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行密稍稍犹豫了一下,脸上露出谨慎之色,然后用一种小心翼翼的语气说道:“陛下,此次大将军遭遇如此重大的劫难,身体状况想必受到极大影响,依微臣之见,恐怕需要回到长安好生休养一番才行!”
李侃眼神微微一闪,瞬间明白了杨行密话中的深意。
刘汾今年已然五十二岁,为朝廷南征北战十余载之久,在右神策军大将军这个至关重要的职位上也稳稳坐了长达七年之久,如今看来确实也是到了该挪动一下的时候了。
整个大殿之内顿时陷入一片寂静之中,气氛显得有些凝重。
李侃轻启双唇,缓缓开口:“传朕旨意!擢升刘汾为尚书左仆射、太子少保,加封开国郡公、上柱国,令他立刻返回长安休养!”
杨行密闻听此言,不禁浑身一震,心中暗自思忖:“如此一来,岂不是意味着要让刘汾清闲养老?这对于皇后一方的势力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想到此处,他不由得多看了李侃几眼,想要从这位皇帝的表情变化中揣摩出更多的心思来。
大殿内的其他几位大臣们也纷纷暗自揣测着李侃此番举动背后真正的意图所在。
朝廷至今尚未确立太子人选,此刻皇后一方所掌控的兵权却突然易主,莫非接下来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变故即将发生?
郑凝绩壮起胆子,向前迈出一步,躬身问道:“陛下,成都乃我朝西南方向的军事重地,肩负着抵御吐蕃与大长和的重要使命,在这关键时刻将大将军调离……不知陛下究竟作何打算?”
李侃坐在高高的龙椅之上,目光缓缓扫过下方诸位大臣的面庞,将他们脸上细微的表情变化都尽收眼底。
凭借着多年来对这些臣子们的了解,他心中多多少少能够猜测到他们此刻内心深处所潜藏的忧虑。
他微微眯起双眸,沉思片刻后,高声说道:“如今成都局势紧张,确实急需一员大将前去坐镇,立刻拟旨给陈邺,命他即日起程,火速南下成都,调任其为右神策军大将军一职!”
杨行密有些诧异,“陛下,眼下酒泉尚未收复,高昌和安西两地的回鹘部落亦未归顺我朝,在此关键时刻,贸然调陈邺南下成都,是否会耽误陇右战事?”
“成都的刘知俊与华洪二人近些年来屡立战功,为何不能从他们当中选拔一人出任此要职?”
李侃轻轻摇头,“刘知俊和华洪二人领军作战的能力颇为不俗,但终究是降将出身,目前尚不具备统筹全局之能,还需要再磨炼几年。”
“不过念及他们往日之功,朕决定擢升华洪为归德大将军、护军,赐开国县侯爵位,擢刘知俊为云麾将军、护军,赐开国县侯爵位。”
“至于陇右的问题,目前来看并无太大难度,待我军成功拿下酒泉之后,可以暂时稍作休整,与高昌和安西的回鹘展开谈判,此时调离陈邺前往成都,应当不会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
杨行密微微颔首,“那陛下打算派谁去主持陇右大局?”
李侃笑了笑,将问题抛给几位大臣,“诸位认为何人可担任左神策军大将军一职?”
左神策军大将军这个职位非同小可!麾下掌管着整整五万精锐禁军,是堂堂正正的二品要员,地位之高、权势之大令人咋舌。
这是个极度敏感且至关重要的职位,稍有不慎便会引发轩然大波,尽管目前军中可谓名将如云,然而真正有能力胜任此职者却是凤毛麟角。
诸位大臣们一个个都面面相觑,心里头不停地琢磨着究竟谁才是最合适的人选,大殿里一片寂静,众人皆陷入了沉思当中,就连空气似乎都凝固住了一般。
龙椅之上的李侃却并没有着急催促,他微微闭起双眼,脑海中同样也在飞速地盘算着大将军的最佳人选。
过了好一会儿,杨行密率先站出来发言:“启奏陛下,微臣认为飞虎军将军李存孝实乃骁勇之士,其英勇无畏堪称冠绝天下,从来未曾遭遇过败绩,以他这般卓越的才能与赫赫战功,完全可以担当得起大将军这一重任!”
听完杨行密的话,李侃缓缓摇头,“李将军武艺高强,勇猛无比,称得上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尖刀,不过此次面对的局势可不单单只是攻城掠地那么简单!”
“西域及陇右地区情况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智勇兼备,更何况东北方向的契丹人如今也是蠢蠢欲动,时刻威胁着我朝边境的安宁,需要李存孝驻守河北抵御契丹。”
这里面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李侃并未当众挑明,那就是李嗣源目前正在陇右驻守,如果让李存孝前往任职的话,李克用的两位义子掌控的兵马将达到十万之众,存在相当大的风险。
一直沉默的内院左枢密使郭琪小心翼翼地试探着开口:“陛下,依微臣之见,吴国公钱镠或许能够承担起这份重任!”
在他看来,左神策军大将军必须掌控在皇帝亲信手中,归降将领的机会不大。
皇后这一脉除了刘汾之外,再无其他族人能够在军中占据重要职务。
贤妃龙玥,她的族人皆出自龙家,尽管龙家势力不容小觑,然而皇帝又怎会轻易让他们掌握要职?毕竟权力的平衡至关重要。
至于德妃陈颖儿,其背后依靠只有其父亲陈继海,官居正四品忠武将军,负责驻守东都,但其地位与影响力终究有限,尚不足以胜任如此关键之职。
淑妃金含烟此刻身在新罗,于长安城内仅有两名关系疏远的亲戚担任着文官,自然也是无缘此等重任。
细细算来,唯一具备竞争资格的便是贵妃钱清霜的兄长了,且贵妃膝下仅有一位公主,不会引发储君之争。
李侃眉头微皱,再度摇了摇头,“吴国公诚然是文武双全、才华出众之人,可惜如今陇右和西域的局势相较之下,复杂程度远远不及东北,朕需要他稳坐东北,以镇边疆,实无必要大材小用。”
诸位大臣闻听此言,皆是频频点头。
郑凝绩忽然开口道:“陛下,如果将吴国公排除在外,依微臣之见,左神武军大将军杨师厚倒是足以担当此等重任!”
李侃面露思索之色,少顷之后方才笑着点点头:“杨将军为人纯朴谨慎,行事机敏干练,确为一个相当不错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