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府北城门外,秦良玉策马持枪望向远方。
远处的大顺军正在做动员。
他们分为左中右三军,左右两翼人数相对较多,加起来有三万之众。
中军人数较少,数量也有万余人。
从他们的军容和装备来看,两翼是普通部队,中军是精锐之中的精锐。
“奶奶,李闯贼兵力有四万之众,咱们...”马万年站在秦良玉身旁,有些担忧。
秦良玉面无惧色:“你给我记住,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
“是奶奶,我记下了。”马万年目光收回,对着秦良玉毕恭毕敬的说道。
教育完马万年后,秦良玉看向身旁。
站在她身旁的都是川军精锐:白杆兵。
这支白杆兵组建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一年多,但是大大小小的仗打了几十场。
可谓经验丰富。
可惜她只有一万白杆兵。
对方的兵力是她的四倍,想在正面击溃敌人并非易事。
“秦佐明、秦祚明听令。”秦良玉开始下达军令。
“末将在。”秦佐明和秦祚明同时站了出来。
他们二人是秦民屏的儿子,秦民屏则是秦良玉的弟弟,天启四年死于奢安之乱。
历史上秦良玉有多位亲人死于沙场。(她的丈夫马千乘被太监陷害,万历四十一年病死于狱中)
首先是她兄长秦邦屏和秦邦翰,于泰昌元年死于浑河之战。
弟弟秦民屏死于奢安之乱。
儿子马祥麟于崇祯十五年战死于襄阳。
儿媳张凤仪于崇祯六年战死于河南侯家庄。
侄子秦拱明死于沙普之乱。
秦良玉看着两个侄子,心中稍定。
有他们冲锋在前,这支川军就不会败。
秦良玉对着他们说道:“我命你二人率领一万精锐在城北据敌。切记,打了胜仗决不能乘胜追击。”
秦佐明左右看了看,低声问道:“那要是打了败仗呢?”
秦良玉瞪了他一眼,冷声说道:“你们身后就是护城河,开战后本督会下令将城门关闭。”
“你们要么背水一战,要么趁早投降。”
秦佐明瞬间严肃起来,对着秦良玉保证道:“姑姑放心,川兵只会战死沙场,绝不会投降。”
“好!”秦良玉点点头,带着数百亲兵转身回城。
回到城中后她没有停留,而是直奔南城门。
那里才是今天的主战场。
城北一万白杆兵精锐绝对能挡得住李自成。
城南就不一定了。
这里虽然也有一万明军,但是人员素质和装备都比白杆兵差不少。
更可怕的是。
这一万明军由樊一蘅、马应试,贾连登和杨维栋等四部分兵马组合而成。
他们彼此之间不但没有默契,而且没有多少信任。
当战场陷入苦战的时候,如果有人率先溃逃,会引起整个大军溃败。
这也是秦良玉不放心的原因。
到达南城门后秦良玉没有第一时间出城,而是先爬上城门楼官场张献忠的军阵。
远远望去,只见数万大西军士兵站在旌旗下面摩拳擦掌。
秦良玉大致数了数,张献忠的兵力高达三万!
张李二人围城的总兵力高达七万,而她只有三万。
怎么打赢这场仗让他犯了难。
数里之外的张献忠手拿千里眼,对着明军的军阵仔细观察了一番。
确定对面不是白杆兵后,张献忠右手一挥:“传令右翼的刘文秀,命他出击。”
“遵命。”传令官迅速将军令传达下去。
轰的一声,号炮喷出一道火舌,震耳的炮声从中军传出。
左右两翼的主帅和传令官同时看向中军方向。
紧接着令旗一挥,
右翼的刘文秀得到了信号,率领八千步兵缓缓向前移动。
明军左翼是樊一蘅和马应试的五千兵马,在阵阵炮声中,双方相遇。
火炮率先开火,然后是鸟铳,火铳和弓箭。
由于双方前面都有战车当掩体,所以远程火器造成的伤亡并不大,
数轮过后,双方距离不足十步。
“扔手雷!”
“扔手雷!”
双方将领几乎同时下令。
一个个点燃引信的手雷被抛至空中,随后沿着抛物线的轨迹飞到对方战场后面的人群中爆炸。
浓烟过后,士兵们倒地一片。
大西军没有倒地的士兵迅速从战车的缝隙中钻出来,冲向明军军阵,试图短兵相接。
然而明军没有给他们机会,长矛乱刺将对方逼退。
就算有漏网之鱼冲进明军军阵,也会被缓过神的刀牌手乱刀砍死。
连续冲锋数次后,大西军收效甚微,只能暂时后退进行休整。
张献忠继续下令:“传令左翼的艾能奇,命他出击。”
艾能奇得到军令后没有任何犹豫,率领八千步兵冲向明军右翼。
明军还是用老办法据敌,不给张献忠任何机会。
双方从早晨一直打到晌午时分,眼看始终无法突破明军防线,张献忠被退兵。
城北的战事也进入到了尾声。
李自成用人命换人命的战术,用三倍的炮灰成功消耗了数百白杆兵精锐。
收兵之后,李自成第一时间召集众将议事。
还没走近中军大帐,两个身背令旗的传令兵从远处飞奔而来。
马蹄卷起的尘土飞起一人多高,在营地中疾驰而过。
“报!”不等战马停稳,他们便翻身下马。
“启禀皇上,南阳明军守将潭弘、谭诣不战而降,其所部八千兵马现已投入李先生和红娘子麾下。”
李自成先是一怔,随后大喜过望:“好啊,投降的太好了。”
“快给李先生传令,让他即刻向南进军围攻襄阳。”
两个传令兵对视一眼后说道:“回皇上的话,李先生让我等告知皇上,他已经从南阳领兵去往襄阳了,根据时间来算,此时已经到达襄阳城外。”
“同时他还建议皇上只在襄阳留一部分兵力牵制城中明军,剩下所有兵马全部调往承天府围攻秦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