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皇帝远虑
作者:煮酒笑余生   暴君登基横扫九州最新章节     
    “投降不杀,朕有说过这样的话吗?”
    望着不远处的越军陆续将武器丢掉,秦狄微微皱眉,回忆着自己究竟有没有说过这句话。
    “陛下的意思是?”
    面对张琛的询问,秦狄面无表情的说道:“朕没有任何意思,只是忘记了有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臣记得清清楚楚,陛下未曾说过此言。”
    “朕没说过就好。”
    说话间,他的眼眸的寒意一闪而过。因为,上官云锦回来了。
    秦狄翻身下马,快步迎上前去,浮现出笑意。
    “锦儿真是厉害啊,前些时日斩杀了厨魔,今日又替朕诛杀了镇海王。你若是个男儿身,必会成为朕的得力干将。”
    闻言,上官云锦美眸内的白眼一翻,瞪向秦狄。
    “这么快就嫌弃我是个女儿身了!”
    “这叫什么话,女儿身才好。你若真是个男儿身,朕还不一定要你呢!”
    “启奏陛下,沙云傲已死,其主力已经溃败。麾下兵士,大部分已经投降。未降者,正在被我军围歼。”
    身后传来莫厝的声音,秦狄止步转身。
    秦狄:“将我们的兵士全部扯下,让那些战俘去解决负隅顽抗的越军。权当他们纳下的投名状,如果连这些都做不到,只能说明,他们不配成为大汉兵士。这样的人,就让他们永远留在这里陪沙云傲吧。”
    莫厝:“末将明白。若不是形势所迫,真想将他们全都宰了。”
    秦狄:“牢骚就别发了,速去传令。”
    “诺!”
    莫厝领命,将皇帝旨意传达给另外两位统帅。三人按照皇帝旨意,快速做出调整。
    看着大批汉军开始陆续撤退,被归降的越军取代。秦狄纵身上马,纵观全局。
    双方交战之初,似乎都有所顾忌。毕竟不久前,他们还同处同一阵营。不过转眼的功夫,却针锋相对,成为了生死宿敌。
    “有人临阵倒戈。”
    上官云锦低语一声,却听到秦狄传来一阵冷笑。
    “呵呵,这一幕朕早就想到了。现在临阵倒戈,总要好过日后在战场叛逃。”
    秦狄深邃目光看向被大军包围的那几千人,嘴角闪过冷意。
    ......
    又过了半个时辰,嘈杂的喊杀声彻底终止。整个沟壑内,充斥着一股刺鼻的血腥味。
    地上几乎已经没有了干净的落脚之处,要么被横尸阻挡,要么被血迹染红。
    沙云傲带来的十几万大军,仅有三万人存活了下来,而他们现在的身份,是汉军的战俘。将近两万人溃败而逃,其他人,则全部战死。
    能够取得这样的战绩,算是一个胜仗,险胜。汉军共计投入二十万人,最后只剩下了十二万。
    如果按照战损来看,双方一比一持平。唯一的区别,就是沙云傲死了,秦狄还活着。
    东方天际展露一抹蓝光,秦狄不由自主的打出个哈欠。
    “陛下累了,可先回梁城歇息,此地臣来善后。”
    张琛悬了一夜的心,总算回归安稳。
    “唉,不瞒你说,朕突然感觉身体乏力,倦了。”
    秦狄口中长叹一声,眼睛看向了旁边的上官云锦。
    “浑身酸痛,走吧,回宫好好给朕按按腿,捶捶背。”
    收拾残局的事情交给了莫厝、何奎以及杨世荣三人,张琛则留在此地负责统筹协调大军,安抚降兵。
    天子卫队及锦衣卫,簇拥着秦狄,踏上返回梁城的路。
    “身体不适还是有心事?”
    返回去的路上,已经走出十里,却未见秦狄言语。似乎有些心不在焉的样子,上官云锦不禁好奇发问。
    “嗯?没什么。朕只是在想,我朝版图扩张,政权却极为分散。而今与京都的通讯仍未建立联系枢纽,如何管理这些地方,也是个不小的难题。”
    秦狄的担心不无道理。越国虽名义上被灭,其实还有很多城池并未归降于大汉。具体的情况还要看十日后才能定夺。
    即便他打通了梁城与京都的链接,两地之间都直线距离也有将近三千里。就算八百里加急的方式往返两地,也需要五六日的光景。
    “飞鸽传书不行吗?”
