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总坛
作者:白玉侯   风云箓最新章节     
    莫问剑心里有数,剑道也是人间道嘛,长离剑这名字就透着股人间烟火气,它懂他。神兵认主,以后就是莫问剑的小伙伴了。有了长离剑相助,莫问剑的名声更响了,玄门里谁不知道他这一剑孤寒?他都快成剑隐门下一任帝君了。但莫问剑心里还有事儿,他得找他姐姐,还得去仙魔岛报仇。
    可世事难料啊,他按照薄凉子的指引找到昆仑祝春华的住处,结果人去楼空,祝春华已经不在了,他姐姐也失踪了。莫问剑急啊,他到处找姐姐,可怎么找也找不到。最后他一咬牙,决定先报仇。
    他一人一剑闯仙魔岛,杀到了总坛大殿。那帮狱中的人看他厉害,还特地叫了鬼王游魂来跟他打。结果一问才知道,他父母的仇还有隐情。这下子,莫问剑可头疼了……
    在那幽深的夜色下,鬼王独步于苍茫大地,心中唯有对那传说中的神兵无尽的渴望。然而,命运似乎总爱与人开玩笑,当他匆匆赶至府邸之时,却已迟了几日。府邸内,一片狼藉,血痕斑斑,显然已有人捷足先登。更令人震惊的是,那人竟以鬼王之貌,行凶嫁祸,不仅收徒未遂,更将无辜之人卷入这场血腥的漩涡。
    鬼王目光如炬,一眼便认出了那熟悉的身影,正欲上前质问,却见他带着一个年约十岁的少女匆匆离去。少女眼中满是惊恐与无助,与鬼王那冷酷无情的面容形成了鲜明对比。鬼王心中疑惑更甚,他深知自己并未涉足此地,更未有过任何收徒之念,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阴谋?
    鬼王怒火中烧,身形一闪,便已拦在那人面前。两人对视一眼,无需多言,便已剑拔弩张。那人手段狠辣,招式间透露出浓郁的鬼道气息,却又巧妙地避开了鬼王的本门绝学,显然是有意为之。鬼王见状,更是确信此人必有所图,当即祭出本命神兵——招魂幡,布下重重鬼阵,欲以幽冥之力逼其现形。
    然而,那人似是看穿了鬼王的意图,一见招魂幡出,便知难以久战,当即舍弃少女,抽身遁走。鬼王望着那渐行渐远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他本想乘胜追击,但目光落在昏迷不醒的少女身上时,却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少女脸色苍白,眉宇间隐隐透出一丝绿光,那是锁魂咒的痕迹。鬼王心中一凛,暗道此女来历不凡,定有蹊跷。
    一番探查之下,鬼王惊讶地发现,这少女竟毫无修为可言,与普通人无异。待她醒来后,一问之下更是令鬼王大跌眼镜。原来这少女竟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其父母刚刚惨遭毒手,而凶手正是那假扮鬼王之人。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一切的祸端竟是由她亲弟弟引来的。
    鬼王心中疑惑重重,是什么样的体质竟能引来如此高手的觊觎?他仔细打量少女,却发现她体内除了一个本相灵魂外,竟还隐藏着一具尚未成形的人形灵体。那灵体虽模糊不清,也毫无生机可言,但其存在却是不容置疑的。鬼王心中大喜过望,他深知这等体质若能加以培养,必将是他鬼道一脉的绝佳传人。
