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前往征服东匈奴帝国龙庭的征程,给予东匈奴帝国敌人最沉重的打击,让他们一蹶不振,使大秦帝国的安全隐患彻底烟消云散。
在前往东匈奴帝国的龙庭道路上,石城王华天雄思考着接下来的战略和战术,他深知这次行动的重要性,不能有丝毫差错,每一个决策都关系着无数士兵的生命,他必须慎之又慎。
他与将领们商讨着如何突破东匈奴帝国龙庭的防线,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如何迅速摧毁东匈奴帝国的核心。
在紧张的战局中,石城王华天雄展现出了卓越的智慧和果敢的决策。他将所有的龙虎贲官兵收入星域鼎空间,借助四阶初级金雕王的神速,如闪电般飞向三支军队所摸索到的匈奴龙庭所在地。
时间紧迫,距离石城王华天雄离开铁石新城已经过去了两个月,再过一个月,铁石新城将迎来兽潮阶段。
兽潮结束后,他将被迫离开大秦帝国,前往更远的地方。因此,华天雄倍加努力,竭尽全力降低整个大秦帝国的安全隐患,所以重创东匈奴帝国单于的力量,就成为了他计划中的重要一步。
东匈奴帝国虽然丧失了百万大军,但其元气并未受到重大创伤,尤其是在与西匈奴帝国的边境处,还有 500 万东匈奴大军在与西匈奴帝国的力量对峙。
华天雄决心进一步削弱东匈奴帝国的力量,特别是单于吐谷浑的势力,华天雄计划扶持匈奴左贤王铁木尔,使其与东匈奴帝国单于分庭抗礼,这样有助于为大秦帝国建立一个稳固的后方防御阵线。
经过半天四阶初级金雕的疾驰,如闪电般飞向三支军队所摸索到的匈奴龙庭所在地,四阶初级的金雕王速度,绝非陆地上的四阶妖兽所能比拟的,并且在高空中,华天雄能够一览整个匈奴大草原的广袤和地形。
华天雄终于赶到了三支大军的交汇之处,此时,三支大军已经将东匈奴帝国单于所在的龙庭团团包围。
他们深知,与东匈奴帝国单于吐谷浑的斗将过程中,双方各有胜负。尽管三支大军中有许多武将,从八阶到六阶不等,但东匈奴帝国的单于仍拥有不少高端力量。
很快石城王华天雄就发现了东匈奴帝国单于的所在地,也就是东匈奴帝国的龙庭所在地,苍狼山谷,此时从高空中查看,甚为壮观。
苍狼山谷,周围就是连绵不断的丘陵草原,绵延数千里,位于东匈奴帝国的西北部,也是匈奴帝国的龙庭所在地。
以前匈奴帝国势力弱小的时候,被大秦帝国以及赵国等国打败的时候,他们就会逃入到连绵不断的沧浪丘陵群山中,从而休养生息,等待实力壮大之后,才敢重新突出龙庭所在的苍狼山谷,进入更平坦的匈奴大草原上。
所以,能够打到东匈奴帝国的龙庭,也意味着农耕民族相对于游牧民族的绝对优势,否则的话,农耕民族也不可能越过广袤的匈奴大草原,攻击到苍狼山谷,打到游牧民族的老窝门口了。
似乎都在等待石城王华天雄到来一样,华天雄在空中游弋了一圈,才降落在大秦帝国的后方5公里处,然后将所有的龙虎贲官兵全部转移了出来。
所以,很快石城王华天雄就带领着那1.5万龙虎贲官兵到来,只不过此时貌似三大兵团,已经与东匈奴帝国的单于吐谷浑所带领的大军,已经对峙了起来,大战一触即发。
当然,三支大秦帝国的大军,依然不惧吐谷浑带领的东匈奴帝国的大军,虽然东匈奴帝国的大军数量在百万人之上,但是三支大秦帝国的军队毫无畏惧,依然战意盎然。
就在石城王华天雄,带领着那1.5万龙虎贲官兵来到了三支大军之后,才被三支大军赫然发现,他们内心里瞬间惊讶极了,没想到石城王华天雄到来的速度如此之快,还担心石城王会落下这场旷世之战。
随着石城王华天雄带领着龙虎贲官兵,逐步来到了大军的前方,三支大军所有官兵都知道了石城王华天雄的到来,于是瞬间大声喊道,
“石城王,威武!石城王,威武!”