    上官云锦思索良久,也只能想出这样的办法。
    秦狄苦笑一声,长叹口气,叹言道:
    “呵呵,飞鸽传书可以传递普通消息。如果是军国大事,很有可能被人截获。这种方式弊大于利,不可取。”
    “范老,越国最为繁华的城池是哪里?可知道有多少人口?”
    听到皇帝询问,范老想都没想,直接答道:“梁城就是越国最大的城池,据张琛大人的初步统计,常住人口在六十万左右。”
    “六十万人,确实不少啊!”
    秦狄低语一声,心中多少有些惊讶。京都的规模远比梁城要大,人口却只有三十多万。
    一路无话,半个时辰后,天光大亮,秦狄一行终于抵达回梁城。
    平定沙云傲,秦狄的神经彻底松弛下来。拖着疲惫的身躯,躺在床上,却无心睡眠。
    脑子里极力回忆着前世各朝各代的发展,想寻求出一条治国的万全之策。
    思来想去,困意全无。
    命人找来一份地图,平铺在桌上,秦狄仔细端详起来。
    “陛下,张大人以及三位将军回城了,是否召见。”
    整整一个上午,他都将自己关在屋内,仔细研究着两地之间的地形地势。直到午时过后,范老缓缓推门而入。
    “让他们进来吧!”
    口中低语一声,目光看向门外,紧皱的眉头慢慢舒展开。
    “参见陛下。”
    四人迈步来到屋内,行君臣之礼。
    “事情都安排的怎么样了?”
    “启奏陛下,大军已经返回梁城,三万战俘暂时扎营在城外十里之处,如何安置,等待陛下圣裁。”
    张琛上前一步,嘴里的话言简意赅,清晰明了。
    “对于三万战俘的处置,你们可有什么想法?”
    说话间,秦狄看向三位主将。
    三人对视一眼,就见何奎上前一步,直言道:“末将以为,可将这些人拆分,分别安插在各营内。”
    “末将附议,此举可有效避免这些战俘再次聚集,防患于未然。”
    听着两人的回答,秦狄的目光看向莫厝,眉头轻挑。
    “莫厝,你可有不同意见?”
    见皇帝询问自己,莫厝上前一步。
    “陛下说如何处置,末将照做就是。若是末将能做主,将他们全都宰了最好。”
    “既然已经招降,就不必再说这种话。”
    秦狄冷眼在三人脸上扫过,继续言道:“梁城虽然归于大汉,但越国境内依旧有诸多不稳定因素。故此,朕决定兵分三路,”
    闻言,三人一愣。
    杨世荣上前一步,开口道:
    “陛下,虽说沙哲旧部会有负隅顽抗之辈,但越国溃败灭亡已经是大势所趋。兵分三路对付他们,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之意。”
    杨世荣的意思,秦狄自然知道,他是想说劳师动众,浪费资源。皇帝面前,这种话自然不能直说,只能委婉的表达其中意思。
    “区区一个越国,自然不值得朕劳师动众。”
    秦狄话音刚落,就见莫厝双眼微微圆睁,惊呼道:“陛下是要征讨荆州?”
    秦狄:“莫爱卿说的没错,朕正有此意。不仅是荆州秦浩,滨州丰炎的封地,朕也要一并收回。滨州王丰炎依附秦浩,出兵幽州,已是谋逆之罪。朕,要灭他满门。”
    莫厝:“启奏陛下,臣莫厝请命,率军北上,平息叛乱。”
    他的话一出口,杨世荣与何奎两人也明白了皇帝的意图。这样的好事,他们自然不甘落后,纷纷上前请命。
    “何奎,朕命你统帅十万大军,南下征讨沙云傲旧部,梁城以内,无论城池大小,要么纳入大汉版图,要么,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末将领命。”
    何奎领旨,闪退一旁。
    “杨世荣,朕命你率领十万大军。由梁城出发,一路北上,入滨州,收复失地。途经之地,拒降大汉者,杀无赦。”
    “末将领命。”
    杨世荣领旨后,闪退一旁。
    “莫厝,命你统十五万大军,由梁城出发,直入荆州,配合狄青,先行剿灭李庆所率大军。而后再挥师南下,清剿荆州的乱臣贼子。”
    “大军休整三日,三日后按照朕的部署,分头行动。”
    “末将领命。”
    说完这些,秦狄看向张琛。
    “朕决定将梁城改为梁都,将其设立为我大汉的第二国都,你以为为何?”
