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如果新政能够推行
作者:一念青云   我在万朝带货震惊始皇最新章节     
    对于直播间之中,乔姑娘一口一个包青天,包拯更是羞得面色微红,赶忙在直播间中告饶:“乔姑娘过誉了,包某实不敢当!”
    “包大人敢当,敢当!”
    “敢问包大人,今日是想要问些什么问题呢?”
    包拯听到乔安如此相问,随即将目光投向上方赵祯所在的位置之上,他虽然有幸能够得到直播间提问的权利。但官家在此,哪里是他一个新入京都的京官新人能够放肆的?
    宫宴席间,以范仲淹韩琦富弼为首的改革派,和以王拱臣夏竦等人为首的保守派,分坐两列,见包拯如此识趣,皆是满意点头。
    将提问之权交给官家,这再合适不过。
    但是,夏竦还是有些担忧,目前官家全力支持新政,势必要借提问直播间之名,为这一场席卷整个朝堂的新政而正名。
    若是如此,只怕大宋朝之中,所有能看到这后世直播间的官员们都会大幅度地倒戈相向,转而支持范仲淹等人为代表的改革派。
    届时,只怕他们这些人会遭到来自天下各界人士的讨伐,官家势必也要为了能够让新政更好地往下推行,想办法将他们调遣出京,远离朝堂政治中心。
    王拱辰夏竦等人相互对视一眼,眸子之中皆是沉重之色,若官家当真如此,他们又该如何?
    别以为时间太长他们不记得,乔姑娘曾在直播间之中公然支持改革派,夏竦埋在官袍之下的手指不自觉地掐进了手心,若是如此,他们又该如何应对?
    范仲淹等人倒是满眼期待,如今朝中因为新政改革一事,已自动形成朋党争夺之势。
    然君子之党,不欲与小人之党多做口舌之争,只看官家如何取舍,再看乔姑娘如何为他们改革一派正名。
    他们作为君子党,当在国家困弊多现之时,勇于站在改革前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虽千万人阻挡,吾亦往矣!
    赵祯见包拯一副低眉垂问的姿态,面上虽是不显,但心里却是极为受用。
    嗯,包卿家还是懂事的。
    大不了,以后包卿家君前奏对之时,他躲远一些,如此,也不必再担心那四处飞舞的唾沫星子飞到他的脸上来。
    但,包卿家虽然懂事,他作为大宋官家,却不好公然剥夺臣子提问之权,如此独断专行,非明君之举。
    更何况,他最想知道的已经了解了。
    乔姑娘亲自为他正名,他赵祯,可是千古第一仁君!
    思及此处,赵祯面上更是温和:
    “包卿家自请,想要问什么便问什么,无需思虑太多!”
    “臣,遵旨!”
    包拯再度拱手还礼,做足了一个谦虚好臣子的姿态,随即目光又转向了参知政事范仲淹和翰林学士王拱辰。
    目光扫视一圈,随后又垂下了眸子,虽然官家将提问之权相还,但具体提问什么,他尚未想好。
    总不能,总不能当着官家与诸位大人的面,去问乔姑娘:这后世人究竟是如何看待他包拯?
    虽然他很想这样问,但作为一个新入京的职场新人,此时问自己之事,并非为明智之举。
    见包拯陷入两面为难,夏竦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思,当即问道:“敢问包大人,对于范公等人所推行的新政之策,如何看待?”
    夏竦虽然问的是新政,但暗藏的意思却是你包拯到底站在哪一边?
    富弼听出了夏竦的意思,当即冷哼一声,“夏大人这是何意?莫不是要当着官家的面结党营私?公然拉拢大臣不成?”
    夏竦怒极:你…….
    眼见王拱臣等人跃跃欲试,韩琦也当即加入战场:“关于新政的是非对错,乔姑娘早有言明,若是夏大人不愿相信,不若就再请包大人相问一番,看看乔姑娘如何回答?”
    夏竦:韩大人倒是自信得很!
    “比不得夏大人,偏爱做些小人之态!”韩琦淡淡回道。
    “诸位大人莫要争吵,关于新政之事,在下相问便是,在下也想知道,这后世如何看待这庆历新政?”包拯的声音清正凛冽,为平息两方怒火,他当即选择持身中正。
    两边都是大佬,不是他这个京官新人能惹得起的,为了自己能够继续在朝堂为国效力,他选择公开矛盾,任后世人点评。
    毕竟乔姑娘曾说过,庆历新政之败,在于朋党之争,现在虽有官家全力支持新政之事,但却因为朝中反对的声音渐起,而日渐忧愁。
    想到这里,包拯下定决心,当即在直播间中问道:“敢问乔姑娘,若是我朝新政继续推行,可否能为我大宋当前复杂之情况而减除困境?”
    看到包拯的提问,乔安眉尖一挑,她还以为包拯包大人会提问关于他自己的事,比如后世人是怎么看他的?比如他包拯可有名传千古,再比如为什么自己称他为包青天之类的。
    乔安想了多种可能,却唯独没想到,包拯所问的居然是关于庆历新政之事。
    “包大人,不愧是公忠体国之臣!”
    “但包大人所问的关于庆历新政的事,怎么说呢?毕竟离我们这个时代有点太远了,即便你问我,如果朝庭坚持推行新政,可否为大宋当前的复杂情况解除困境。”
    “出于一个负责任的态度,我也只能告诉你,我也不清楚,因为历史上的庆历新政确实是失败了,它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所以我也不敢去设想,如果它真的推行下去,是否能够真的如当年的商君变法一般,让大宋的实力,整体拔高。”
    “大宋以文治国,以科举制度向社会开放仕途,培养庞大的文人官僚集团以实现对全国之统治,所以对于文官来说,大宋当时的政治环境,是相当宽松的。”
    “甚至于宋朝庭为了笼络这批文人为天下效力,允许他们向朝廷推荐自己的子弟、亲属或门客做官,这称为“恩荫”。”
    “大宋推行的庆历新政,其他先不说,单就针对这个恩荫制度,就已经注定会得罪太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