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畏惧
作者:大千飞雪   皇孙白手起家最新章节     
    魏国亡了!偌大的疆土除了凉州外,尽数落入了秦国之手。
    此事一经传出,犹如一块巨石投入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花,九州大地为之震动。
    看着前方传回来的战报,范硕、杨明升、冯宁、杨智等人,难掩心中的喜悦之情。
    杨智激动地紧握拳头,脸上的肌肉因兴奋而微微颤抖。
    “天佑大秦!天佑大秦啊!..........。”范硕眼眶渐渐湿润,不停地喊道。
    天成二十五年,他投奔昭武军的时候,完全没想到李昭会有今日的成就。
    此刻,范硕感觉浑身上下都充满了力量。
    “江南那边粮草筹集怎么样了?”范硕看向杨明升道。
    “有几户不太配合,下官正在想办法。”
    范硕一声冷笑,厉声道:“告诉他们,身为大秦子民,理应为朝廷效力;若再不识好歹,休怪本官无情。”
    “下官知道该怎么做了。”
    范硕微微颔首。
    这么多年来,他能坐稳首辅的位置,靠的不仅仅是对李昭的忠心。
    在很多印象里,范硕待人亲切,与同僚间关系不错。
    实际上是个狠角色。
    早些年他陪同李昭,数次去过硝烟弥漫的战场,尸山血海也没将他吓住。
    为达目的,范硕很多时候也会不择手段。
    如今大秦蒸蒸日上,兵强马壮;只要李昭不犯大的错误,秦国一统天下绝非难事。
    而自己身为紫薇阁首辅,同样能青史留名。
    思及此,范硕心中怎能不激动。
    若江南豪强不配合,导致影响前线战事,他绝不会心慈手软。
    ...................................................
    几日后,杨明升还没来得及动手。
    江南豪强乖乖送来了钱粮,且态度看上去甚是诚恳。
    他们虽贪婪,却绝不是傻子,对天下大势看的一清二楚。
    秦灭魏后,世上再无人能与李昭相提并论。
    与他为敌,无异于自寻死路。
    而持类似想法的人,远远不止士绅豪强。
    距齐国灭亡,只有区区的三年。
    长江以南大部分人都是生在齐国、长在齐国,虽迫于秦军的强大,不得不选择屈服;但在内心深处,对秦国并无太深感情。
    现在却不一样了。
    很少有人觉得刘泰、刘康他们,能够挡得了秦军的铁骑。
    既然如此,何不干脆顺应大势。
    这样的想法在人们心里悄然滋长。
    几乎在一夜之间,李昭身上再也没了“暴君”、“穷兵黩武”之类的标签。
    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赞美之词,尽管有时显得过于肉麻,却也真实地反映了人们对秦国态度的巨大转变。
    ................................................................................................................
    幽州,燕王府。
    厅堂内,众人皆面色肃然,气氛凝重得几乎令人窒息。
    燕王刘泰端坐在桌案前,目光紧紧凝视着那份从关中送来的密报,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此刻的他,多么希望是自己看错了。
    然而,那白纸上的每一个字都如同尖锐的利箭,狠狠地刺入他的心头,让他不得不面对这残酷的现实。
    魏国既已不在,那么强大的秦军下一个征服的目标,必然会是燕国。
    之所以尚未杀来,无非是因为先前的战争导致消耗过于庞大,且天气渐渐严寒。
    等到气候转暖,秦军完成了粮草的补充,早晚会向河北用兵。
    考虑到秦、燕两国,在疆土、人口,及其它可调用的资源上,差距甚大,秦国优势几乎是碾压性的。
    两国一旦全面开战,燕军显然是处于不利的一方。
    而邺城虽已摇摇欲坠,却仍未被攻破,这让刘泰更加心烦意乱。
    “秦军势大,为今之计,当如何做,都说说吧。”刘泰对屋内众人道。
    “大王,凉州郭坤乃野心勃勃之人,想必不会臣服于李昭;不如派人与其联络,送他些钱粮,相约日后一同攻秦。”燕将赵立恒道。
    “你派人去联系吧。”刘泰虽同意了,但看上去兴致不大。
    他对郭坤的实力有些不以为然,甚至觉得凉州军可能连金城都打不下。
    又有几人相继站了出来,提出各种办法,有的干脆提出派刺客暗杀李昭。
    刘泰顿时心中不悦,这种事上不得台面,何必要当众说出来。
    哪怕不讲,他也肯定会这么干。
    “大王,秦帝有虎狼之心,臣建议先下手为强,以攻为守。”长史宋韬明沉声道。
    “具体该如何做?”
    “等再过几天,黄河会结冰;可集结重兵,直取开封城。只要将其拿下,定能重创秦军。”
    刘泰稍作思索,缓缓摇了摇头,“不可!秦英国公沈宁擅长用兵,此人就在开封,怎会没有防备。”
    “秦将陈哲率军在济南驻扎,大王若不想打开封,不妨用兵济南。”宋韬明又道。
    大将陈闻欣起身抱拳,“末将愿带兵渡河,必能打下济南城。”
    “此事容本王再想想。”刘泰缓缓道。
    长史宋韬明望了眼刘泰,眉头微微皱起。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宋韬明隐隐有种感觉,刘泰好像和以前不太一样。
    除了身子渐渐发福,长出了不少赘肉,更多是心性方面的变化。
    尤其是上次被达里图击败,损失三万步骑后,刘泰在战略上变得愈加保守,过于按部就班。
    重视河北固然没错,可身为燕王,更应胸怀天下,放眼四海。
    实际上,早在今年七月,秦魏交战之初,有军中将领就曾向刘泰提出,遣一支锐旅,乔装打扮,穿越山间小径,秘密南下偷袭洛阳。
    要求速战速决,不能有片刻耽搁。
    此计确实极为冒险。
    可一旦成功,收益甚大。
    毕竟当时秦帝正身处洛阳,若他遭遇不测,太子李泓又年幼无知,秦国必将陷入混乱,不久便会分崩离析。
    可惜,偷袭洛阳的计划被刘泰所否定。
    后来,令狐承战败,长安城被秦军围困,形势岌岌可危。
    唇亡齿寒,魏国若覆灭,燕国又岂会不被波及到,这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
    陈闻欣、刘文俊等人再次提议,率大军从河东进入关中,与薛世行联手救援长安;如果有机会,直接和秦军在关中展开大战。
    然而,刘泰依然没同意,就这么坐视长安城被秦军攻破。
    一开始,宋韬明以为刘泰是想先打下河北,所以才不愿轻易和秦军交战。
    但慢慢的,眼见局势愈发严峻,宋韬明心中生出一个大胆的猜测。
    刘泰惧怕李昭!
    他内心深处,或许从不认为燕军能打赢秦军。
    这个念头在宋韬明的脑海中闪现,让他既感到震惊,同时又无比的失望。
    一旦心中对敌人萌生了畏惧,又如何能与之争霸天下。
    明明两军压根没交过手。
    宋韬明非常希望自己猜错了。
    可就在前几日,他意外获知,刘泰竟然私底下派人前往草原,给达里图送去了十几箱金银珠宝,还有三十多名年轻女子。
    目的显然是希望对方不要进攻河北。
    在宋韬明看来,像达里图这样的枭雄,再多的金银,再貌美的女子,都不可能使其满足。
    想到燕国的未来,宋韬明不免变得忧心忡忡。
    无意中,他望了眼屋内的太子刘文俊,眼神微不可见的闪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