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6章 范文程的以退为进
作者:文盲写小说   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最新章节     
    海州城。
    城墙上,多尔衮手拿千里眼,看向无尽的远方。
    范文程站在他旁边,表情凝重。
    许久之后,多尔衮放下千里眼问道:“范先生,科尔沁部遇袭的事你怎么看?”
    “肯定是明军干的。”
    “为何如此笃定?”
    “辽东越乱,对明军越有利,所以必定是他们干的。”范文程回答。
    “皇上让本王拨付一些粮草给科尔沁部送去,送还是不送?”多尔衮又问。
    “必须送!”
    “可是咱们的粮草也不是很富裕,分给他们一部分后,八旗兵这个冬天就要吃不饱饭了。”多尔衮有些不舍得说道:“走私来的粮草贵也就算了,运输途中的损耗还很大,长此以往下去根本不是办法。”
    范文程悠悠说道:“所以臣觉得要对明军发起反攻,杀他们的兵,抢他们的粮,补大清的亏空!”
    “范先生的想法竟然和洪承畴的想法不谋而合!”多尔衮说话的时候从怀里拿出一封信,交到范文程手中:“这是洪承畴给皇上出的主意,皇上不敢做主,写密信询问本王的意见。”
    范文程打开信仔细看了一遍,表情微微有些变化,却不多。
    “怎么样?”多尔衮盯着范文程的眼睛问。
    “洪承畴果然有本事。”范文程非常大方的称赞起来,“竟能想出以盛京为饵,钓明军这条大鱼!”
    多尔衮笑了笑:“洪承畴再有本事,也不如范先生一根汗毛。”
    范文程尴尬地陪笑:“王爷实在是过奖了!在看这封信之前,臣还没有想出具体的策略。论本事,臣不如他。”
    “那...范先生觉得此计如何?”多尔衮收起笑容,认真询问。
    “臣觉得可行!”
    多尔衮沉默许久,抬起头问:“本王怕明军在回援之前就已经攻下了盛京!如此一来不但没有达成目的,反而丢失了都城。”
    “到时候本王既无颜面对皇上,也愧对八旗将士,甚至会成为大清的罪人!”
    范文程抱拳施礼:“其实丢掉都城对大清来说是一件好事。”
    “丢掉都城对我军士气的打击将是致命的,怎么可能是好事?”多尔衮罕见的起了疑心。
    范文程没有解释,却突然问道:“王爷觉得明军想不想决战?”
    “当然想了,他们兵马比我军多出数万,正巴不得决战呢!”
    “那王爷想不想决战?”
    “不想!我军缺兵少将,士气低落,此时决战毫无胜算。”
    范文程深吸一口气:“明军正在抽调水师来辽河修建浮桥,等他们来到后,我军无法像之前一样轻易摧毁明军的浮桥。就算能摧毁浮桥,冬天来临后明军还是能渡过辽河,到时候王爷又该如何应对?”
    “本王...”多尔衮无言以对。
    “渡过辽河后,他们会步步为营朝着盛京进发。到时候王爷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和明军决战,二是避战后退。等退至盛京时,王爷将退伍可退,只能被迫迎战。”范文程开始详细的分析起来。
    “另外臣刚才曾说过要向明军发起反击,可大清现在的兵力不足以反击明军。但是弃守辽阳和沈阳后就不一样了,没有了防守的压力,大清的铁骑将来去自如。”
    “就像洪承畴所说的一样,明军攻下辽东容易,守住辽东难。义州和广宁北面就是草原,那里的长城早已被破坏,骑兵可以轻而易举地兵临城下。”
    “沈阳就更不必多说了,北面是草原,东面是咱们大清的龙兴之地赫图阿拉!”
    “明军入驻后,会遇到两面受敌的情况。”
    “所以...若想止住当前的颓势,只能以退为进!”
    听完范文程的分析,多尔衮想了很久很久。
    他不敢贸然下决定。
    他的一句话影响的可不只是当前的战事,还会影响整个大清的运势。
    “可是弃守辽阳和沈阳后,辽南怎么办?那里不但是走私的中转地,还是大清水师的驻地!”多尔衮忽然想起了辽南。
    “弃守辽南,拱手让给明军。如此一来,他们的兵力将更加分散。至于水师臣建议一分为二,一部分水师派往朝鲜继续走私;另一部分水师弃船登岸,充作步骑。”
    多尔衮没有说话,再次陷入长久的深思之中。
    千里之外的京师,崇祯也在深思。
    他在思考如何处置祖大寿。
    今天清晨时他便得到消息,祖大寿晌午前就能进京。
    一同进京的还有鲁王。
    辽河与京师相距一千多里,考虑到鲁王的尊贵身份,外加祖大寿年事已高。
    所以车队走的非常慢。
    耗时半个多月才抵达京师。
    在祖大寿进京前,朝中便对如何处置祖大寿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有人觉得他投降建奴犯了死罪,回来后应该立刻处死,传首九边。
    支持这种观点的人最多。
    有人觉得祖大寿之前本就假意投降过建奴,后来找机会跑了回来。
    这一次也不例外,只是一直没机会跑回来而已。
    支持这个观点的人少之又少。
    还有人觉得祖大寿确实犯了死罪,但之前毕竟给朝廷立过功。
    而且他的儿子和许多族人尚在为朝廷效力。
    应该从轻发落。
    贬为平民也好,发配也罢。
    不应处死。
    为此,崇祯召集内阁和司礼监共同讨论。
    他抬起头,目光从内阁所有成员以及司礼监的太监身上一一扫过。
    “你们说说,该如何处置祖大寿?”
    在场的人都不是傻子。
    尤其是内阁成员,他们非常清楚崇祯的意图。
    崇祯有什么意图?
    肯定不想让祖大寿死。
    如果真想让他死,
    让他烂在辽东就行,没必要费尽心思地把他换回来了。
    但内阁的人不想顺着崇祯的意思往下说。
    他们和崇祯的关系是既合作,也对立。
    如果一味地顺着崇祯说话,他们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于是乎,众人选择了沉默。
    崇祯根本不惯着他们,直接开始点名,“范阁老,你觉得该如何处置祖大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