    于是,鬼王心生一计。他先是隐瞒了有人假扮他行凶一事,然后以她弟弟的性命为要挟,逼迫少女与自己同行去骗取那传说中的三盏炉。他料定凌烟阁若知此事定不会善罢甘休,届时便可令少女自绝于正道之外。待时机成熟再施以手段攻心为上,一个年仅十岁的少女自然难以抵挡他的诱惑与威胁。
    鬼王的计划看似天衣无缝却也暗藏风险。他深知此行凶险异常不仅要面对正道高手的追杀还要时刻提防那神秘人的再次出手。但他更清楚的是一旦成功他不仅能够收得一名天赋异禀的弟子还能借此机会壮大寒门的势力让正道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然而世事难料就在鬼王即将得手之际意外却发生了。少女因距离过远又有凌烟阁高手以命相搏导致鬼王不得不暂时撤退。回到寒门后鬼王得知少女已被带回凌烟阁心中虽有不甘却也无可奈何。他深知以祝春华的修为一眼便能看出少女的非凡之处自己再想图谋已是不可能之事。
    鬼王虽然未能如愿以偿但心中却也并无遗憾。他深知修行之路本就充满了未知与变数能够遇到如此奇才已是天大的机缘。他相信只要假以时日那少女必将在修真界掀起一番风浪而他鬼王也将因她的存在而名扬四海。
    至于那假扮他行凶之人鬼王虽然不知其具体身份但也从交手过程中察觉到了些许线索。他断定此人必定是正道中人否则又何必如此大费周章地隐瞒身份?他相信总有一天他会揭开这个谜团为那无辜的少女讨回公道。
    而这一切的幕后黑手究竟是谁?他又有着怎样的目的?这一切的一切都将在未来的日子里逐渐浮出水面成为修真界中一段传奇的佳话。
    只是为何这位神秘人物,即便身怀邪道与鬼道双重修为,却选择隐藏其强大的本门功法,反而以相对低微的鬼道之术示人?这背后,或许隐藏着他对自身修为的深刻认知与谨慎考量。在修行界,暴露过多的实力往往意味着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之上,成为众矢之的。而此人之所以如此行事,或许正是为了避开不必要的麻烦,亦或是为了某种更为深远的布局。再者,他虽以鬼道着称,却不顾及与他情深意重的姐姐海内双魂的安危,执意抢夺莫问剑并逼迫其拜师,此举的确令人费解。但若我们深入思考,或许能发现,这背后隐藏着他对莫问剑独特价值的深刻洞察,以及他希望通过这一手段,实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
    接下来,正邪两道之法虽有相互印证之处,但若无机缘或是无有对应,两者之间的冲突便难以避免。天鬼王与人交手时,那假扮者幽冥鬼道所展现出的滞碍,无疑揭示了其本门功法与鬼道之间的某种微妙关系。或许,他的本门功法与鬼道之间存在着某种天然的相克,导致他不得不分出大半修为来暗中压制这股冲突。这既是他修为看似不甚高强的原因之一,也为我们揭示了他身份的另一重可能——正道中人。因为,在正道中,修行者往往更加注重内心的纯净与和谐,对于可能引发冲突的力量,他们通常会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
    进一步分析,这位神秘人物能在天鬼王手中从容离去而不露本门修为,其实力之强,绝非等闲之辈。在修行界中,能够拥有如此修为的人,无不是名动一方的强者。然而,他们之中,却鲜有人愿意为了一个俗世之家而假扮鬼王,行此哄骗之事。这不禁让我们怀疑,此人之所以如此行事,是否有着更为深远的考量?