“大秦帝国,必胜!大秦帝国,必胜!”
就在石城王华天雄来到两军阵地的最前方,也看到了5公里外对面大军之中的东匈奴帝国的单于吐谷浑,正在一处大纛之下。
自然,石城王华天雄的神识扫射之下,很快就清楚的了解了东匈奴帝国的单于吐谷浑的修为,已经达到了武将九阶初级的水平。
同时在其身后的中军中,三万大军,几乎全部都是武将修为的武者,虽然大部分都是武将四阶一下修为的武者,但是也不失为匈奴大草原上一支强大的游牧力量。
果然,石城王华天雄虽然自信大秦帝国的三支大军的力量,但是在与这一百万东匈奴帝国的大军厮杀后,估计也会损失严重,当然,这不是石城王华天雄想要的结果。
所以,石城王华天雄瞬间感觉到自己带领的这1.5万名龙虎贲官兵到来的及时有效性,至少可以让大秦帝国的45万大军,减少损失一半以上。
就在黄彦虎、独孤圣、铁木尔向石城王华天雄请安时,对面的东匈奴帝国的大军立刻发生了动作,首先是单于吐谷浑立刻发出了进攻的命令,随着轰鸣的长角吹响,华天雄就意识到了敌人的进攻动作。
当然,石城王华天雄没有任何的犹豫,立刻大吼一声,声震整个苍狼山谷,5公里以内的所有大秦帝国官兵,全部听的清清楚楚。
“所有大秦帝国的将士,随本王出击,歼灭所有的匈奴大军,直捣王庭,活捉吐谷浑!”
然后,就听到广大大秦帝国的将士,立刻喊道,
“直捣王庭,活捉吐谷浑!”
“直捣王庭,活捉吐谷浑!”
“直捣王庭,活捉吐谷浑!”
……
就在东匈奴帝国的大军开始逐步跑步,45万大秦帝国的大军,在石城王的带领下,迅速冲向对面的东匈奴帝国的大军。
华天雄身先士卒,带领着龙虎贲官兵,如猛虎下山般,直接带领着龙虎贲官兵,冲向东匈奴单于吐谷浑的中军大纛所在地,一路冲锋,自然战斗异常激烈,血腥弥漫,但他们毫不退缩。
包括石城王华天雄,此时的华天雄施展凤翅镏金镗武技,如行云流水,如惊雷闪逝,凤翅鎏金镗的光芒,如同一个太阳般照亮了整个战场。
他与东匈奴帝国单于吐谷浑的对决,犹如两颗流星在夜空中碰撞,每一次交锋都伴随着巨大的力量碰撞,周围的空气都被激荡得扭曲起来。
东匈奴帝国单于,此时也挥舞着他的巨剑,每一剑都带着凌厉的气势,试图劈开石城王华天雄的防御,但是华天雄则灵活地运用凤翅鎏金镗,巧妙地化解着对方的攻击。
他们的战斗技巧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每一招一式都蕴含着无尽的玄机。石城王华天雄的身形如同鬼魅一般,忽隐忽现,让东匈奴帝国单于吐谷浑难以捉摸。
他们的攻击如疾风骤雨,不给对方丝毫喘息的机会,在一次激烈的对撞中,石城王华天雄突然发力,凤翅鎏金镗如一轮金日般闪耀,带着无与伦比的力量,狠狠地砸向东匈奴帝国单于吐谷浑,虽然吐谷浑也在极力抵挡,但仍被这股强大的力量震退数步。
石城王华天雄则趁胜追击,不给对方喘息之机,他的攻击越发凌厉,如暴风般席卷而来,东匈奴单于吐谷浑一招之失后,渐渐陷入被动,但他依然顽强抵抗,不肯轻易认输。
最终,在石城王华天雄的一轮猛攻下,东匈奴帝国单于吐谷浑的防御,终于被攻破,石城王华天雄看准时机,猛地一脚将东匈奴帝国单于踹倒在地,紧接着,他举起凤翅鎏金镗,准备给对方最后一击。
就在这时,东匈奴单于突然暴起,用尽最后一丝力量,向华天雄扑来。华天雄侧身一闪,随后猛地一脚踢在对方的胸口,将其踢飞出去。
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终于落下帷幕,石城王华天雄以绝对性的实力击败了东匈奴单于吐谷浑,让整个东匈奴帝国为之震惊。
