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5章 蚂蚁
作者:曾经心动Zzz   脑变最新章节     
    朱友来一家带着曾凡的药瓶离开了。
    曾凡没有去楚瓷厂继续研究烧瓷,回到小楼的一层客厅,已经临近中午,他知道楚妍就快回来了。
    这几天他频繁穿越到蛮荒世界,在那边进行基因编辑实验,今天拿出来这两种治疗菌已经是第五代产品了,确认没有问题才在这边制造出来。
    他的研究成果当然不止这两种菌群,原先他想通过改造芦荟和仙人掌这样的特殊植物当作食品,用来帮助普通人修复全身细胞缺损,达到他现在这样的身体素质。
    深入编辑细菌的基因后,曾凡发现完全可以不用那么麻烦,通过一系列不同的功能菌群,就可以完成他过去对自身做的所有细胞修复工作,虽然时间要更长一些,可是安全性也会提高,全身各系统修复可以设计的更合理,菌群做这些工作也可以更加持久。
    既然所有细胞都能修复,人类的所有先天缺陷、生理性疾病都不再是太难的问题了。
    当然,思维认知混乱引起的精神疾病不确定管不管用,别的病曾凡能拿自己的身体进行实验,精神病他自己没法实验。
    理论上,如果这些菌群的功能得到确认,把它们变成人类的共生菌群,普通人不需要改变基因,不需要像他这样修炼,也能做到长生不老。
    这些,也只是最理想的状况。
    不过,通过治疗菌治愈人类大部分生理性疾病和身体残缺,曾凡觉得努努力还是有可能做到的,至于长生不老,如果一个人的自身认知跟不上,可能长久的活着也是一种痛苦,或者成为社会的毒瘤,也未必是好事。
    相比之下,让何芳做的治疗实验,也算对外界的一种试探,看看不同人群的接受程度如何。
    对于治疗菌的效果,曾凡还是很有信心的,这也是基于他这段在蛮荒世界的研究,对包括自己在内,多种生物的基因编码有了很深入的了解。
    交给何芳带走的治疗菌也只是他最初级的作品,如果能得到普及,对大多数病人都算是好消息,可以减轻不少人的病痛折磨。
    治疗菌在医院实验室只需要消耗少量葡萄糖,就能不限量的培养,成本可以忽略不计,能让所有病人都得到相同的治疗,还可以减轻很多低收入患者的负担。如果大规模的普及开,能受益的人更多,从做善事的角度来说,可比他在家里挨个帮人看病有效率多了。
    细菌只是最初级的生命物种,曾凡当然不会止步于此,当前他的兴趣转移到了更高级的昆虫身上。
    刚学编程的时候,他也是先易后难,先做反恐外挂,再做魔改红警,最后才独立做大型游戏,研究基因编码也遵循相同的规律,几种治疗菌就是他的练手作品。
    跟微米尺度的细菌相比,肉眼可见的昆虫就复杂多了,无论是碱基对数量,还是身体结构,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别。
    不过自己的身体这么复杂的系统曾凡都研究过了,相比之下,昆虫的身体结构还是简单许多,只是要对照碱基编码把各部分结构和功能都搞明白,也需要不少时间。
    原先曾凡的对身体的研究都是在细胞以上层面,勉强到蛋白质的层次,现在要从生命最基础的碱基序列开始研究,难度当然上升了一个层次。
    好在原先的研究不算白做,所有生物的蛋白质都有很多相同相似之处,每个基因对应一种蛋白质,这部分编码碱基序列他不需要花费太多功夫,主要的精力都在研究蛋白质功能用法的非编码碱基序列。
    曾凡当前主要目标就是昆虫中的最有代表性的种群,蚂蚁。
    根据当前的古生物研究得到的结论,至少在一亿两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时代,就已经有了蚂蚁的存在。
    在地球上,除了两极和高山的雪线以上的极寒区域,蚂蚁几乎遍布陆地上的所有角落,因为微小的体型和广泛的食谱,让它们有了超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单纯以数量而论,动物界应该没有哪一个种群总量能超过它们。
