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军大营。
赵王在三天之内一连给田秀下达了四道诏书,这四道诏书的内容只有一个,那就是催促田秀尽快跟秦军决战。
送走了来自邯郸的使者以后,田秀召集了营中的诸将,待所有人落座以后,廉颇第一个发表了他的态度:“依着我看大王这封诏书根本就是乱命,我们的新骑兵还没训练成熟,况且再拖延一两个月,秦军就要坚持不住了,这种时候决战,对我军实在不利!”
廉颇事实上是四十万赵军的主将,他的态度可以说代表了营中许多将领的态度,当他发表完自己的态度后,顿时引来许多人的附和。
田秀见众人都不同意决战,他将目光看向了坐在后面的李牧,自从进入他的大营后,李牧一直没有说话。
“牧,讲讲你的态度!”
面对田秀的主动点名,李牧先是一愣,随后站起身道:“大王三天给上将军发了四道诏书,这说明上王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听到我们胜利的捷报,如果上将军一直坚守不战,日子久了恐怕……”
李牧的话没说完,但意思大家都明白。廉颇就是因为长时间坚守不战才会让赵王失去耐心最终被换,田秀如果继续坚守不战,极有可能会步廉颇后尘。
就目前的战局而言,越拖下去对秦军越不利,秦赵两国都已经到了最后关头,现在就看谁能咬牙坚持住。
哪怕田秀已经为决战做了许多准备,但只要有机会他还是想尽量避免这场决战,毕竟决战赵军就有可能失败,拖延下去赵军胜利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
思虑再三以后,田秀说道:“我决定再拖半个月,我们还是不能和秦军决战!”
“可是大王那边?”李牧露出担忧之色。
廉颇是个粗人,他直接站了起来,道:“上将军,大王那边不必理会,将来如果大王怪罪下来,就让老夫来承担罪责,反正老夫已经不招大王待见了,也不怕再多两个罪名!”
田秀摆了摆手道:“我怎么会让老将军再承担罪名?我现在才是大军的主将,前线的情况我会写信告知大王,有什么后果,自有我一人承担!”
会议结束以后,田秀亲自写了一封信给赵王,信中详细阐述了目前赵军的情况,田秀隐去了他正在训练新骑兵,以及赵军的实际情况,他故意将事情说的很糟糕,因为只有这样赵王才能认清赵国和秦国的差距。
给赵王写完信后,田秀又写了一封信给虞卿,然后又写了一封信给太子斌,请他们一同出面说服赵王,不要贸然的催促他和秦军决战。
信被发出以后,两天时间过去,赵王那边很快发来回信,这次赵王的回信措辞严厉,信中强令田秀必须尽快和秦军决战。
田秀被这封信搞得有点懵,他实在想不通赵王为什么会这样迫不及待的要他和秦军决战?
又一天时间过去,邯郸又传来一封密信,这次给田秀送来回信的是虞卿,虞卿告诉他,平原君前几天去拜见了赵王,两个人谈了很长时间,他们谈话的内容不得而知,但两人谈完后,赵王就转变了态度,急迫的催促田秀跟秦军决战。
看完虞卿这封信,田秀终于明白为什么赵王会这样急迫的让他和秦军决战,敢情又是平原君在使坏!
田秀对这位平原君失望透顶!国家都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他却还在为了他个人的得失算计田秀。
也难怪原历史上平原君手握几十万石粮食也不肯借给赵王应急,直到后来邯郸之围,赵胜看清形势之后才慷慨解囊。
赵胜这种人不到最后关头,他永远清醒不过来。
面对赵王促决战的诏书,田秀直接来了个置之不理,结果就是在接下来的五天时间赵王连发了12道诏书要田秀出兵。
田秀死咬着牙坚持不肯出兵,后方的赵王急的都快发疯了,赵王甚至放出话来如果田秀继续按兵不动,他就要亲自来到长平御驾亲征。
哪怕听说赵王准备来,田秀还是雷打不动的按兵不动。
秦军大营。
白起看着从邯郸传来的密信,忍不住笑出了声:“这个田秀了不起啊!不管赵王怎么催,他就是按兵不动!”
