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挟天子出征
作者:韩小春偷带鱼   重生夏侯,从街亭开始最新章节     
    就在幽州军光速夺下冀北两郡时,早有准备的洛阳中军也在数日内集结完毕,出征平叛。
    此时洛阳还不知冀北的战况,有意思的是,幽州叛乱的第一手消息竟是从一个意想不到的人那获得的。
    兖州刺史州泰斩使表态,让夏侯献倍感欣慰,当即赐他假节之权,命他召集兖州诸军备战。
    不过夏侯献并未急着让州泰北上,而是令他留在河南,毕竟河北还有邓艾的驻军,不用太过紧张调度,这反而会使河南空虚。
    毋丘俭的“讨贼檄文”中打的是太后和齐王的旗号,尽管庙堂诸公都知道这是子虚乌有的事,但天下人却不一定都清楚。
    毋丘俭此举相对于是公开否认了曹启皇位的正统性,于是乎夏侯献此番打算带着七岁的小皇帝一同出征。
    此刻的西堂内,一脸稚嫩的曹启在宫女的服侍下换上冕服。
    之后他坐在龙榻上,不安地跺着脚,不多时唤来小黄门李禅。
    “陛下。”李禅恭敬地站在阶下。
    “李卿,可有蜜水?朕,朕渴了。”
    曹启依稀记得第一次来这太极殿,喝下那杯蜜水后,紧张的情绪便一扫而空,这让他产生一种依赖。
    “有的,陛下稍候,奴婢这就去张罗。”李禅立刻吩咐了下去。
    没过多久,李禅听到外面有小宦官叫他,遂向皇帝行了一礼,转身向门外走去。
    到了门外,抬眼便看见一身着年轻官员,那人穿绛朝服,头戴武冠,冠帽右侧有金蝉纹饰,插着貂尾。
    李禅很快认出,此人正是丞相大公子,关内侯,散骑常侍,夏侯淼。
    夏侯淼左手持瓷杯,右手扶着佩剑,他看向李禅,随即单手解下佩剑,递给对方。
    “李内官,陛下准备好了吗?”
    李禅答道:“陛下看上去有些紧张,向奴婢索要一杯蜜水。”
    “我来吧。”夏侯淼抬起手中瓷杯,笑着向堂内迈去。
    堂外光线明亮,曹启抬眼看去,只看到一道高瘦的阴影,但他没多想,开口便问:“李卿,蜜水拿来了吗?”
    直到那人走近,曹启才看清那人容貌,不禁有些变色。
    夏侯淼向天子走去,他虽然卸下了佩剑,但却没有躬身屈步而行。
    曹启觉得哪里不对,但又觉得理所应当。
    不过到了近前,夏侯淼还是恭敬地把瓷杯奉上。“陛下请用。”
    曹启小心翼翼地接过,抿了一口,随后才咕咚咚喝了起来。
    “陛下,要起驾吗?”
    耳边传来夏侯淼的声音,那语气里并没有催促之意,但曹启却愈发的紧张起来。
    半晌,他终于鼓起勇气问了一句:“朕可以不去邺城吗?”
    闻言,夏侯淼迈前一步。
    曹启心中惊愕,有点后悔问这句多余的话,于是想连忙改口。
    可这时,夏侯淼却停下了脚步,拱手道:“陛下顺应天命,继位为君,没有人可以否认您的正统。”
    “现如今贼人企图让无道之人复辟,这是对您的挑衅,这是对您的蔑视。”
    “故而我等忠贞之士,绝不能让贼人辱没了陛下的尊名,而今只有陛下亲临河北,才能使将士众志成城,才能使河北归心。”
    曹启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尽管他暂时想不通皇帝亲征这里面的各种政治意义,但此刻他觉得夏侯淼说得对。
    “夏侯卿,备驾吧。”
    “臣,遵旨。”
    ....
    在安排完曹启仪仗等诸多事宜后,夏侯淼回到府中向阿父汇报进展。
    此番作为皇帝内侍,他不仅负责伴驾,同时还临时行相府参军事,一同随大军出镇邺城。
    其实早在战前,夏侯献就对毋丘俭的实力做了评估。
    首先,魏国在经过一次“相对详尽”的人口普查后得知,魏国倾国之力最多可调动55-60万兵(包括军屯)。
    这其中关中一带常驻兵力8万左右,凉州一带为了防止羌胡叛乱,也有常驻兵力2万。
    单是一个西部战区就几乎抵得上蜀汉举国之兵,这也就是为什么自武侯之后,蜀汉历代执政者都不愿大肆兴兵,以举国之力来赌一个虚无缥缈的未来。
    而在南线的荆州,原本只有襄樊一带的魏军便有8-9万的常驻兵力,在这几年不断扩张后,更是来到了恐怖的13万。
    至于东线的扬州,那里靠近江东最核心的区域,早在曹休、满宠时期就常驻15万,现如今东线战事不多,有一定程度的裁减,再加上此前王司空送了一波,但尽管如此,也有10万可战之兵。
    而作为魏国的核心,洛阳京畿之地,象征着魏国最强军队的洛阳中军,常备军力大约10万。
    最后来说北疆。
    自从柯比能死后,北方鲜卑诸部不成一体,故而北境的军事压力小了不少。
    但尽管如此依旧要放重兵屯住。
    因为胡人部落不像中原,他们很容易一下子就呼呼啦啦地拉出十万之众,虽然他们有的发根木棍就能称得上是“兵”了,但谁也不敢坐视胡人南下,肆意劫掠。
    所以幽州军常备有6万兵力,且都是民风彪悍之辈,再加上当年夏侯献北征辽东后并未大肆杀戮,故而辽东的人口还保持在一个健康线上。
    如果毋丘俭尽出幽州之兵,再请鲜卑助战,沿途再招降、吞并河北之兵,亦可成为坐拥10万大军的庞然大物。
    因此,夏侯献相当重视。
    此番大军出征,夏侯献命大将军秦朗留守洛阳,卫将军曹爽随军出征。
    当然这并不是不想给秦朗立功的机会,也不是担心曹爽其人,而是因为辅政大臣不能全部出京,必须有人在内安定朝局。
    对此秦朗表示理解,他本人对更进一步没那么多渴望,或者说他待着不动,便是对丞相最大的支持,日后坐等封赏就是。
    六月十三,大军分别从小平津和孟津北渡黄河,来到河北便进入了河内郡的地界。
    很快,大军行至沁水南岸,眼前一座小城映入眼帘。
    车辇上的夏侯献望了一眼天边的落日,叫卫兵唤自己的长子来见他。
    “大人。”夏侯淼骑马而来,拱手道。
    “文浩。”夏侯献颔首,亲切地唤着长子的小字。
    “淼”有水势浩大,广阔无际之意,故而取字“浩”。
    至于为什么选“文”,其实一开始夏侯献是想选“子”字,毕竟“子”有谦退之意,常用于表字。
    但父辈那一代几乎都是“子”字辈,比如曹子桓、曹子建、先父夏侯子林、亲叔父夏侯子江、夏侯子臧等。
    故而弃之不用。
    “文浩,传我令,叫大军于城外下营休整,你随为父进城。”
    “诺。”
    夏侯淼转身离去,走了两步又抬眼看了一眼那城楼,上面写着两个字——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