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失落的国宝
作者:东北溜达鸡   直播鉴宝:大哥可真刑啊最新章节     
    “我知道,《圣经》的故事就是从《永乐大典》翻译过去的。”
    “没错,是亚里士多德翻译的。”
    “没有《永乐大典》,瓦特就发明不了蒸汽机。”
    “对,没有《永乐大典》牛顿就发现不了相对论!”
    “听说牛顿就是崇祯的儿子,原名叫朱慈炖。”
    “等会儿……发现相对论的不是爱因斯坦吗?”
    《永乐大典》四个字算是勾起了宝友们的讨论欲,大家疯狂抠弹幕。
    何仁人都傻了,他知道宝友们在玩梗,可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这些是假的,万一有人信了,那就不好了。
    所以何仁连忙解释道,“大家还是别玩梗了,《永乐大典》确实牛逼,但没有你们说的那么牛逼,什么相对论、蒸汽机都发明不了,还有说光刻机的……你们差不多得了。”
    大部分宝友都哈哈大笑,也不是他们喜欢玩梗,是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人跳出来把这些谣言重新传播一遍,很多不明真相的人就会上当……
    “有宝友问,《永乐大典》到底是什么书籍,正好,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在一片王八蛋编弹幕的骂声中,何仁慢慢开口,表情也变得凝重,“《永乐大典》成书于明永乐六年,正文一共卷,另有60卷目录,共卷,分装成册,字数3.7亿。”
    “《永乐大典》是全世界公认的,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辑录了从先秦到明代所有的书籍,包括经、史、子、集和农业、手工业、医学、科技以及戏曲、小说、占卜等内容,包罗万象,无所不含。只要你能想到的,几乎都能在《永乐大典》里面找到。”
    何仁此话一出,宝友们都懵了。
    其实很多人只是听说过《永乐大典》的名字,并不清楚它的内容,现在听何仁说3.7亿字,人都傻了。
    张诺趁机问道,“你刚才说《永乐大典》,这不是《文献大成》吗?”
    何仁笑道,“《文献大成》就是《永乐大典》的初版。永乐元年,朱棣想要编纂一部能名留青史,造福万达的大型类书,于是命内阁首辅解缙主持编纂。解缙召集了一百余人,耗时一年,编成《文献大成》献于朱棣,谁知朱棣十分不满。”
    “他为什么不满?”
    “因为内容太少了,朱棣当时的圣旨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解缙没能领悟到朱棣的心思,于是就靠边站了。”
    “朱棣又命少师姚广孝主持编纂,这次姚广孝前后召集了三千余人,耗时五年,才有了这部鸿篇巨制。朱棣非常高兴,亲自作序并赐名《永乐大典》。”
    张诺又问道,“那这十三本《文献大成》其实不是《永乐大典》?”
    “也不能这么说。姚广孝没有把《文献大成》推翻,而是在基础上重新编纂,所以说这十三本《文献大成》很有可能就是《永乐大典》的其中一部分。”
    “应该可以确认,《文献大成》就是《永乐大典》。”
    就在这个时候,米老突然扬了扬手中的一本《文献大成》,说了这么一段话。
    何仁十分震惊,“米老,当真?”
    米老点点头,“起码这本的内容和《永乐大典》其中一本一模一样,我在国家图书馆看过《永乐大典》的高清影像数据库,可以确认。”
    何仁这边还在震惊,宝友们已经看不懂了,“怎么还能有两本一模一样的?”
    何仁只好解释道,“刚才已经说了,《文献大成》的初版,有两本一模一样的很正常。而且真正的《永乐大典》其实也有两个版本,分别叫正本和副本。”
    “正本就是朱棣亲自作序的那套,不过这套已经不知所踪了。”
    张诺愣了,“不知所踪?”
    何仁点点头,“确实不知所踪,一册都没留下来。”
    “那去哪了?”
    “一般来说有四种猜测。万历二十五年,紫禁城遭遇过一次大火灾,很多人猜测《永乐大典》正本毁于这场火灾。”
    “另外一种说法是,毁于嘉庆年间的乾清宫大火,不过这两种说法比较靠不住,支持的人不算多。”
    “哪种说法靠得住?”
    “一种是毁于明末战乱,不过没有证据。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永陵里面,也就是跟着嘉靖一起殉葬了。毕竟副本就是嘉靖要求抄写的,有一定市场。”
    众人都傻了,他们还真没想到《永乐大典》一点消息都没有。
    何仁两手一摊,“《永乐大典》正本的去向确实很奇怪,按理说明朝距离现在不算是太远,各种历史和大事件都有记载,偏偏这一点,记载很少,只有几例孤证,堪称史上一大悬案了。”
    “那副本呢?”
    何仁叹了口气,“副本的去向就比较清楚了,一直流传到了清代,却没有受到重视。到了雍正年间,《永乐大典》才由皇史宬移藏到翰林院,一些学士和编修官才得有借阅机会。”
    “然后呢?”
    “然后就被这些学者给偷了不少。”
    “啊?”
    “是真的。”何仁只能又叹气了,“道光年间,《永乐大典》就被扔在翰林院,根本无人看守,于是一些官员便开始偷了。他们早上带一件棉袍进翰林院,晚上就藏一两册书在衣服里,然后穿上回家。”
    “光绪元年的时候,光绪重修翰林院,顺便清点了一下《永乐大典》,只剩下了5000余册。”
    “那还是有不少啊?”
    何仁哼了一声,“然后他们就继续偷,二十年后,再次清点,只有800余册了,一万多册的书,居然被偷光了。”
    “那就没传下来一些?”