张唐气愤的说道:“这个田秀就跟乌龟一样缩在防线里不出来,依着我说干脆咱们发动强攻,等我们攻破了赵军的防线,看这个乌龟还能缩到哪去?”
强攻这种话当然不过是气话而已,秦军要真的有能力强行突破赵军的防线,白起早就发动攻击了不会等到现在。
王翦也知道强攻不是办法,但他自己也没有办法能突破赵军的防线,因此,他只好把希望寄托在白起身上:“武安君,赵军就这样坚守不战,在拖延最多一个月,恐怕我军就要粮尽了!”
六十万秦军粮尽可不是小事,事实上秦军从上个月开始粮草就已经告急,秦王几乎每天都会给白起发诏书询问前线的最新战况,比起赵王秦王同样急切的希望白起能够为秦国取得胜利。
为了长平之战,秦王几乎倾其所有,他已经把国内的粮食都掏空了支持白起,如果白起最终无功而返,这种代价绝对是秦国无法承受的!
白起并不是不清楚后方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但越是在这种时候他这个大军主将越应该表现的冷静。
“二三子,我已有良谋,邯郸旦夕可下!”
这话如果是别人说出来,估计秦军的将领肯定会骂他吹牛,但如果是白起说出这话,那可信度就很高了。
白起几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领军至今还未尝败绩,当他说自己有办法攻克邯郸市,营中的众将领皆是眼前一亮。
“武安君有何良谋?”张唐迫不及待的问道。
白起看了眼张唐,又看了看营中的将领,他能看得出众人都是求战心切,因此他也不吊着众人的胃口。他站起身来到面前挂着的舆图前,说道:“目前我军主力和赵军的主力相持在长平附近,赵军的后方已经非常空虚,本将已经得到了邯郸的最新情报,经历了燕国的战事以后,邯郸原有的两万城防军只剩下了不到一半,而且这一半人的战力也非常堪忧,所以我想如果此时我军派出一支奇兵绕过赵军防线,出其不意的直抵邯郸,大家说会怎么样呢?”
邯郸就如同赵国的心脏,秦国之所以和赵国相持在长平,一切都是为了在攻下长平后,能够直击赵国的心脏邯郸。
如果此时秦国真的有办法朝赵国的心脏发出致命一击,哪怕不能最终攻克邯郸,赵军的防线必然会大乱,这样秦军就有了可乘之机。
王翦看着舆图上的邯郸,心中已经忍不住炽热起来,但他马上又皱起了眉,说道:“武安君,计策是不错,可通往邯郸的路都被敌军堵住了,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奇袭?”
奇袭的首要条件往往不是带多少兵力,更不是看对方有没有防备,而是有没有路,如果没有路那再好的计策都是白搭。
从秦国通往邯郸的道路主要有两条,第一条是从上党方向经滏口陉然后直入邯郸,秦赵两军就是为了争夺上党,目前才正在鏖战,因此这第一条路根本不通。
而通往邯郸的第二条道路则是从魏国的朝歌攻邺城渡漳水然后兵临邯郸,原历史上秦始皇灭赵国时走的就是这条路。
这第二条路相比起第一条路要更加平坦,更利于大兵团作战,但缺点就是第二条路上有不少坚城,而且这些城市大多是魏国的。秦国正在跟赵国鏖战,在这种时候再去惹魏国,难免不值。
如果秦国想跟魏国借道去打赵国,这明显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是人都清楚,魏国迟早会参与到这场战争中来,秦国去找魏国借路,万一魏国表面上答应等秦军进入境内的时候,截断秦军后路,那乐子可就大了。因此,这第二条路也走不通。
“谁说无路可走?老夫看图上不就有一条路可以直通邯郸!”