在石城王华天雄将东匈奴帝国的单于吐谷浑击败之后,战场上的局势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本就占据优势的大秦帝国的军队,开始稳居上风,很快就将东匈奴帝国的广大官兵,杀的人仰马翻。
此时,黄彦虎、独孤圣、左贤王铁木尔等人带领的45万大军,加上龙虎贲1.5万名大军,在将大量的东匈奴帝国的低端武者杀死了之后,整个战场上就剩余了不足100万大军在艰苦浴血搏杀了。
当然,此时剩余的100万大军里,大秦帝国的将士们的武道修为,以及高端战力,尤其是在1.5万名龙虎贲官兵的加入后,在高端战力方面,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现在的这1.5万名龙虎贲官兵,全部都是武将六阶以上的武者,而不是之前的武将五阶以下的龙虎贲官兵占据多数。
所以,瞬间高端的武者数量,一下子超越了东匈奴帝国的高端战力,直接将东匈奴帝国单于吐谷浑所在的中军包围,使得东匈奴帝国的大军无法再像之前一样。
所以在那三万名的匈奴中军,被龙虎贲官兵包围并击杀或者打倒之后,整个东匈奴帝国的大军就彻底混乱了,此时的三路大秦帝国的大军,也不再担心东匈奴帝国单于的高端战力,迅速猎杀着实力不如他们的敌人。
直到整个战场上的东匈奴帝国的官兵,被杀的人仰马翻,血流成河,一天一夜的战斗,也让所有的官兵疲惫不堪,此时剩余的东匈奴帝国的官兵已经不多了,除了那十多个尚在负隅顽抗的匈奴官兵外,其余上百万匈奴大军,已经完全被大秦帝国军队猎杀完毕了。
被石城王华天雄一脚踢倒的东匈奴帝国的单于并没有犹豫,他清楚地认识到与华天雄实力上的差距,看到大势已去,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刻迅速在部下的掩护下逃离了战场。
这位东匈奴帝国的单于,并非弱智之辈,而是一位绝世枭雄,他明白这一战过后,东匈奴帝国的实力将大大削弱,再也无法保持在与大秦帝国对抗中争雄。
当然在吐谷浑逃跑的过程中,华天雄也传递给了他一个明确的信息,那就是大秦帝国不会再与他为敌,更不会继续追杀他,而是会全力以赴确保东匈奴草原的安全。
自然而然,华天雄带领着剩余30万的大秦帝国的军队,在彻底打败单于吐谷浑之后,彻底攻入到匈奴王庭城内,彻底将整个匈奴王庭抢掠了一番。
这一次劫掠,不仅杀死了超过80万东匈奴大军,同时也俘虏了40万名东匈奴大军,更是俘虏了上百万的东匈奴帝国子民,当然,石城王华天雄,立刻将这些全部交给了左贤王铁木尔管理。
不仅如此,更是将整个匈奴王庭的所有财富和牛羊马匹,全部劫掠一空,至于缴获的粮食、丹药、灵药、银子,不计其数,华天雄自认为,匈奴王庭所缴获的财富,至少是从燕王手里缴获的10倍以上。
就这样,石城王华天雄也在匈奴王庭扫荡了6天的时间,当然,也彻底将新俘虏的东匈奴帝国的武将修为的官兵全部驯服,这才离开匈奴王庭。
确保石城王华天雄,并没有追进到苍狼丘陵山岭里,这让东匈奴帝国的单于吐谷浑在逃跑中稍稍安心,直到半个月后,才敢重新派人到苍狼山谷探查,然后重新返回到苍狼山谷蛰伏发展,从此再也不敢与大秦帝国发生战争。
毕竟石城王华天雄也深知,东匈奴帝国需要保持一定的实力,与西匈奴帝国在边境地区继续对峙和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