    “传个屁!”何仁没好气地说道,“你以为他们偷书是爱书吗?他们是为了卖钱!当时不少洋人看中了《永乐大典》,高价收购,就这样卖了不少。后来八国联军进北京,又毁了不少,抢了不少,导致现在已经所剩无几了。”
    众人都有些义愤填膺,张诺觉得无法理解,“不是,清朝的皇帝,为什么如此不重视《永乐大典》?”
    “哼。”何仁翻了个白眼,“他们是为了维护统治。”
    “啊?”
    大家都没想到,《永乐大典》还和统治有关系?
    “当然有关系了。”这次说话的是钱老,“乾隆得知《永乐大典》的事情之后,也准备效仿,于是弄了一部《四库全书》出来。”
    “可《永乐大典》信奉的是毋厌浩繁,对于存在争议的史料大多采用罗列的方式,使之并存,并不会因为个人喜好而改变历史,也没有认真考证。”
    “《四库全书》就不一样了,乾隆先是将农业、手工业、医学、科技、戏曲、小说等内容舍弃,在编撰的时候仅仅辑录了经、史、子、集四部。”
    “然后又对不利于清朝统治的原始文献书籍进行了大量修改、删除。比如岳飞的《满江红》里有一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在《四库全书》里面被改成了‘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
    “简直不伦不类!”钱老越说越生气,“所以有时候很多人开玩笑,我都懒得纠正,要是《永乐大典》一直流传下来,凭借里面诸多记载,我们也有可能像西方一样工业革命……”
    何仁连忙拦住钱老,民科还是要不得的……
    就在这个时候,何仁接到了杜潇文的电话,让他站在原地不要走动,他现在就带人过来。
    何仁也知道《永乐大典》现世,肯定会引起各方震动,杜潇文也是为他好,有杜潇文在,其他人也不敢随便打他的主意。
    只是何仁没想到,杜潇文来得这么快,不到半个小时,他就带着央妈的记者一起赶到,这种失落的国宝,肯定要足够重视。
    跟杜潇文一起来的,还有文物局的领导。
    看这个架势,何仁就知道这十三本书保不住了,他也很痛快地同意将这些书捐献给国家,唯一的要求就是在捐献之前让他带回家复制一套,然后在他的私人博物馆开业的时候,展览一周。
    这个要求领导们无法拒绝,毕竟书是何仁的,就算不捐,他们也无法强制。
    当然,何仁的想法是回去看看,能不能抽十三次奖……
    又是拍照,又是接受采访,这一忙活,几个小时又过去了。
    就在摄制组准备离开的时候,何仁也把这套书拿了起来,可是一入手,他就感觉到了不对劲。
    最后一本书,有点太厚了!
    何仁心中一动,将最后一本翻开,一下就找到了问题所在——绢本书皮里面,居然藏了一张叠起来的纸!
    在众人震惊的目光中,何仁打开了纸,上面没有多余的信息,只有一个一个连成一排的名字。
    杜潇文的声音都开始颤抖了,“这是……编纂《文献大成》的名单?”
    何仁摇摇头,“应该不是,这里面没有解缙的名字。杜老,你说有没有一种可能,剩下的《文献大成》,就在这些人手里?”
    “嘶~”
    所有人都倒抽了一口冷气,还真有这个可能。
    毕竟当年朱棣不喜《文献大成》,除了觉得内容不够丰富以外,他还认为《文献大成》不够大气,规格太小。
    于是到了《永乐大典》,就变成了高50.3公分,宽30公分的单本,颇具皇家威仪和气魄……
    想到这里,大家又开始激动了。
    杜潇文一把将名单拿在手中,“小何,这份名单……”
    何仁耸了耸肩,上面的名单,应该都是明朝时的官员,先不说他们手里的《文献大成》还会不会保留下来,就算有,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查找这些人的后代。
    这个工作量太庞大了,还是交给国家去找吧……
    当天晚上,何仁带着十三本《文献大成》回家,抽到了大量经验,直接将他的鉴宝眼升到高级。
    升到高级之后,何仁发现自己居然可以完全看透宝贝的来历,甚至能看到经手人。
    这个时候何仁才知道,老张的祖上便是当初参与编纂《文献大成》的成员之一,当初他因为不满朱棣对解缙的所作所为,于是和其他同仁一起,将《文献大成》分了,分别当成传家宝保存下来,以求他日可以重见天日……
    这么看来,如果按照那份名单寻找,还真有可能找到一部分《文献大成》,虽然不能组合成完整的《永乐大典》,但也能为我们了解历史,做出卓越的贡献。
    ……
    半个月以后,何仁的私人博物馆如期开业。
    这次还真算得上高朋满座。
    在杜潇文的带领下,古玩协会几乎是倾巢出动,都来给何仁站台。文物局为了感谢何仁的捐赠,局长和副局长联袂前来。
    央妈也派了记者,全程报道,据说还会上新闻联播……
    毕竟何仁的私人博物馆展出的东西太让人震撼了,不说别的,常满杯和上清珠这两件传说中的瑰宝,就足以震惊世界。
    另外,赵姐、张翰宇、唐僧这些娱乐圈的朋友也纷纷前来祝贺,还吸引了一批狗仔队过来。
    这下何仁算是彻底出名了,新闻联播加娱乐报道,他再想在地摊上捡漏,怕是不太容易了……
    不过无所谓,何仁接到了上面的任务,让他去海外转转,一边直播宣扬中国文化,一边捡漏迎回流失在海外的国宝。
    短短几年间,何仁便收获颇丰,找回了许多遗失在国外的至宝。
    何仁,也成了一代宗师。
    就算若干年后,何仁带着张诺退隐江湖,江湖上也一直流传着他的传说……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