    已知的蚂蚁种类超过一万种,形态有大有小,生存地域、饮食特性、筑巢习惯也都各有差异,但是社会化的群居特征基本上都高度相似。
    蚂蚁具有典型的社会性群体特征,包括相互合作照顾幼体、明确的劳动分工,以及子代在一段时间内照顾上一代。
    更让曾凡感兴趣的是蚂蚁的群体结构,在一个蚂蚁群体之中,负责繁育后代的蚁后当然是族群的核心,除此之外就是数量庞大的工蚁和少量保卫巢穴的兵蚁,数量最少的就是只负责繁育后代的雄蚁。
    在整个蚁群之中,绝大部分都是雌蚁,它们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有双倍染色体,有族群完整的基因,只是普通的工蚁和兵蚁受到蚁后信息素的影响,生殖系统始终处在不成熟状态,不能繁育后代。
    当蚁后死亡,或者普通蚂蚁远离蚁穴,没有了信息素的压制,工蚁中率先发育完成的蚂蚁就会开始产卵,成为新的蚁后,这时候只能产下的未受精卵,长大后就是单倍体雄蚁,雄蚁的唯一作用就是和蚁后交配,产下新的双倍体工蚁,延续族群的生存。
    雄蚁的寿命也最短暂,通常只有几周,最长不过几个月。
    不同的蚂蚁种群,个体的寿命有长有短,普通工蚁的寿命从几个星期到几年不等,蚁后的寿命是群体中最长的,几年到十几年不等,据说还有寿命几十年的蚁后。
    曾凡主要研究的就是院子里最常见的黑蚂蚁,这种蚂蚁生存范围最广,他老家就很多,到了温暖的南方,依然很常见。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曾凡第一次见到的种类,红蚂蚁、酸蚁、黄猄蚁、切叶蚁、阿玛多刺蚁、环纹大齿猛蚁等种类。
    云南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盛,也给了这些蚂蚁广阔的生存空间。
    没有刻意的去寻找,曾凡随便在住处周围溜达一圈,就发现了很多种类,还有多种蚂蚁书本上都查不到的对应的名字,每一种蚂蚁的基因都有不小的差异,也意味着不同的进化路线。
    最典型的黑蚂蚁有十九对染色体,碱基对数量超过三亿,基因数量接近两万,在遗传物质层面与人类非常接近,但是形体结构差距却有天壤之别。
    如果以种族延续能力来进行评判,很难说人类和蚂蚁哪个更优秀。
    蚂蚁族群在地球上已经存在的一亿年以上,那时候,基因上和人类最接近的类人猿还没有出现。
    推演未来情况,人类在地球上,不一定能继续存在一百万年,一千万年的可能性更低,而蚂蚁族群,已经历经几次冰川时代都没有灭绝,相信未来,很大概率会持续存在下去。
    人类的优势是发展出了更复杂的思考能力,现有科技可以发展星际航行能力,拓展新的家园,一定程度上摆脱地球周期性气候演变、地质变迁带来的影响。
    无论蚂蚁,还是人类,在基因遗传层面都是无数代自然选择的结果,个体自主改变的能力几乎为零。
    有所不同的是,强大的思考能力让人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生物本能,为了更长远的目标进行筹划,蚂蚁则是仍然靠基因编码设计的生物本能生存,哪怕蚁后也不例外。
    蚂蚁之间通讯主要依靠的是信息素,这是它们社会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素是一种带复杂气味的化学信号,蚂蚁通过释放这些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从而影响其他蚂蚁的行为。
    通过身体不同部位的腺体释放不同的信息素,可以传递不同的信号,标记巢穴,标记食物,召集同伴,发布入侵警告等等,蚁后可以通过信息素抑制族群其他个体性成熟,发布产卵信息,抚育后代信息,分配食物等等更复杂的命令,指挥蚁群行动。
    蚁群的这种特性,正好给曾凡带来了灵感,假如他搞清楚蚁群各种信息素的成分和作用,那不就可以通过控制不同的蚂蚁分泌这些信息素,达到指挥整个蚁群的目的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