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首都机场,放暑假的孩子们跑到停机坪迎接李国庆。
野狗李国庆这一出门又是好几个月,孩子们都想他了。
好吧。
其实李爱娃想的是李国庆从花旗给她带回来的芭比娃娃,铁杏花想的是漂亮的衣服,李紫苏想的是先进的拍摄器材。
也就长大了、懂事了的铁桃花和李半夏是诚心迎接他的。
坐在加长老死来死银刺犀牛皮后座上,一左一右坐着李半夏和铁桃花俩大丫头,李国庆这老父亲,看着亭亭玉立的俩闺女,老怀大慰。
李半夏:哥,你礼貌吗?
李国庆:就是把你当闺女养的啊。
“大妮儿,桃花,你们这马上大三大四了,有什么打算吗?想不想出国留个学啊?想去哪,跟爹说。哈佛、耶鲁、斯坦福、牛津、剑桥……看上哪个去哪个,爹保证把你们送进去。”
“你是我哥,不是我爹。”李半夏“不满”地说:“哥,你少占我便宜,当心我给我亲爹打电话告状,让他来燕京揍你。”
“哈哈,就算小叔来了,也是揍你不揍我。”李国庆摸着李半夏精干的短发道:“你亲爹可是说了,他不在,我就当你爹管你,该打打,该骂骂,打不听骂不听,就上脚踹。”
“你舍得踹我吗?哥。”李半夏撒娇道。
“额……不是舍不得,是不敢。”李国庆道:“我要是真踹了咱老李家的大长公主,小婶不得杀过来堵着门骂我三天三夜啊。”
“嘻嘻……”
跟李半夏在李国庆面前轻松随意不同,铁桃花则拘谨得多,一直静静地坐在旁边不说话,看着嬉笑的兄妹俩,脸上露出羡慕之色。
“你呢,桃花,想出国吗?”李国庆摸摸铁桃花的披肩长发,问。
“李爸爸,我……我不想出国,我想早点参加工作。”
“叫什么李爸爸,怪生分的,跟爱娃一样,叫爹,你们都是爹的好女儿。等爹老了,还指望着你们这帮小棉袄伺候我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铁桃花对李国庆的称呼就变成了“李爸爸”,跟她说了多少遍了,她就是不改。
“哥,放心吧,我保证给你养老送终,把你舒舒服服伺候走了。”
“大可不必。”李“老父亲”麻了:“养老是应该的,送终就算了吧,哥还想多活几年。你这说话多吓人啊,动不动就把我送走。我看你个臭丫头不是贴心小棉袄,你是黑心棉啊。”
“什么是黑心棉?”
虽然小时候家里不富裕,小叔小婶还是尽全力把家里最好的东西给俩妮子。跟着李国庆生活以后,娇养的李半夏更是过上了小公举般的生活,让李国庆养得确实有点不食人间烟火了。
“就是用脏烂差棉花套子、纺织下脚料甚至用医用废料当填充物做出来的棉袄,不但不保暖,穿上还可能对人的身体有害。”
“你才是烂棉花,不理你了。”李半夏把头扭向一边,撅起了嘴。
别看李半夏是孩子们里面年龄最大的,但她也是最爱撒娇的。
不过她的真性情,也就在亲人面前才会流露出来,在外面,在学校里,学生会副主席李半夏可是响当当的铁娘子。
“参加工作?”
李国庆转向铁杏花,道:“你还小,工作什么呀。咱家又不缺你上班挣的那点钱,哪怕你们几个一辈子不上班,爹也不是养不起你们。”
“我想继承我妈遗志,当个优秀的铁路乘务员,为广大旅客服务。”
“你个臭丫头……”李国庆“恼”了:“老子花那么多钱,娇养出来的闺女,养大了是为了让你伺候人的吗?老子堂堂亿万富翁,他们一帮坐绿皮火车的穷鬼,也配老子的女儿服务?”
“工作不分贵贱,都是为社会做贡献。”
“对啊。”
李国庆赶紧道:“你个堂堂燕大高材生,国家花大价钱把你培养出来不容易。你毕业后去干个列车乘务员,这不是对国家资源的浪费吗?你本来可以在别的岗位上,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
堂堂燕大毕业生去跟人家中专生抢列车员的饭碗,这不是浪费是什么?尤其是高校还没扩招,现在的大学生含金量还是很高的。
额……咱老李这个77级大学混子不算。
小桃花你要是真这样搞,恐怕比你的学长还要早上热搜。
66年出生的陕省陆老哥,85年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燕大中文系,毕业后被分配到濒临破产的柴油机配件厂。
之后工厂倒闭,陆老哥无奈选择下海,最终于2003年因在长安街头卖肉被媒体曝出,被称为“燕大屠夫”。
你铁桃花要是毕业就去当列车员,比屠夫还凶残啊。
“在我妈妈的日记里,她希望我们长大了,能接她的班,做一个优秀的列车员。”铁桃花低着头,道。
我踏马最讨厌的就是日记。
好人谁写日记啊。
这年头,包括后世,铁路子弟能接班,也算是不错的出路,由此才产生了什么铁二代、铁三代。
但是你铁桃花养在老李家,已经实现了更高阶级的跃升了啊。
那个伺候人的活儿,咱是非干不可了吗?
到时候你当个列车员,拎着俩大暖水壶给旅客们倒开水,边上跟俩五大三粗的保镖护驾,那场面,想想都刺鸡。
自己惯出来的闺女,还能怎么办,继续惯着呗。
大不了到时候让她去火车上体验体验,安排点操蛋的旅客故意去给她找茬,让她体会到社会的险恶,看她还一腔热血不了。
“你呢,大妮儿,你想出国留学吗?”李国庆问李半夏。
“我不去。”李半夏道:“没出过国的,都说外国有多好多先进多发达。不过在我看来,也就那么回事。无非就是楼高点车多点,没什么了不起的。咱们国家现在也在高速发展,早晚会赶上和超过他们。”
“哦?”李半夏的话,让李国庆很是满意,但还是说:“不是说外国没有复杂人际关系,不用搞人情世故,更适合搞学术搞研究吗?”
“听他们在那扯蛋吧。”
李半夏道:“一个团体或者组织,只要超过了三个人,就必然会有亲疏远近,就会为了争夺资源勾心斗角,甚至斗得不共戴天,你死我活。这跟在什么国家,什么人种,没有任何关系,人的天性如此。”
“现在外国的科研条件、科研环境确实比国内强,但是人家就是人家,咱们就是咱们,咱们永远成为不了他们。我老师在国外大学当过访问学者,人家核心的东西,根本不会让他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