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参军
作者:星落的鲸   刚到洪荒的我变成铠甲勇士最新章节     
    又过了几年,杨再兴到了参军的年纪,他带着愤怒和迷茫想要改变这个世界。
    娅从一开始就没有给杨再兴提供太多的助力,仅仅是告诉他从军的方法,让他自己亲身去感受父亲曾经的使命。
    参军的第一天,杨再兴换上了普通士兵的铠甲等待训练。
    大宋拥有武状元的考试,不过杨再兴选择忽视这条路。
    武状元也许会很强,也许能直接当将军,但是受到的限制也会很多。
    杨再兴决定从小兵当起,当然从训练的第一天他就开始展现出非常人能及的实力。
    虽然参军的士兵大部分是耕地的少年,还有一些地痞流氓。不过能跟上杨再兴压根没几个人,大部分都是跟上一半就会大喘气。
    杨再兴的表现惊讶了老兵,不过杀人技的生疏也让老兵判断杨再兴还没有真正杀过人。
    操场的操练很快成为了杨再兴的擂台,很多老兵上去挑战杨再兴,打算压一压这个新兵的锐气。
    老兵甲:“这就是万众瞩目的天才吗?好强!”
    擂台上,双方手持的武器都是木棒,老兵用一次次生死换来的战斗经验还是能略压杨再兴。
    拳怕少壮,棍怕老郎。此时的杨再兴真正的感受到这句话,他的母亲并没有和他实战过,只是简单传授过招式。
    在逐渐的交锋中,杨再兴找到一些感觉开始反打。
    其他看戏的老兵也在惊讶杨再兴的技巧,不过想到他是当初杨戬的孩子,这种实力也就算是合格。
    在变招中,杨再兴将木棍视作双手剑,他是剑棍双修,宝剑可以当长枪玩,长枪也可以当宝剑玩。
    “如此诡异的招式,闻所未闻。”老兵越打越惊讶。
    交战逐渐进入高潮,两人都打上头不愿撤手,台下的老兵也在鼓舞台上的老兵甲。
    “老薛,一定要赢啊,你要是输给了新兵,就回家卖唱吧。”
    杨再兴以棍化剑,多次发起冲刺。名为老薛的老兵也在经验的判断下出招反击。
    “秋风扫落叶。”
    力沉势大的横扫逼退了杨再兴的攻击,这让杨再兴的战意达到了极致。
    他把棍子拖在地上向前冲,借木棍的柔韧性弹跳在半空,施展他自己的绝招。
    “偃月破空劈!”
    老薛不敢相信新兵会比自己强,他脚踏大地借势用横扫迎招。
    一声清脆的声音响起,两根木棍在交锋后同时断裂,杨再兴落地手持断棍喘着粗气。
    “不……不敢相信,这力量居然这么大,我还是回家卖唱吧……”老薛丢掉自己的断棍悻悻下台。
    这局其实可以算平手,但是杨再兴的身份是新兵,身为老兵的老薛和新兵平手已经输了。
    杨再兴通过这一战在军营小有名气,训练的教官给杨再兴提升到小队长。
    训练一个月后,杨再兴接受了一个任务,带领一百个士兵去清剿相同数量的土匪窝。
    原本这种土匪窝应该会无视的,但是这个土匪窝绑了一个包姓少年,他的家人出重金请求军队救人。
    包姓少年全名包令仪,是未来名臣包拯的父亲。
    杨再兴指挥起一百名骑兵出征剿匪,这也是他当兵的第一次任务。
    土匪窝聚集在一个叫梁山的地方,那里有山有水,适合流氓聚集闹事的地方。
    (古代的流氓:没房又没地的人)
    神灵并非不知道这些事,他们不能出手随意杀人,只能引导“人”去出手击杀他们。
    杨再兴简单的了解情况后决定自己带领10人晚上先去救人,一旦成功就会放火。
    不过情况比杨再兴想的还要简单一些,土匪都很懒散,所谓的“监狱”就是一个密封的柴房。
    整个土匪窝虽然有100多人,不过巡逻守卫不到10个,简单的捂嘴抹脖子就能杀死他们。
    杨再兴的手下顺利开路,趁着月亮皎洁,他们11人小心翼翼的找到了“监狱”。
    “监狱”关着四个男人,看着衣着似乎都是有钱人家的公子。
    杨再兴接任务的时候看过包令仪的画像,他利索的破开房门,叮嘱一番后放出了他们。
    那几个惜命的公子也不傻,非常配合他们小心翼翼的逃跑。
    杨再兴找到了土匪居住的地方,偷偷密封他们的房门,然后倒酒放火。
    土匪窝里的房子都是木头和土砖,一旦点火就是难以扑灭的大火。
    外面的骑兵看到大火顺利燃起,他们骑马破开土匪窝大门开始围攻。
    土匪几乎都没有逃出屋子被活活烧死,只有十几个跑出大火焚烧的屋子。
    杨再兴带头包围他们,一把宝剑闪过,土匪的鲜血溅到他的脸上。
    第一次杀人的杨再兴带头下令绞杀土匪,当过土匪的人多少都沾了血债,放回社会大概率还会重犯。
    看着堆积的死尸,杨再兴有些不忍别过头,吩咐手下把他们丢进还没有熄灭的火堆。
    第二天,杨再兴带队全员归队,这次的剿匪顺利凯旋让杨再兴提升官职,他已经成为可以领导千人士兵的小将军。(将军是尊称,不是职称)
    娅听到这个消息不喜不悲,她看着已经“空荡荡”的家,内心有些空虚。
    她没有跟随杨婵去皇宫当一个贵妇,她选择守在这里,是为了等待家人的归来,又是为了不等待他们的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