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社会环境和政治背景下,任何一个想要为老百姓做实事的官员,最终的下场都不会太好。
除非你早早的心灰意冷,辞官回乡做个寄情山水的隐士,还有可能得个善终。一旦你要想一直在位,而且还是一心为民,自然会有人收拾你。
毕竟你是一心为民了,那么就搞不到什么好处,没有好处的情况下就会得罪很多人。
一方面你没钱送礼,而且又对行贿这种事情不屑一顾,甚至是深恶痛绝,就会让上面的人对你很有意见。
另一方面,你当官只为民作主,就显示出其他的同僚都是都是庸才或者是贪官污吏。
最多也就是你治下的老百姓会感恩你,但是那些老百姓的感恩什么都不算,朝廷不会看到,就是到看了也会装着看不到。
一旦你有什么把柄被人抓住了,那么就会往死里去整你。
在这种情况下,没人会为你说话,甚至很多人都会跟着落井下石。
当将你赶走之后,他们还会觉得天下终于太平了,少了你这样一个异类,大家都还能愉快的玩耍。
洪刚作为洪家三代未来的接班人,虽然平时看上去大大咧咧的,而且又是不拘小节。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醉心于家族传承技艺的人,但是他对于这个时代问题还是能够看明白。
至于洪星瑶,他比洪刚所接触的秘密就更多了,自然也见识到各种阴暗和丑陋的现象。
见识的越多,内心就越是矛盾。
如果只是一个只知道愚忠,只会听命行事的工具人,她也不会有这种矛盾的感觉。偏偏洪星瑶是一个很主见,思想也很开放的人,她对于这个时代的一些问题早就在思考着解决的办法。
不过到现在为止,她发现这根本就是无解的。
甚至,她曾经还冒出过一个大逆不道倒念头,就是推翻现有的一切,重新建立一个新秩序。
但是她的出身决定了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她并没有勇气去进一步思考。
毕竟她也明白,自己的家族已经和朝廷深度捆绑了,如果没有发生能够改变整个天下格局的大事件,这种可能性是绝对不会存在的。
然而,当她来到临江城之后,就发现了自己之前所不敢想的事,或者说是连她都想不到的事,竟然在临江城出现了。
临江城的一切,不就是她曾经所想过的理想社会情况吗!
洪星瑶比洪刚要出色的地方,就是在于她能够从一些现象之中去抽丝剥茧,从而发现事情的真相。
在她看来,冷锋能够将临江城治理成现在的局面,除了冷锋自己的确有才能之外,还在于他敢想敢干。
不过最重要的一点并不是这些,因为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会缺少像冷锋这样有才能的人,也不缺少一些敢想敢干的勇士。
但是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冷锋这种地步,其中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他们没有冷锋这种条件。
临江城的情况是很特殊的,现在洪星瑶终于明白了,当初冷锋为什么会拒绝一个正四品朝廷官员不要,偏偏要回到临江城当个七品县令了。
在许多人看来,冷锋不是脑子抽筋了,就是思想短路了。很多七品官员,也许努力一辈子,都不可能有做到正四品的地位。
放着这么高的起点不要,非要从最底层做起。
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官位履历一说,官员的升级都是看他当下所处的地位。
但是洪星瑶却明白了冷锋的想法,如果当时他答应做一个正四品的官员,肯定会被指派到临江城之外的地方,甚至是离开建康路。
哪怕就是留在京城,冷锋也没有回到临江城有这么多的话语权。
而且对于朝廷和杨家来说,无论冷锋是一名正四品的官员,还是一名七品县令,要想收拾冷锋完全是没有任何差别。
假如冷锋没有回到临江城,而是到其他地方成为四品官员,那么就完全失去了主场优势,甚至会被安排一个闲职,或者是被人架空。
但是冷锋偏偏不要寻个四品官,而是回到临江城,只有明白了其中的真正意义之后,才会知道冷锋这是以退为进。
表面上看,冷锋不是傻就是蠢,要从一个七品县令升到正四品官员,就是像杨广这样背靠杨这样的一个大势力人,也得了好几年的时间。
不过此时的洪星瑶已经看明白了冷锋的想法,不得不对冷锋的选择表示赞同。
在她看来,冷锋当时就已经想到了今天的局面,有他亲自坐镇临江城,就可以占据主动地位。
而且冷锋早在京城之时就已经计划好了,所以在要求回到临江城当县令的时候,就已经向朝廷讨要了一定的自主权,在临江城将由他一人说了算。
不是说,朝廷没有想到冷锋是想将临江城打造成他自己的地盘。
但是当时朝堂之上的人都是真正的大佬,在他们的眼中,区区临江城这样一个小县城,他们根本就没有放在眼里。
特别是对于兴帝来说,如果不是因为冷锋的原因,他可能连临江城这个地方都不知道。
毕竟对于一国之君来说,他们要在意的都大事,像县令这种七品小官,他根本都不会去过问。
甚至别说是一个县令了,就是比县令还要大一两级的官员,他都认不全。
所以在冷锋提出他要回到临江城当县令,并且索要在临江城拥有自主权的时候,为了安抚冷锋,兴帝就直接答应了他的请求。
当时所有人都觉得,这事比起冷锋不要正四品的官职,只要一个七品县令要小的多。
就算是冷锋在临江城拥有绝对的自主权,但是只要朝廷的一道旨意,就可以将他调离出临江城。
这样一来,无论冷锋在临江城做了多少事情,在他离开临江城之后,都会化为泡影。
这在朝廷的高层眼中看来,冷锋的年龄还是太嫩了,他的小心思以为朝廷看不出来。
之所以随了冷锋的心意,就是朝廷认为冷锋根本就跳不出他们的手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