这时候所有人皆是一愣,王翦更是眯着眼睛在图上找了半天,也始终没找到白起说的路。
“这图上根本无路可走啊!”王翦端来油灯,一边找着一边说道。
“图上是没有!”白起指了指地图外面:“可是地图外面有!”
这时是所有人都震惊了, 地图外面有路,难道还有第三条路通往邯郸他们不知道?
“敢问第三条路何在?”蒙骜站出来说道。
“这第三条路就在这里!”白起指了指舆图上的太行山。
王翦先是用油灯照亮了图上标着的太行山,紧接着就皱起眉头,摇头道:“除非我们从魏国的朝歌借道,否则根本不可能从太行山通过!”
白起看王翦以及所有人都不明白他的意思,于是用手在太行山上划出一条线,说道:“我的意思是大军横穿太行山,出其不意抵达漳水北岸,接着就能兵临邯郸!”
此言一出,营帐中的将领皆是脸色一变,王翦连忙反驳道:“武安君不可啊!”
白起平静道:“为何不可?”
王翦沉声说道:“大军作战时,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后勤线的畅通,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作战时都要一城一池的去进攻对方,这就是为了避免自己的补给线被敌人切断,可是如果我们派出一支奇兵翻越太行山,这支部队必定和我们失去联系,万一他们遭到敌人埋伏,或者遇到危险,恐怕将有去无回!”
白起点头道:“将军说的没错,我们这支部队去了,的确可能有去无回,但这却是一支奇兵,一旦我们成功的到达邯郸城下,整个赵国都将唾手可得!”
眼看白起说的很认真,众将不得不耐着性子思考这个计划的可行性,在思索了半晌之后,蒙骜一拳砸在手上说道:“赵军的主力都被我们拖在长平,此时他们就好比两只胸膛都已经敞开,我们要派出一支奇兵奇袭邯郸,没准能一剑刺穿赵人的胸膛!”
王翦摇着头说道:“太冒险了!太冒险了!几万大军横穿太行山,我们连路都不熟悉,也许这几万大军会全部死在山里!”
古代打仗很少会选择从山路上横穿而过,因为山中多瘴气,而且山路险峻,大军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全军覆没。
不过这并不代表古代就没有将军选择从山路上穿行,三国后期偷渡阴平的邓艾暂且不论,在邓艾偷渡阴平前,曹爽曾于正始三年伐蜀,当时魏军于金牛道入蜀一路直击汉中,汉国丞相费祎率领三万大军出其不意翻阅百里荒山,出其不意截断曹爽后路,结果魏军大败。
无论是偷渡阴平还是骆谷之战费祎断曹爽后路,这两场战役都是从崇山峻岭中横穿而过,出其不意的绕到敌后。
因此白起想要出其不意的翻越太行山,也并非是冒险的送死之举,相反他也是有一定把握,正如蒙骜所说,赵军的全部主力都已经被秦军吸引在长平,此时秦军只要分出一支兵力直击邯郸,赵国必破。
这时王翦提出最后的担忧:“大军即便是能够侥幸翻过太行山,恐怕也会损失惨重,到时候我们还有力量攻击邯郸吗?”
白起淡定的说道:“翻越太行山之后,我们可以就近从赵国的城池获得补给,至于攻击邯郸,这并不是你们需要担心的!”
既然话已经说到这个地步了,营中的众位将领都准备跟着白起大干一场,王翦主动请缨道:“武安君,就让我带着大军翻越太行山,奇袭邯郸!”
张唐也跟着说道:“武安君,还是让我去吧!”
蒙家父子也在此时站出来请战,面对众人的请战,白起摇了摇头。
王翦吃惊道:“武安君难道准备亲自去?”
白起笑了,他站起身负手道:“老夫今年已经年近六旬,或许再也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了,这次就是老夫建立功名大业的绝好时机!秦国的兴亡,就尽决于此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