是在军队之中根本无法展开工作。
这就好像杨广初到临江城那时一样,除了他带过来的少数亲兵之外,其他人根本不听他的。
这次扩建水军的任务也同样由这位新来的大统领负责,奈何经过了三个多月,别说训练了,就是人员都没有招募齐。
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帝也是很意见,他派人过来说是要将这支水军的掌控权牢牢抓在手里。但是新上任的统领迟迟不能展开工作,这让他很是生气。就算这位将军是属于忠于皇帝这一派的,但是也不能就此放任这种情况不管。
如果局面还是迟迟能展开的话,那么不仅仅是陷入被动的问题,而是皇帝都有可能对这支军队的失去掌控权。
毕竟皇帝清楚,这支军队虽然是属于朝廷的,但是军队中的将领几乎都是杨宏泰安排上去的。
这也是当初,皇帝对于这支万人规模的军队没有看在眼里造成的。
就好像冷锋在洪山庄搞出来的万人护卫队一样,表面上看也不属于纯粹的战斗人员编制,最多只是负责守护一方平方。
像这样的队伍,在各个地方上有很多。他们的存在谁都清楚,但是却很少有人将这种队伍放在眼里。
等皇帝意识到这支水上军队的重要性时,想要将他们完全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这才发现,原来这些人是拿着朝廷的钱,养一支属于自己的力量。
皇帝怎么允许这种情况存在,不过由于君臣之间的制衡之道不能轻易打破,所以他才会表面上同意杨宏泰扩军的请求,实际上却是重新派遣将领去执掌兵权。而且皇帝干脆在杨宏泰的请求基础上,又再次扩大的连队的规模。
皇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直接用大规模的扩军,将原来的军队给打散了。
正在皇帝为这事头痛的时候,杨广的奏章又到了。
上一次杨广上书朝廷还是因为流民问题,并且提出了一个让冷锋这种地方上的富豪,或者是有朝廷功名在身的贵族收容这些流民。
这个提议当时就得到皇帝的批准,不过这件事情以前没有先例,皇帝也拿不准这事行不行得通,只是报着姑且试一试的态度。没想到效果还不错,不仅仅有效的化解流民的压力,而且还将这些流民留在南方。
这对于南方的朝廷来说,绝对是一件大喜事。只要等要将流民的问题彻底稳定下来,下一步就是消化吸收这些流民,让他们成为朝廷再次发展壮大的根基。
因为那上书朝廷,杨广算是立了一功。
这一次他再次上书朝廷,还是从这些流民的身上入手。
杨广的目的很明确,他在奏章中直接言明,地方的一些势力在吸收了大量的流民之后,已经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而且这股力量已经对官府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如果任其长久发展下去,将来必成为尾大不掉之势。
杨广站在为朝廷思考的立场上,洋洋洒洒发表了一通长篇大论,不过其核心意思直指冷锋所建立的护卫队。
杨广的意思是他发现地方的上护卫队一旦发展壮大起来,就会成为超越地方官府的势力。只要有这种势力存在,不仅仅是对朝廷威严的亵渎,也是严重影响到了朝廷的安全。
如果全国有很多这样的势力,那么就会从根本上动摇朝廷的根基。
总之,杨广将这事说的很严重,并且尽量往对朝廷不利的方面去引导。
作为杨家嫡系核心子弟,杨广当然清楚皇帝最忌讳的是什么。不是各种争权夺利,也不是官员的贪污腐败,而是那种能够动摇到他屁股下的龙椅。
只要是与这种事情沾边的,不论真假,都会引起皇帝的猜忌。
最后,杨广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向朝廷谏言,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可以借口扩军为理由,将那些势力过于庞大的地方武装整调编入官府的军队当中。
当然,为了安抚这些地方势力的掌控者,可以给予他们一个武官的虚职。同时为了弥补他们的人员空缺,可以用奖励性措施,给予他们扩大武装人员的编制数量。
至于那些被抽调兵源的地方势力他们愿不愿意根本不重要,只要朝廷的旨意到了,这就由不得他们了。而且朝廷也不是白白的抽调他们的人员,每抽调一名人员,过后会给出双倍的人员编制。
当然,这种编制可不是正规军的编制,还是和以前一样的个人武装力量编制。
也就是说,他们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个人武装力量,就这样被朝廷摘了桃子。
杨广这次向朝廷所上的奏章,可以说分析的很是全面,听上去也很有理由。
甚至杨广还特意拿他所在的临江城举了一个例,特别强调了临江城的洪山庄情况特殊。他说冷锋收留了近十万的流民,已经趁此机会组建了一支万人规模的护卫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