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3)剑门关
作者:近午天   天下第一小乞丐最新章节     
    古代从长安进入蜀地的道路一直崎岖难行,普通人走路要一个多月甚至两个月。
    吴关所率领的这支军队是大唐正规军,兵强马壮,补给充足,因此行动比较迅速。
    就这样走了十多天,先头部队才到达剑门关。
    剑门关是蜀地的门户,巍峨险峻,相传是诸葛亮在此筑关屯粮。
    自从剑门关筑成以后,在17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尤其是冷兵器时代,从未被敌人从正面攻破过。
    吴关骑在马上,向前望去,只见剑门关两侧崖壁陡峭,如两把利剑直插天际,中间是峡谷,正中一座雄关耸立,关隘上旗帜飞舞,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吴关喝了一声彩,对身旁的李备说道:“李都尉,你用多少兵力可以攻下此关?”
    李备摇摇头:“正面仰攻,十万也攻不下来!况且道路狭窄,兵力再多也用不上。”
    把守剑门关的将领十分谨慎,仔细勘验文书,识别官兵身份,又上报给了剑南道留后崔圆。
    前后折腾了一天多时间,才允许大军通过。此时许多官兵已经等得不耐烦,纷纷破口大骂。
    即使得到允许,官兵们也不容易通过,因为道路太狭窄陡峭,车马难行。
    李白有《蜀道难》一诗,其中说道: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此时,吴关设计的渡桥梯就显示了作用。这是一种钢铁支架,容易拆卸和组装。只用了不到半个时辰就搭好了架子,上面铺上薄钢板,从关底一直到关门。
    架子上方还有两个绞盘,用于帮助沉重的车辆上坡。
    这样官兵从一侧有条不紊地通过,另一侧车辆从铁架子上通过。遇有沉重的车辆就挂上绳索利用绞盘帮助拉动。
    整个队伍通过的十分从容,把剑门关守将和官兵看得目瞪口呆。
    即使这样,整个辎重队伍用了两天时间才彻底通过剑门关。
    过了剑门关离益州(成都)还有数百里。估计还需要十来天时间才能到达。
    吴关感叹道:“古代人行路太困难了,等以后有机会要修一条宽阔的大路,让天堑变通途。”
    现在杨国忠遥领剑南道节度使,崔圆相当于副节度使。
    崔圆属于清河崔氏,出身显赫。此人虽然不擅长军事,但是善于揣摩人意,是个见风使舵的人物。
    听说吴关带兵到达了益州,崔圆带领大小官员出来迎接。论官职他比吴关要高,但是他认为吴关受到皇帝信任,需要大力交结,因此显得热情无比。
    吴关见崔圆长得一副文人的样子,彬彬有礼,第一感觉倒是不错。
    当晚,崔圆大开宴席,招待吴关和李备等一众将领。席间益州官员都对南诏忘恩负义的行为大加鞭挞。
    但是益州官员们十分担心吴关的三万兵马太少,恐怕不能攻克南诏。并且剑南道兵马在数次战争中损失惨重,无法分兵帮助吴关。
    官兵在益州休整三日。此时,南诏已经得到了信息。
    南诏,太和城。
    阁罗凤端坐上首,叹了一口气,说道:“大唐不断遣兵来攻,如何是好?”
    阁罗凤是“云南王”,王位世袭于其父皮逻阁,此时因投靠吐蕃,被吐蕃封为“赞普钟”,意为赞普之弟。
    底下众臣纷纷叫嚣道:这一次也是叫他有来无回!李宓不识时务,十万大军尽皆覆灭。而今我南诏兵精城坚,又挟带上次大胜的余威,有何惧哉?
    阁罗凤正色道:“听说这次领兵的叫做吴关,曾经在青海湖一带大败吐蕃,此人善于做法,召唤天雷攻击,务须慎重。”
    有大臣说道:“此是传言,不足信也!据我们在吐蕃的细作和商人说,坎达布率领的吐蕃精兵恰巧遇到了雪崩,这才全军覆没。否则就算吴关再厉害也不能将七八万吐蕃精兵杀得一个不剩吧?”
    众人纷纷附和。
    阁罗凤看向一旁的清平官段俭德:“段将军,你以为该如何应对?”
    说起这个段俭德,在南诏可是大大的有名。他的后世子孙建立了大理国,其中有一个皇帝叫段正淳,段正淳的儿子是段和誉,就是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段誉的原型。
    段俭德在南诏与大唐的战争中一举灭掉了李宓的十万大军,功勋卓着,被封为清平官,相当于宰相。
    南诏的清平官有六人,段俭德是“内算官”,威权最重。
    段俭德见阁罗凤发问,连忙起身说道:“臣已思索良久,吴关能够大败吐蕃精兵,绝不是侥幸,这次我们必须动员全部力量,做好充足准备!”
    同为清平官的董高扬十分不屑道:“段大将军越来越胆小了!”
    董高扬是“副内算官”,与段俭德十分不睦,逮着个机会就要嘲讽一番。
    段俭德心内气愤,脸上却是不露声色,这正是他的厉害之处。
    阁罗凤继续问道:“段将军可有计策?”
    段俭德答道:“一是要加固龙首、龙尾两关,在这两个关口囤积重兵。二是要派兵力前出,御敌于国门之外,逐渐消耗敌人。三是要紧急联络吐蕃,请吐蕃出兵,前后夹击大唐官兵。四是要招募全部的青壮年出来作战。五是出动我们的全部战象。”
    “出动全部战象?”众人听了都是一惊,因为南诏一共也就一百多头战象,平时很少用于作战。
    众人都知道段俭德是久经沙场的老将,非常稳重,往常都是临危不惧,这次竟然主动说要把全部战象推向战场,肯定是觉得遇到了空前的劲敌。
    阁罗凤也是一惊,心内忐忑,捋一捋身上的金色虎皮,缓缓说道:“我心内慕唐,总是想与大唐交好,奈何仇怨却越结越深。而今虽然依附吐蕃,但是总有一天南诏还是要归属大唐的!”
    南诏毕竟是个小国,夹在吐蕃和大唐之间,左右摇摆。
    归顺大唐之时,大唐只是要些钱财赋税,但是归顺吐蕃之后,吐蕃不仅要钱,还要命。每当吐蕃对外战争之时都要求南诏派兵,南诏子弟在战争中死伤无数,南诏百姓苦不堪言。
    董高扬闷声说道:“事已至此,又有什么办法?就算我们现在投降大唐能有什么好结果?”
    阁罗凤沉默半天,这才说道:“就按段将军说的去办吧!”
    (注:南诏臣子见南诏王时一般自称官职,并不称臣,因为南诏官职比较怪异难记,为避免混乱,按照大唐的习俗来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