    “国...国都...第二国都?”
    皇帝的话,属实令张琛大吃一惊。不仅是他,三位将军以及服侍在侧的范老也是满脸错愕。
    自古以来,每个国家都只有一个国都。除非这个国家遭遇战乱,君主逃亡,才可能设立第二个国都。再有一种可能,便是经历某种天灾,形势所迫,迁都他处。
    “朕今日仔细研究了越国的地势以及疆域分布,梁城与京都之间的距离太远。我大汉多以山川地势为主,越国却以平原为主。”
    “可利用地势的优势,将这片区域重点发展农业。最多两年,这里便会成为我大汉最大的粮仓。”
    “吾皇圣明,臣以为此举确实可行,且沿途所见之土地肥沃。不过第二国都的事情,是不是再细细斟酌一番?”
    张琛试探性的语气,心中也很清楚,面前的皇帝虽然年轻,却极有主见。
    果然,他的提议,被秦狄直接否决。
    “斟酌?哼,大汉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本应为列国之首,如今连偏安一隅的小国都敢觊觎。百姓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已经成为列国眼中眼中的笑话。”
    “朕已经决定,今后每隔千里,必有一座超大型城池。集政治,军事为一体,全力发展民生经济。”
    “梁都,今后将会负责统筹荆州以南所有疆域的统筹,同时也会成为战略储备要地。东可俯视东海,西可联合蜀州,提防南蛮。”
    这番话自秦狄口中提出,面前几人彻底愣住。
    几位将军还好,皇帝怎么说,他们便怎么做。
    最为错愕的当属张琛。皇帝这番话的蓝图,彻底将他震撼。
    曾几何时,自己不也有着这样的雄心壮志。飘零半生,时运不济,未得贤君。当年的傲气和壮志雄心,被岁月磨平,逐渐变得淡化。
    其实张琛心中也很清楚,已经过了不惑之年,也该知天命了。今日听闻皇帝此言,内心隐隐触动,热血再次沸腾。昔日的憧憬与雄心抱负,再次油然而生。
    “若陛下执意如此,琛愿舍余生,助陛下完成亘古未见的千年大计。”
    张琛昂首挺胸,脚迈阔步。径直来到桌案前,深深一躬,口中之言,底气十足。
    秦狄双眼在张琛身上反复打量着,没有同意也没有拒绝。
    “现在说这些还为时尚早,现在你需要做的,便是对越国原有的官员做些细致的调查,何人可用,何人不可用,此事乃为重中之重。朝廷,现在缺人呐!”
    听皇帝长叹一声,张琛深吸口气,沉吟片刻,开口道:
    “说到这里,臣倒是想到了一件事情。如今已是七月,距离陛下设立的秋闱科考,还有两个月的时间。陛下不妨下令,在梁都举办一次科考,可用于人才的选拔。”
    秦狄:“最近忙于征战,朕竟然将秋闱大考的事情忘记了。爱卿提醒的很及时,这件事情朕就交给你去做。”
    张琛:“诺,此事臣必当竭尽全力。只是两个月的时间准备,似乎有些仓促。臣建议可以将秋闱大考的时间延长到十月底,三个月的时间准备,相对而言要稳妥许多。”
    秦狄短暂沉吟后,轻轻摇头。
    “不必,机会往往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若有真才实学,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机会,并未时间。既然这里已经是大汉疆域,就不能特殊对待,秋闱大考就与京都同步进行吧。”
    张琛:“遵旨。臣即刻就去操办此事,争取今日便将秋闱大考的消息通令到各州府。”
    秦狄:“好了,你们都下去吧,按照各自职责,前去准备。”
    皇帝话音落下,众人纷纷退出。屋内,只留下的范老一人。
    “朕让你派人去查的事情,进展如何了?”
    “已有消息传回。”
    日头偏西,烈日依旧灼热。远处的屋顶上,肉眼可见的有热浪升起。
    屋内,秦狄听着范老的回禀,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