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姑娘请等等!”海瑞突然出声道,“乔姑娘,你今日当众抨击海某愚孝,海某不才,愿意请教,如果连埋儿奉母、卧冰求鲤都算不上孝,那什么才算得上是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许氏入我海家多年,未生一子,我遵母命将其休回家中,又有何不可?”
海瑞言词凿凿,一副要辩论到底的架势!
乔安有些头疼,思索片刻方才道:
“海大人的问题,我一个一个回答!”
“首先,什么是孝?”
“所谓孝顺父母,从表面意义上来说,就是奉养双亲,你养我小,我养你老。”
“再深层次一点,就是孔子所说的,色难。”
“不要对父母有不好的情绪,又或者是不要将气随意撒在最亲的人身上。”
“面对父母要理解,要包容,要尊敬,不要摆着一张臭脸,让父母看你的脸色生活。”
“这些都算得上是孝顺!”
“但你所说,卧冰求鲤,埋儿奉母这些典故,这是自残,这是杀人,如果要说这些是孝,那实在是太可怕了!”
“我们后世以为,任何一个历史典故,都应该用辩证的态度去看待它,而不是说,因为它是流传下来的文化,直接就认为它是对的。”
“看一个故事,就如同品一篇诗文一样,要结合它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它背后的用意,再去看它。”
“可能这个故事,并不像你所看到的,只是一个尽孝的故事那么简单。”
“像卧冰求鲤,它说的是一个名叫王祥的孩子,从小失去了母亲,父亲给他娶了个继母。”
“继母不喜欢王祥,经常背着人在暗地里欺负他,不给吃饱饭,不给穿暖,暗地里穿小鞋,或是打两下掐一把,这都是常事。”
“王祥的父亲又是个睁眼瞎,根本不管自己儿子的死活,所以这个王祥在继失去母亲之后,也失去了父亲的疼爱。”
“可就在这种家庭情况之下,王祥非但没有怨恨过继母,反而想法设法满足继母的要求。”
“大冬天的,继母生病了,想要吃鱼,但河上已经结冰,于是王祥便脱了自己上衣,躺在冰面上,想要用自己的身体去融化冰块。”
“然后居然真的从冰河之中跳出来两条鲤鱼,于是王祥高高兴兴地拎着鱼回家了。”
“继母知道后十分感动,从此改邪归正,再也没有虐待过王祥,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感觉怎么样?听完这个故事,是不是觉得这孩子特别孝顺?”
万朝中的所有人:……
不知怎么的,明明是一个孝顺至极的故事,可从乔姑娘口中说出来,生生听出了一股子嘲讽!
东汉曹操:孤听过此人,他孝名远扬,名动天下,乔姑娘可是觉得有何不妥?
海瑞:无论继母如何作为,但王祥身为人子,孝顺母亲,理所应当,乔姑娘缘何就要如此不以为意?
“表面上,是一个小男孩在继母的虐待之下成长为一个孝顺孩子,为了满足继母的要求,可以冒着生命危险去在大冬天的融化冰块抓鲤鱼。”
“但再深一层往下挖,那这个人可能是有病,而且是大病,他继母虐待他,但他却能对虐待者产生孺慕之情,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斯德歌尔摩综合症。”
“这个病就是指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对其具有天然滤镜,并将其视为至亲的一种病。”
“正常人会对一个常年虐待自己的人产生要报答的心情吗?”
“你们扪心自问,如果一个外来女人,趁着你母亲刚刚病逝,突然闯进你家,占据你的房子,霸占你的父亲,天天对你不是打就是骂,还经常让你吃不饱饭,你会在她生病的时侯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她吗?”
万朝中的所有人:……
东汉曹操:哼,孤只会送她去见阎王!
“正常人不会有这种报答感恩犯罪者的想法,但王祥却做了,他为什么会这么做?”
“其实大家应该已经猜到了,正如曹老板所说,因为这件事,王祥孝名远扬,天下皆知。”
“在那个时代天下皆知是什么概念?”
“是大汉朝举孝谦出仕的社会制度。”
“是哪怕你出身寒门,但只要你已然有了这样的名声,那就已经具备了出仕的资格,未来仕途会一路畅通!”
“这件事一出来,世人谁不对王祥大冬天卧冰求鲤的举动赞叹不已?”
“在那个时代,只要你事母至孝,可见你定然是一个品性良好的人,孝感动天的名声一出来,便会有无数豪门官府伸出援手,愿意为你举荐出仕。”
“当然,王祥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人,在当时天下纷乱,诸侯林立之时,他选择了拒绝出仕,隐居山野,这样心性坚毅,不慕荣华之人,再度名扬四海。”
“但是,天下平定之后,王祥必然会出仕,他一出仕便直接能够以平民之身就职任州别驾的高位。”
“此后,更是一路顺风顺水,做到了朝廷三公的位置!”
“你们再想,一个能做到三公位置的聪明人,必然是能玩转政治权谋的能人,他会去冒着生命危险做这种事?”
“所以究竟有没有卧冰不好说,但是破冰是肯定的。”
“因为人体温度在三十六度左右,以这个温度想要把河面上的厚冰层给融化,实在是异想天下,最大的可能是他提前用工具将冰破开,然后抓到了鲤鱼。”
“只是这个事后来被神化了,所以才有了卧冰求鲤的典故,而王祥本人,也因为孝名,在后来得到了相应的政治回报。”
“顺便再说一句,他不只是位列三公,还是魏晋时期琅琊王氏的奠基人。”
“这般再看,你们还以为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孝顺继母的故事吗?”
万朝中的所有人:……
不少人纷纷变了脸色,但除个别权臣帝王之外。
这种故事,本就是为了驾驭天下百姓,推广孝学而广而流传的典故,他们自然最清楚其中的缘由。