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未及冠版徐庶
作者:宸庭   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最新章节     
    在刘备向徐庶与石韬开口询问之时,从锦衣司手中取来一卷竹简的李基也走了过来,想听听徐庶与石韬的回答。
    走近之后,李基方才发现徐庶与石韬的年纪似乎比自己还小,约莫也不过是十余岁的左右,甚至很可能都还没有及冠。
    而面对刘备的温声询问,徐庶与石韬相互对视一眼后。
    徐庶倒也不露怯,面露堂皇之色地拱手应道。
    “庶与好友石韬深感刘皇叔仁德恩义,纵观大汉上百郡守,亦惟有刘皇叔持之以恒地安置流民,其仁其德,庶谓之当大丈夫所为也。”
    此言一出,无疑是说到了刘备的心坎之中,面露笑容地谦虚道。“为天子牧守一方,治世安民,乃是臣子本份,备何敢言功?”
    徐庶脸上流露出几分犹豫,然后又化作坚定,低头沉声道。
    甚至徐庶的眼眶几乎是肉眼可见地红了一圈,感激地答道。
    然而,就在徐庶的心中越发忐忑,甚至暗暗悔恨自己还没有改掉那游侠气的鲁莽之时。
    刘备多年来持续安置中原流民,仁德之名在中原地区完全称得上是深入人心,否则石韬此番也不会赞同徐庶前来求助。
    说到这里之时,徐庶心中的感情不可谓不复杂。
    不过,刘备脸上却是没有丝毫不悦之色,道。
    “这……”
    只是,徐庶的忠义之心,让他在承受着刘备的信任与善意之时,难以忍受自己如此欺瞒刘备。
    而在徐庶眼中,刘备此刻更仿佛在散发着光芒……
    ‘已遇明主,只恨学业未成……’
    “不必担心,既然汝有求学之心,那便安心随备南下就是了。”
    石韬也跟着拱手下拜,道。“吾亦是如此。”
    刘备越看徐庶越顺眼,说道。
    当即,刘备亲自上前将徐庶搀扶了起来,温声问道。
    刘备与李基如此的一问一答之间,却是让徐庶与石韬紧张的内心迅速地缓和了下来。
    李基也跟着附和了一句,道。“徐庶有义有信,既已承诺学成之后效忠主公,定然亦不会食言,提前恭贺主公得一英才。”
    “汝之所以欲南下吴郡,莫非是担心官府追捕?若是如此,纵是不去吴郡亦可,吾可尝试与当地官府沟通,让官府撤销通缉悬赏之令。”
    “至于家中老母亦无须担忧难以继日,吾亦还有几分薄资,先借汝些许钱财留给家中老母,安心读书,读成之后再设法还给吾就是了。”
    “而后,汝可安心留在颍川读书,待学成之后再往吴郡寻我亦无妨。”
    而这也算是刘备与李基这一对主臣之间的小默契,无须提前交流,便是配合于无形之中。
    此言一出,石韬大喜过望,徐庶则是意外得有些发怔,本能地开口问道。
    下一刻,在刘备与李基有几分诧异的眼神中,徐庶骤然跪下而拜,道。
    “庶愧对于皇叔信任,其实徐庶原名徐福,于一年前为友人报仇而杀人,遭衙役通缉,为躲避追捕而更名为徐庶……”
    “可家中贫困,仅有些许家资若是充当路费,家中老母恐无以为继,恰据悉刘皇叔途径颍川,久闻刘皇叔仁德之名,故以与尝试请求随军南下吴郡。”
    “真贤主也。”
    为友尚且不惜身,他日效忠之后断然也会是忠义之人。
    石韬发出着一声由衷的感慨,忍不住冲着刘备拱手而拜。
    因此,徐庶主动言明这一点,不仅没有让刘备鄙夷,反而多出了一种亲近感。
    可真正接触到刘备不足一刻钟,石韬却依然是深深地被刘备所折服,萌生着强烈的投靠效忠之心。
    “只可惜庶出身寒微,于颍川私学之中难寻门路求学,据闻仁德书院有教无类,故有心前往吴郡求学。”
    事实上,原本也是一鼓作气的徐庶,渐渐也感觉自己所说之言有些过于冒昧无礼了。
    刘备闻言,也是万万没想到会是这么一个答案。
    “故,此番求见乃是欲求刘皇叔携我一程南下吴郡前往仁德书院求学,学有所成,必投效于刘皇叔帐下听命。”
    我,徐庶,打钱,学成归来后必重重报答你。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刘备此言,如何能不让徐庶大为感动?