    而目光转向莫问剑,一个更为清晰的轮廓逐渐浮现。莫问剑天生带着一丝人间之力,这是他在修行之路上得天独厚的优势。若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便需以人间疾苦为煅灼,使其死而复生,从而让人间之力从周身而起,融进他先天之炁。这一过程不仅能使他的修为突飞猛进,更能避免功法反噬的危险。而这位神秘人物之所以如此看重莫问剑,或许正是因为他看到了莫问剑身上所蕴含的巨大潜力与独特价值。
    再谈人间之力与玄门修行的关系。人间之力本属凡尘,乃是人族气运的凝结体。而玄门修行则是逆天而行,虽有天道眷顾,但同时也面临着天道的排挤与打压。这种矛盾与冲突在人皇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人皇者万法不侵、诸般不挡,即便是玄门高手也难以伤其分毫。这正是人间之力可问天高的根本所在。而莫问剑之所以能在短短百年间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就,除了他自身的天资之外,更离不开人间之力的加持与助力。
    至于薄凉子与祝春华的嫌疑问题则更为复杂。薄凉子虽有嫌疑但因种种原因被排除在外;而祝春华虽然身通鬼道且修为高绝但因其自傲的性格以及与薄凉子的深仇大恨而使得他的嫌疑也大大降低。然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是否还隐藏着更为复杂的势力博弈与利益纠葛?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切都绝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内在逻辑与联系。
    这位神秘人物之所以如此行事其背后必然隐藏着更为深远的考量与布局。而这一切的真相或许只有等到所有的线索都汇聚到一起时才能真相大白。
    在岁月的长河中,全心子日复一日地沉浸在修行的世界里,每一滴汗水都化作了他修为增长的养分。终于,他的修为悄然跨入了玄阶的门槛,这在玄门之中虽只是初窥门径,但对他而言,却是一次巨大的飞跃,仿佛打开了通往更高境界的大门。他信心倍增,犹如烈火烹油,誓要一窥高玄的奥秘。然而,修行之路漫长且艰难,非单凭一腔热血与苦修便能抵达彼岸。
    时光荏苒,转眼间三十载春秋已过,全心子的修为却停留在了道玄境的边缘,无法再进一步。他心如明镜,深知一味的苦修已无法助他突破瓶颈。望着山下百姓饱受苦难,他心生慈悲,决定下山历练,或许能在尘世中寻得一丝突破的契机。
    几番下山,全心子以道法济世,渐渐在方圆数百里内树立了威望,正心门也因此声名鹊起。然而,他收徒却极为严谨,讲求缘法二字。有缘者,无论资质如何,他都会大开方便之门;无缘之人,即便是千金难求,他也绝不轻许。正心门因此虽弟子不多,却个个心向道门,道观内也多了几分生机与热闹。
    一日,全心子闭关打坐,忽觉心烦意乱,预感到将有大事发生。他放下悟道,出关等待,然而直至黄昏,道观内外依旧如常,未见丝毫异样。夜幕低垂,子时已过,全心子以为是自己修行不足,难以入定,正欲再次闭关,忽闻天际闷雷滚滚,暴雨倾盆而下。他眉头紧锁,深知此雨异常,恐将引发山洪,危及山下百姓。
    当即,他命众弟子下山救护,自己则腾空而起,御剑而行,直插云霄。俯瞰之下,只见山下水流汇聚,形势危急。他运转道家神通,一剑横扫,搅乱云层,再以神兵穿梭其间,引导乌云散去,将雨水引向四周。经过半夜的奋战,他终于将暴雨洪流化为春雨如油,成功解救了山下的百姓。
    雨过天晴,道观中迎来了一缕清爽的朝阳,七彩的虹桥横跨天际,美不胜收。全心子望着这一幕,心中涌动着莫名的感悟。他意识到,道法自然,无拘无束,无为而治,才是修行的真谛。他豁然开朗,一身的桎梏仿佛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回到观中,他正准备闭关凝结道印,以突破道玄境。然而,就在这时,山下传来弟子们的呼声,打断了他的心境。他尝试多次,却始终无法再次进入那种玄妙的意境之中。他无奈地摇了摇头,感叹机缘已逝。
    道印凝结一半,雏形卡在丹田处无法完成。他深知,若强行烙刻在紫元真炁上,必将导致道法不通,后患无穷。于是,他只能放弃这次机会,转而关注起山下的弟子们。只见他们领着一左一右两个孩童站在面前,一个十岁左右,一个六七岁大。他叹了口气,询问缘由。
    原来,这两个孩童是山下村中的孤儿,因山洪肆虐而失去了亲人。弟子们见他们孤苦无依,便带回了道观。全心子望着这两个无辜的孩子,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深知自己虽未能突破修为瓶颈,但却收获了比修为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生命的敬畏与慈悲。
    从此以后,全心子更加致力于以道法济世,不仅传授弟子们修行之道,还时常下山帮助百姓解决困难。他的事迹逐渐传遍了四方,正心门也因此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方净土。而他本人,也在不断的修行与历练中,逐渐领悟到了道的真谛——那是一种超越了修为与境界的存在,是一种对生命、对宇宙、对万物的深刻理解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