    “谢皇叔关怀,庶感激涕零,无以言表。然,庶年前险些死于衙役之手,方知游侠之勇不过是一人之敌,故以欲学那纵横沙场,运筹帷幄的万人敌之智。”
    石韬看着忽然自爆的徐庶,只觉得两眼一黑,差点整个都被气得硬了过去。
    “原来如此……”
    “刘皇叔就不怕我是骗子吗?”
    刘备好歹也是大汉官吏,直接在官吏面前自爆通缉犯的身份,这不是自投罗网,直接将脑袋伸到铡刀下求砍吗?
    刘备却是抚掌而笑,道。
    此刻,刘备所展现而出的仁德胸襟,无疑是让徐庶与石韬为之震撼的,唯有李基不禁流露出了一个早有预料似的笑容。
    刘备听罢后,看向徐庶的目光之中所流露的是按耐不住的欣赏之色。
    别的不说,关羽原为河东郡解县人,亦是为友杀人遭到追捕,不得不一路潜逃到了幽州涿郡方才与刘备结识。
    这便是刘备为人处世的座右铭所在,徐庶与石韬并非是来投效的,固然让刘备有几分失望,但是这并不影响刘备的善意。
    “庶,有心追随刘皇叔创立仁德之世。然,亦不敢欺瞒刘皇叔,庶蹉跎半生于好勇斗狠,修习学问尙不足一年,自认才疏学浅,不足以辅助明公。”
    “好,既然徐庶、石韬二位有此意,那便随军与备南下好了。不过能否进得了仁德书院,那还要看二位的本事了。”
    顿了顿,刘备转而向着李基开口道。“子坤,得见如此有义有信之人,此番吾途径颍川,亦未是毫无收获也。”
    纵使徐庶屡屡自称才学不足以辅主,但刘备暗暗已决定今后必要对徐庶委以重任。
    石韬大为遗憾痛恨过去的懒散,以至于如今反而没有底气直接投效明主。
    若不是李基对于徐庶与石韬的事迹颇为了解,听起来也感觉像极了诈骗……
    石韬一听,大惊,下意识地暗暗拉了一下徐庶的袖子,提醒徐庶勿要多言。
    倘若不是无计可施,徐庶与石韬无论如何都不会硬着头皮尝试拜访刘备的。
    对于如今的徐庶与石韬而言,刘备无疑是接近于传闻之中的大人物。
    所以纵使徐庶此刻万分担心道出真相后,会遭到刘备的鄙夷驱逐,但还是选择全盘托出。
    双方素不相识,刘备麾下亦不缺一个才疏学浅的士子效忠,又凭什么礼遇自己?
    甚至就算是将徐庶当成是前来刺探军情的细作,也丝毫不过分。
    事实上,徐庶为友杀人之事,或许在别的诸侯眼中会是黑点,但是在刘备集团之中无疑是妥妥的加分点。
    短短的接触下,从徐庶所表现的言行举止,已尽显其“忠、义、孝、信”的心性。
    “为友报仇而不惜身,可谓之义;未有隐瞒而全盘托出,可谓之信……”
    刘备脸上非但没有流露愠色,反而明显多了几分赞赏,道。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是有些许超乎石韬的预料。
    “二位若是骗子,备不过是损失了些许粮食与精力罢了。可二位当真是有心进学,他日修成学问,备亦算是为大汉培养出了两位英才,善莫大焉,何乐而不为乎?”
    因此,徐庶这一问,石韬还当真担心会激怒刘备,以至于他们两个无名之辈直接就此人头落地。
    徐庶心中万分感激,明白刘备以着“借”的名义开口,实乃尊重自己,不欲以钱财之物轻贱了自己的抉择。
    这让徐庶感动得又再度想要跪下,感激不已地说道。
    “庶无以为报,唯有学成之后为皇叔粉身碎骨。”(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